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莊,葵花的後風景(孫同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莊,葵花的後風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孫莊,葵花的後風景》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孫莊,葵花的後風景

村莊的四季,會有各種不同的風景。

2018年秋天,孫莊的葵花曾引起人們驚艷,因為央視二套的報道,孫莊村的千畝葵花在如東、南通,乃至在江蘇全省都產生了影響,多少看花客聞香而來,爭相一睹孫莊村葵花的芳容。

看風景常常是一陣風,一般人是不大關心風去之後的事情的。我沒有離開過孫莊,因此,比眾多看客更多地了解孫莊村千畝葵花風景之後的風景。由於病蟲危害,由於收穫季節管理上的滯後,孫莊村的葵花籽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收成,以至於不能兌付農戶的土地流轉費,儘管孫莊村年底沒有欠下農戶的錢,但集體為此買了個不小的單。上面有領導勸慰孫莊村的村干們:干一番事業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但他們身心曾經的痛卻是無法忘記的,以至於2019年孫莊村是否還有葵花的美麗風景,成了個未知數。不過,沒有葵花的孫莊村並沒有就此冷落下來,因為,在去年種葵花的那片土地上,今年有了規模化大棚種植,目前,「大棚」正在「組裝」之中,相信到時候又將是另一種風景。不過,我今天想告訴大家一個消息,在孫莊村的最南端又有了一道小風景,那是一個小龍蝦養殖場。

當然,小龍蝦無法像葵花那樣來一個鋪天蓋地的造勢,但小龍蝦的風景也是蠻不錯的,它帶給人們一種水鄉的風情。

孫莊是個狹長條形的村子,南北頂端的直線距離大約在4公里以上,而東西卻只有兩公里左右。孫莊村南端有半個組位於南澪河河南,伸入了鄰鎮地界。這裡的人常年種莊稼,在季節上多跟着鄰鎮人走,鄰鎮人種什麼他們種什麼,因為這樣做比較省事,尤其是在給農作物治蟲上,因為害蟲的產卵期在溫度、濕度相同的情況下時間是一致的,所以,在用藥上必須跟周圍人家步調一致。這半個組的人常常笑稱自己是孫莊村「肚子外的肉」。

孫莊村今年的小龍蝦風景區就在這「肚子外的肉」上。

這半個組有將近100畝土地。這100畝土地原來由十幾家耕種,分為二十幾塊高低不一、大小不等的田塊,平時所種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亂七八糟。去年,本組村民冒雲海流轉了這片土地。經過去冬今春的整理,推土機推,挖土機扒,東西整出一長溜5塊大田,每塊地在10畝到20畝之間。所謂風景,是因為這些田並非標準的農田,它們無一例外地在大田的四周築起高高的堤岸(大壩),大田四框、堤岸下均被挖成深深的溝槽,目前,溝槽里注滿了水,而大田的中間卻是原田平地,這就是放養小龍蝦的「龍蝦池」。

今年剛40齣頭的冒雲海,原是個雕畫工匠,曾經在外掙大錢。幾年前,因為妻子生了一場重病,回家陪妻子治病,因為常常要去醫院,冒雲海就再沒有出去雕畫。窩在家裡的他,除了為妻子尋醫問藥,整天無所事事,妻子的病情是穩定了,但他的工資收入卻沒有了,一個家庭從原來的興旺一下子跌入貧困。

孫莊村支部書記是冒雲海的本家大哥,幾次找他,動員他振作起來,找點事情做做,照這樣下去可不是個辦法。雲海無奈地說,我現在還能幹什麼?老婆病成這樣,早早晚晚要照顧,離不開,自己除了雕畫技藝別無所長。書記大哥說,你可以包點地種種,總比在家閒着強。雲海聽了大哥的話,就真的把這半個組地流轉了下來,「死馬當活馬醫」。不曾想,因為他年紀輕,在外見識多,加之他請人幫工,開工資及時,人們都樂意幫他做。

我看到過雲海種田,發現他是個好性子人,遇事不愛着急。去年秋天,人家麥子都種下去好多天了,有些田塊已經長得綠油油的,而他地里的稻子還站立着。

天老是陰着,稻子都黃得快掉了,好心人都為雲海發愁,他倒好,到田埂上轉一圈,又走了。看看天放晴了,人們都催雲海趕緊收,雲海卻說,不急,天氣預報這幾天還有雨。果然,第二天天上又紛紛揚揚下起雨來,就這樣,又過了幾天,收割機才終於下了地,雲海將稻子收上來,直接送進了糧食烘乾場,聽說水雜打得低,價格很好。然後,雲海又不慌不忙找來播種機,那稻地因為稻子一直覆蓋着,又剛下過雨,土地潮濕,地溫又不低,因此麥子種下去不幾天就出苗了。人們都說,雲海的運氣好。雲海說,不是運氣好,是季節剛好。我們這裡,人們都習慣老作派,說是「早麥早稻好」,趕在季節前好多天就種麥子,種水稻,其實,莊稼的播種也不是越早越好。雲海種的莊稼一點也不比農戶自己種的差,因此一年下來收益不錯。

書記大哥看雲海種地還可以,就又動員他再擴大規模。

然而,就在水稻收穫之後,他遇上一個人,又改變了他的思路。原來,冒雲海遇到的是一個想在這一帶養小龍蝦的上海人。雲海跟他相互一談即合。但云海自己一時沒敢拍板,又去找到大哥「書記」商量,大哥說這是好事呀,大哥支持你!有大哥支持,雲海仿佛吃了一顆定心丸,在經過一番考證之後,冒雲海便與「上海人」簽下了開發小龍蝦養殖項目的協議。共同以南澪河南流轉的這80畝土地築池養龍蝦。

暮春的一個雨天,我撐一柄雨傘,來到雲海的龍蝦池「壩」上「觀光」。

80多畝地連成一片的5塊大田,茫茫的一片水色。5塊大田,那4塊,只是壩下的溝槽里有水,大田中間的「原田」現在水上。唯獨中間的一塊,洋洋20畝,一汪深水,大水中間的「原田」上還種了茭白,稀稀疏疏的茭白葉,在水上漂着,在風雨中搖曳着,別具一番風光,一隻小船系在大田一角的壩下,那種情境是很富詩意的。

雲海陪我站在龍蝦池的壩上。我問了一些可笑外行話,諸如這條小船是不是供遊人遊玩的之類。雲海說,小船是用來查看情況的。龍蝦池一旦出現情況,就要登上小船去察看。他說,如果你想坐到船上遊玩一下,那當然是可以的。

看着雨中的小龍蝦池,看着雨點落在水上的一圈圈漣漪,看春雨下的水面上渺渺煙波,我一時竟然想起蘇東坡「水光瀲灩晴方好」的句子來,豈止是「晴方好」,其實,水光瀲灩雨中也是不錯的。後面還有一句「山色空濛雨亦奇」,這裡沒有山色,但蔥蘢的草木,青翠的竹籬,灰頂白牆的民居,緩緩流動的水渠……當是一幅很美的水墨畫吧!

我在孫莊的龍蝦池並沒有看到小龍蝦。

雲海告訴我,平時龍蝦都是潛在水底的,它的存在人們很難看到,因此,龍蝦的存在幾乎不為人知。雖然沒有看到龍蝦,但我在壩上看到數口長長的網。雲海說,那是龍蝦網,是用來捕獲龍蝦的,要收穫龍蝦了,只要在前一天晚上將網「下」在水底,第二天,起個大早,每口龍蝦網裡都能收上來十斤八斤小龍蝦。

風景是多麼地美妙。但風景的背後飽含了多少艱辛呀,有汗水,也有淚水。雲海跟我說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譬如龍蝦苗放入池中的那兩個晚上,他們整宿整宿的都沒敢睡,因為原來處在外地的龍蝦苗,剛到新地方,對這裡的水質是否適應,有沒有排異現象,如果有,應該採取應急措施,那可是他們數萬元的血汗錢啊……在聽雲海講故事的時候,我感受到風景創造者們是多麼的不易,他們多麼地希望看風景的人們都來關心風景背後的故事。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