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同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同郊

來自 人民網 的圖片

孫同郊,女,1928年12月出生於江蘇奉賢(今屬上海浦東),中國共產黨黨員,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1]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1979年任中國中醫藥學會理事至今,是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肝病專家[2],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3]

孫同郊於1953年從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1955年,為支援西部醫學事業來到四川瀘州;1956年,投身瀘州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的創建 ;2002年,遴選為全國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教師。

孫同郊擅長診治肝膽病、脾胃病、老年病及婦科病,發展和豐富了「和調」思想。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出生日期----1928年12月

出生地點----江蘇奉賢(今屬上海浦東)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醫療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醫學院

人物簡介

主編了《中醫學導論》、《中醫學》、《現代中醫治療學》、《中醫老年病學》等專著。曾先後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l 0餘項,其中:1986年主研的《乙型肝炎中醫診療程序》,獲瀘州市科技進步3等獎;1989年主研的《養肝止痛液治療急症疼痛的實驗和臨床研究》獲四川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3等獎;1991年主研的《複方健肝液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獲四川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省政府科技進步3等獎;1993年主研的《痛立舒口服液治療急性疼痛的研究》獲四川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省政府科技進步3等獎:1991-1995年主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八五攻關課題子課題-《解毒護肝沖劑治療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的臨床及實驗研究》,1996年通過專題組驗收並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鑑定,獲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3等獎;1996年起進行"解毒護肝沖劑"新藥的研究,現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Ⅲ類新藥Ⅱ期臨床批文,目前正由國家級新藥臨床藥理基地湖北中醫學院牽頭組織有關醫療單位進行Ⅱ期臨床研究。先後撰寫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孫同郊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科研工作60餘年,擅長治療肝膽病、脾胃病、老年病及內科雜病,主攻中醫內科肝膽病的防治。

承擔項目

截至2016年10月,孫同郊主研多項省、部級課題。

科研成果

截至2012年1月,孫同郊先後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10餘項,其中,1986年主研的《乙型肝炎中醫診療程序》,獲瀘州市科技進步3等獎;1989年主研的《養肝止痛液治療急症疼痛的實驗和臨床研究》獲四川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3等獎;1991年主研的《複方健肝液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獲四川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省政府科技進步3等獎;1993年主研的《痛立舒口服液治療急性疼痛的研究》獲四川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省政府科技進步3等獎,1991-1995年主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八五攻關課題子課題《解毒護肝沖劑治療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的臨床及實驗研究》,1996年通過專題組驗收並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鑑定,獲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3等獎;1996年起進行「解毒護肝沖劑」新藥的研究,現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Ⅲ類新藥Ⅱ期臨床批文,由國家級新藥臨床藥理基地湖北中醫學院牽頭組織有關醫療單位進行Ⅱ期臨床研究。已製藥有限公司簽定轉讓合同。

截至2016年10月,先後獲四川省政府科技進步獎、四川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獎、四川省教委科技進步獎近10項。

學術論著

截至1998年退休,孫同郊先後撰寫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包括《慢性乙肝濕熱中阻證辨證客觀化相關因素多元統計學分析》《孫同郊治療脂肪肝經驗》《降脂顆粒治療脂肪肝的臨床研究》等。 著作有《孫同郊臨證隨筆》《中醫學導論》《中醫學》《現代中醫治療學》《現代中醫治療學》《中醫老年病學》等專著。

人才培養

平台建設

1956年,作為中國第一批「西學中」人才,孫同郊牽頭創建了瀘州醫學院中醫系(現西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全國第一家西醫院校附屬中醫醫院,最早倡議建立中西醫結合專業,建立了中西醫結合研究室,為全國開展中西醫結合教育奠定了基礎。

孫同郊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以孫同郊為學術技術帶頭人的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肝膽病學科,已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及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臨床)、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拓展病種-原發性肝癌)。

出版教材

截至2012年3月,孫同郊主編了《中醫學導論》《中醫學》,被20多所醫學院校選作教材。

學生培養

孫同郊自1954年就開始從事中醫教育事業,1977年從事中醫本科教學,1992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2002年成為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5] 。孫同郊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傳授給學生,先後培養出優秀中醫人才萬餘人。

截至2016年10月,培養師承弟子1名、研究生30餘名。

榮譽表彰

1998年--四川省名中醫

2001年--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

2002年--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006年--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

2011年--四川省第二屆道德模範獎[4]

2011年--四川省三八紅旗手[5]

2017年7月--中國好醫生月度人物

2017年8月--第二屆全國名中醫首屆「健康四川·大美醫者」[6]

2022年7月--第二屆全國名中醫

社會任職

孫同郊先後任全國中醫學會第一、二屆理事、瀘州市中醫學會副會長、四川省中醫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等職。

個人生活

西醫轉攻中醫

孫同郊就讀於南京原中央大學醫學院,1953年畢業於西醫系。畢業後,孫同郊放棄沿海優越的工作條件,先後到南昌、重慶等地工作。為了支援西部醫學事業,1955年,孫老被安排到川南醫院瀘州醫士校(西南醫科大學的前身)工作,從此她留在了瀘州。那時候,瀘州醫學院人才匱乏,條件相當落後。 1956年,全國推行西醫人員學習中醫,孫同郊在北京接受中醫專家趙錫武的啟蒙教育,這是我國第一批西學中的人才。回來瀘州後,1977年她參與瀘州醫學院中醫系的創建工作。此後,孫老在教學、科研、臨床上奮鬥不息。

服務群眾

1998年退休後,70歲的孫同郊依然每周兩次到院為患者看病,每次總是早早就到診室不送走最後一位群眾絕不下班,常因看診錯過吃飯時間,醫院擔心孫同郊身體吃不消,將她的門診號限量但只要群眾需要,孫同郊就會儘量加號。

醫者大愛

孫同郊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請孫同郊就診的病人,絕大多數是慢性肝炎患者,治療周期長,經濟負擔重,孫同郊一般都採用中醫的辯證施治,選擇價廉效高的中藥處方,給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降低了病人的負擔。 因慢性乙肝被困擾多年的劉某某,在服用孫同郊研製的解毒護肝沖劑後,病情明顯好轉,劉某某心存感激,多次送禮物但都被孫同郊婉言謝絕。劉某某就天天守在孫同郊來門診的路上,結果還是不收,為了躲劉某某,孫同郊故意繞道走。

平日裡,孫同郊看患者家住得遠,還給返程路費;孫同郊知道患者家裡窮,每次來都免了掛號費。

人物事跡

孫同郊的老家在江蘇,1955年,她和丈夫任定一被組織安排到川南醫院瀘州醫士校(瀘州醫學院的前身)工作。那時候,學校條件相當落後,幾排簡陋的平房,便是教室和教師宿舍。他們紮下根來,幾十年矢志不移。

1956年,全國推行學習西醫的人員學習中醫,孫同郊有幸師從著名的中醫專家趙錫武在北京學習,學成後有很多人勸她留在北京,但是,她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瀘州,並開始了為之奮鬥一生的中西醫結合事業。"她的西醫技術很不錯,後來學了中醫後,技術愈發精到,剛剛工作的時候我就跟着她學習。"原瀘州醫學院院長李業這樣評價孫同郊。

懸壺濟世佑護生命

川南地區,肝病者居多。孫同郊認為系濕熱疫毒所致,面對肝病頑症,孫同郊注重辨證論治,並結合辨病和參考微觀檢測指標,靈活立法處方用藥。依靠中藥,不用透析,很多乙肝、膽囊炎、肝硬化患者服用中藥療效顯著。她採用中醫辨證施治,選擇價廉效高的中藥處方救治了大量慢性肝炎患者,總結出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肝炎的方法。孫同郊古方新用,摸索出治療慢性肝炎良方--解毒護肝沖劑,以清熱解毒除濕、活血、扶正法治療慢性肝炎,在行業內有較高的認可度和影響力。孫同郊的藥用特點:價廉效高,個性化方案,大大減輕了患者負擔,她是肝病患者眼中的福音。

從醫50載,孫同郊一直致力於中醫的研究和傳承工作,採用"益氣活血湯"治肝硬化和"逍遙散"治雜症等妙方屢顯奇效,並不斷研製出新藥方,先後承擔十餘項國家、省級科研課題,多次獲得省政府、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

嘔心瀝血培育英才

幾十年來,孫同郊為醫學教育事業奉獻出了畢生的精力。當年,她和同事們白手起家,克服了無數艱難困苦,自己動手燒石灰、蓋房屋,平操場,制標本,編教材……挑燈夜戰,廢寢忘食,直至1977年瀘州醫學院正式成立中醫系,都無不滲透着孫同郊的心血和汗水。

對於學生的培養,孫同郊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與漁。治學嚴謹的她,對學生關愛有加。學生寫論文,她幫學生查資料,親自執筆修改;學生做實驗研究時,她親自指導,現場示範。孫同郊是全國第三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在她的師承教育導師介紹中,她的學生提到她享譽省內外,她知道後立即打電話要求她的學生不要這樣寫,說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如今孫同郊雖年事已高,但她仍堅持帶碩士研究生。

她,桃李無數,學生遍及全國乃至世界,不少成為衛生系統的領導、醫學院校的博導等。80歲生日之際,她收到眾多門徒的感恩與祝福。她的學生賀信中寫到:"隨師3年,日間臨證,夜間讀書;雞鳴冷月,黃卷青燈,用功不為不苦。恩師精勤教誨,給予我們人品醫德之薰陶,實乃人生之莫大榮幸。"

大醫大愛視病如親

在瀘州市水井溝附近做生意的一位患者,服用孫同郊研製的解毒護肝沖劑後,困擾多年的慢性乙肝明顯好轉。這位患者心存感激,要送禮物表達心意,每次都被她婉言謝絕。為堅持答謝,患者幾乎天天守候在她去門診的路上,然而,孫同郊每次都繞道而行。

一次,孫同郊在趕着上門診的途中摔倒了,造成肋骨骨折,耳朵出血。但是她堅持到門診診治病人。"如果我不來,病人怎麼辦?他們大老遠趕來,不容易呀。"許多癌症晚期的患者,臥床不起,在家靜養,家人想請她診治,她二話不說,上門診治。肝病多少帶一些傳染性,孫同郊常常對找上家門來看病的人熱情相迎,仔細診治,心無芥蒂。

孫同郊的生活很簡樸,家中除了堆積如山的書籍和資料,沒有幾件像樣的家具和電器。面對貧苦病人,她往往直接拿着處方自己付賬,取了藥後交給病人,甚至還為實在困難的農村病人支付返程路費。經物價部門批准,專家的門診掛號費提高,專家個人的掛號費收入也可以提高一倍,但孫同郊堅決不同意漲價,她認為這會增加病人負擔。

因療效顯著,有一位患者家屬將一個紅包強塞進孫同郊的口袋裡就開車跑了。她對此連續兩天都悶悶不樂,最後讓科里的醫生設法找到患者的家退還了紅包才得以安心。孫同郊的診室時常會有病人悄悄放下雞和雞蛋,這又讓她為難了,要退吧,又不知饋贈禮物的患者是誰,沒辦法,就轉送給進修醫師和實習醫生,讓他們改善生活。

為將孫同郊的崇高精神發揚光大,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醫院開展了"同郊風範"命名的優秀文化挖掘、整理、傳承的戰略工程,將她的優良品行進行總結和提煉,形成文化傳統,並進行系統的文化素養培育,教化更多的醫務工作者以孫同郊為楷模,樹立救死護傷、病人至上、熱情服務、文明行醫的行業風尚。

人物評價

孫同郊德藝雙馨,不愧為「敬業道德模範」, 臨床仁心仁術,佑護生命;科教嚴謹治學,誨人不倦;待人虛懷若谷,淡泊名利;對黨赤膽忠誠,對患者甘於奉獻,「同郊風範」是她治學為人的真實寫照。(人民網 評)

孫同郊的從醫生涯踐行了范仲淹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她「德高、上善、精勤、創新」的「同郊品質」,生動地詮釋了「大醫精誠」!(中國文明網 評)

孫同郊是中國最早一批從事中西醫結合防治肝膽疾病的醫學專家之一、中西醫結合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從青春韶華到皓首蒼顏,孫同郊始終心懷救人濟世之志,為無數病患撐起生命的綠蔭,為後學開拓前進的道路,用大醫大愛與患者「肝膽相照」。(新華社 評)

視頻

《基石·濟世》

仁心仁術濟蒼--孫同郊 2016年8月25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