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吳四英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吳四英將》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十三。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原文

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於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後瑜臨終與權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復是過也。」遜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委心聽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譯文

孫氏的吳國包括江西一帶,和中原抗衡,固然主要依靠孫策、孫權的雄圖大略,然而當時的英雄豪傑,像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個人,真是所謂的國家的心腹臂膀,和國家同存共亡的臣子。自古以來,將帥們沒有不自以為賢能,妒忌比自己強的。這幾位賢者卻不然。孫權剛執掌政務時,魯肅打算返回北方,周瑜把他勸住,推薦給孫權說:「魯肅的才能可以為時世的輔佐,應該廣泛尋求像他這樣的人,以成就功業。」後來,周瑜臨終給孫權的信上說:「魯肅忠誠剛正,遇到事情從不隨便馬虎,如果能代替我周瑜,我就死而不朽了!」魯肅就代替周瑜統帥軍隊。呂蒙任尋陽令,魯肅見到他說:「您今天的才能謀略不再是吳地時候的那個阿蒙了。」於是就去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成朋友然後分別。呂蒙後來也就代替了魯肅。呂蒙在陸口,說是有病要回去,孫權問他:「誰是可以替代你的人?」呂蒙說:「陸遜的思想深刻高遠,才能足以負起重責,看他的規劃考慮,終究可以託付重任,別的人沒有超過他的了。陸遜就代替了呂蒙。四人一個接替一個,鎮守吳國西方三、四十年,成為威名遠揚的大將,曹操、劉備、關羽都被他們所打敗,雖然他們是互相舉薦的,但孫權能夠放心地聽從他們,吳國之所以成為吳國,這不是偶然的。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3]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孫吳四英將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