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孫俊人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出生 |
1915年11月15日 江蘇省松江縣(今上海市松江區) |
逝世 | 2001年6月19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孫俊人(1915年11月15日-2001年6月19日),江蘇省松江縣人,電子工程專家[1],中國工程院院士[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工程專業主要創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院長[3]。我國軍事電子科研和教育事業的重要創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電子學會的創業者和民主辦會的力行者。早年投身革命,為興辦軍事電子工程院校、主持國防電子研究院和營建大型國防電子工程系統、發展電子工業、培養科技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1973年至1975 年,他因患心臟病而不得不休息。病情好轉後又深入基層開展工作。
人物簡介
孫俊人是江蘇省松江縣人,1938年1月參加革命,同年6月赴延安併入黨,歷任中央軍委第三局通信學校教員、延安通信材料廠廠長、中央軍委第三局技術研究室主任,參加接管北平電信總局的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郵電部電信總局副局長、軍事通信工程學校一部主任、軍事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解放軍通信兵部副主任兼科技部部長、第四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第十研究院院長兼黨委書記、電子工業部科技委主任。1982年離休。
孫俊人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新中國軍事電子科技事業創建人之一,為我國軍事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培養大批人才作出了重大貢獻。
2001年6月19日,孫俊人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4]。
胡錦濤、李鐵映、劉華清、鄒家華、周光召、葉選平、宋健、李貴鮮、朱光亞、胡啟立同志以不同方式對孫俊人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向他的親屬表示慰問。
個人簡歷
1915年11月15日 出生於江蘇省松江縣。
1934-1937年 交通大學電機系學習。
1938-1940年 延安陝北公學高級班學習,後任軍委通信學校教員。
1940年 延安軍委三局通信材料廠副廠長,廠長。
1945年 延安軍委三局技術研究室主任。
1949年 郵電部電信總局副局長。
1950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張家口)軍委通信工程學校第一部主任。
1952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
1956年 總參通信部科技處處長,通信兵部科技部部長。
1960年 總參通信兵部副主任兼科技部部長,第10研究院院長。
1961年 國防科委第10研究院副院長。
1965年 第四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第10研究院院長。
1982年 離休。
個人履歷
孫俊人,(1915-2001)男,漢族,生於1915年11月15日。江蘇省松江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少將軍銜。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38年畢業,電訊專業學士。一九三八年參加中央軍委第三局通信學校(參加革命)任教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第三局通信學校教師,軍委三局通訊材料廠試驗室主任、1940年任副廠長、廠長,1945年任三局技術研究室負責人。解放戰爭時期,任軍委第三局技術研究室負責人,電信管理局副局長兼技術處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任電信總局副局長。後任軍委工程學校一分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院長,1956年任總參謀部通信兵部科技部部長,1960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部副主任兼科技部部長,第十研究院副院長,1961年兼任通信兵部國防部十院院長,1965年部院合併,任第四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第十研究院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曾為第一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國家科學發明評審委員會委員兼電子評選小組組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電子工業科技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協第二屆、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歷任中國電子學會第一屆、第二屆副理事長,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理事長,被聘為中國老教授協會特聘教授;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山西大學名譽教授;國防大學、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兼職教授等。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兼任大百科全書電子學與計算機卷編委會主任。
孫俊人同志是中國電子學會的重要創建人之一,是電子信息界知名的電子科技專家,幾十年來為中國電子學會的創建、建設與發展,為提高我國電子學術水平與技術水平,歷經千辛,嘔心瀝血,做出了突出貢獻。
人物生平
孫俊人,1915年11月15日出生於江蘇省松江縣(今屬上海市)。1934年上海大同大學附中畢業,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入電機系攻讀電信專業。1937年11月中旬,日本侵略軍占領上海,他和同窗好友孫友余、周建南等4人,不待畢業就同赴南京謀求為抗戰出力。輾轉到達武漢後,在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的指引下,一起取道西安,於1938年元月到達延安,受到陳雲、李富春的親切接見,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6月入中央軍委三局下屬的延安通信學校任教員。1940年轉至該局通信材料廠,任副廠長、廠長。在儀器和工藝設備極為簡陋、原材料與元器件極度匱乏的條件下,組織研製和裝配出不少前線部隊急需的無線電台、手搖發電機和其它有關配套器材。1945年改任三局技術研究室主任,開始了為我軍通信保障系統謀劃技術進步的工作。1949年他入京參加接管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被任命為郵電部電信總局副局長兼技術處處長。1950年他奉調到張家口任軍委通信工程學校第一部主任。1952年5月,該校改制為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後,他升任副院長。1956年7月,他奉調回京任總參通信部科技處處長(該部隊為獨立兵種建制後改任科技部長),開始了參與使我軍通信科教事業步向現代化的決策歷程,包括對建立防空自動化系統的謀劃。1957至1958年,他先後兩度以隨員或正式成員身份,隨我國政府代表團出訪蘇聯,並在商討開展兩國政府間技術合作事宜上發揮了積極作用。1960年他晉升為總參通信兵部副主任兼科技部部長,隨之又受託擔負籌建第十研究院的任務,併兼任院長。1962年,該院劃歸國防科委領導後擴大建制,由羅舜初中將出任院長。他改任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長。1965年十院與第四機械工業部合併後,所管的30個研究所均在出成果、出人才方面作出了不凡的貢獻。
1965年,孫俊人被任命為四機部副部長兼十院院長。"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受到衝擊而被迫停止領導工作。1972年,孫俊人奉命抓十院的業務工作。他深入調查研究,發揮科技人員積極性,狠抓重點工程和科研質量整頓,收到良好效果。1973年至1975 年,他因患心臟病而不得不休息。病情好轉後又深入基層開展工作。1977年,孫俊人又回到四機部擔任副部長,分管科研教育工作,着手整頓被"四人幫"破壞的科研與教學秩序,進而依照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開展了一系列有成效的工作。1982年,他離休後仍以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及其它重要學術職務的身份,繼續為發展我國電子科技事業貢獻力量。
孫俊人在50年代曾獲中央頒發的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1984年跨國電子與電氣工程師學會(IEEE)授予他建會百年紀念勳章。1995 年,他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俊人曾擔任國務院首屆學位委員會委員,首屆國家發明評選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四機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電子學會第一、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第三至六屆理事會理事長。1989年以來,他先後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中國老教授協會、山西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聘為兼職教授、特聘教授或名譽教授。
孫俊人 | |
---|---|
孫俊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
成就及榮譽
50年代前期,國民經濟順利恢復,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新中國開始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56年3-6月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制訂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把電子學、半導體、計算機、原子能、自動控制和防空自動化列為優先發展的科目。1956年7月,孫俊人從張家口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的任上,調回北京總參通信部,參與研究制訂電子等科目的發展規劃的後期工作。在通信部主任王諍中將的主持下,負責具體的組織工作。在這期間不僅使他有機會了解當時國際上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動態,而且通過工作的接觸,結識了一批著名專家學者,為他日後擔任科技教育的組織領導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1960年,中央軍委決定由總參通信兵部籌建為國防尖端工程服務的第十研究院,並任命已擔任總參通信兵部副主任的孫俊人兼任院長。他根據上級指示擬訂的"加強基礎,保證尖端,為常規補缺配套,幫助工廠解決技術難點"的建院方針為中央軍委所採納。1962年,中央軍委為了加強國防尖端工程的建設,將十院建制升級,並任命羅舜初中將為院長。素以黨和國家事業為重的孫俊人對改任副院長一事毫不在意,相反他認為由一位久經考驗的老將軍主持全院工作,除了有利於加速新院建設進程之外,還有助於發揮他的專長。在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務院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他的精心策劃,在六年左右的時間內,成功地擴建和新建了30個預研與開發並舉的大型研究所,其中既有重在基礎性應用研究和產品開發的真空電子學、半導體集成電路、電波傳播、量子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化學與物理電源、新型材料與機電元件、計量與測量等研究所,也有重在為尖端國防工程配套兼為常規武器系統補缺的通信、雷達、計算機、無線電導航、電子對抗、加密與解密、自動控制、激光測距等專業研究所。由十院組建的國土防空自動化控制系統(1125工程)、空間合作目標測控系統(154工程)和非合作目標測量系統(又稱來襲導彈測量系統),不僅為在60年代前期進行的核爆炸試驗、導彈試射實驗,以及反擊美蔣間諜飛機侵擾的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還為此後我國諸種空間飛行器和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測控與入軌,以及對美國"空間實驗室"衛星和蘇聯"宇宙-1402號"失控核動力衛星隕落過程的準確跟蹤和落點預報奠定了基礎。十院在那個時期提供的陸基、岸基和艦基雷達,多路通信與保密通信設備,以及無線導航系統等,還程度不同地增強了我軍常規部隊的防禦力量。院屬各研究所開發出的新技術、新工藝還為國內有關工廠解決其生產關鍵提供了幫助。
孫俊人在其中的主要貢獻,一是運用他對國外科技發展趨勢及其生長點的敏悟,結合他對我國國防建設全局的了解,在規劃全局和決策研究方向的主導作用。二是在組織實施重大科研計劃上起到院總工程師的作用(當時中央軍委未在研究院一級設立此種職位),包括依照上級規定的總體進度與有關要求,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建立使轄內各所工作得以協調運轉的科研秩序,並依靠《科研工作十四條》的深入貫徹,使之不斷地完善和加強;組織論證、審定重大項目的總體方案並據以檢查進度情況和發現應予解決的新問題;組織大型電子工程的配套聯試和鑑定驗收。他為之建立的組織程序和工作方法,曾在較長時期內為他的後繼者所沿用。三是重視發揮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倡學習國外先進科學技術,他奉行的以出人才帶動出成果的治事原則,建院不久便為全院上下所遵從。四是開展了與國內有關高等院校的技術協作。依議定的科研項目或研究課題,由十院提供必要的經費與物資,校方提供研究成果或智力支援。到1964年底,先後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工學院、北京航空學院、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等20所高等院校,建立起了分別重在開展雷達、導航、電真空、半導體、專用計算機、電子元件、特種電機和固體物理等分支學科的協作研究關係。此舉不僅在那時對合作雙方的科技進步和人才成長起到積極作用,還為此後的電子工業系統擴大與國內高校的此類合作造就了機緣。孫俊人當年的此種舉措,在時隔30來年的今天,仍為當年曾經和他共事的老教授們所稱道。
孫俊人對發展我國軍事電子科研事業的貢獻,還表現在"文化大革命"後期開始抓技術業務工作到復任四機部副部長,直至1982年離休前的作為。一是在"四人幫"尚在肆虐期間,他向國防科工委領導和四機部黨組提出了對已建電子工程系統及其中主設備進行質量整頓的建議,在被採納並取得成效後,又為部屬有關科研院所創造使某些技術上顯得陳舊的雷達、通信、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得以更新換代的條件,從而使基於相控陣、三坐標、精密測量、遠程跟蹤、超視距等新體制雷達和加入了衛星通信等新型微波通信手段和指揮控制中心等電子設備的軍事電子工程系統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二是使部屬五所高等院校圍繞發展軍事電子學科中的前沿課題協調地開展實驗研究,並使之用於實際,以及使以他為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的中國電子學會為之提供用以開展橫向學術交流的論壇。終他離休之前,這些工作均卓有成效。
早在1938年,孫俊人在延安通信學校初執教鞭時,就開始顯露出他教書育人的才能。那時招收的學員,文化程度頗不齊整,為使他們能較快地獲得必要的理論知識和獨立操作報務或機務的技能,他在教學條件十分簡陋的情況下,自編教材,自製教具,通過深入淺出地講解無線電通信基本原理並輔以實驗操作,很有成效。由於他能和工農兵學員打成一片,在教學方法上又善於誘導啟發,深得領導部門的讚揚和學員的愛戴。當時得他親授的學員,有許多已先後成為我軍通信部隊的指揮員,還有一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領導軍事通信或國防建設工程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央軍委於1950年創辦的張家口通信工程學校,是軍內自己設校培養中高級技術幹部的創舉。被從政府副總局長任上調為該校第1部主任的孫俊人,意識到責任的重大,毫不懈怠。舉凡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學計劃的制訂和課程的設置,實驗室的建立,乃至教學方法的探討,他都躬自參與,並親自參加講課。1952年5月,中央軍委將併入大連大學電信系的這所工程學校改制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孫俊人被任命為主管教學的副院長。在此任上,他除了在招收學員、擴充教師隊伍、優化教學計劃、增強實驗設施等方面加大力度外,還破天荒地增設了雷達工程系。他在這段時間內提出的雖因陋就簡但必須高要求的建院方針,教書應與育人相結合以及尊重理論知識的治校與治學思想,曾在此後的較長時間內為該院改制和分離出的新院校所效法。1956年以前畢業於這所院校的學生,如今已有不少成為有關學科或專業的學術帶頭人,有的已成為中科院院士。
1977年至1982年,孫俊人在復任四機部副部長期間,積極組織研究並指導部屬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和西安電訊工程學院整頓被"文化大革命"破壞的教學秩序,並按"四化"建設需要改造緣於原先蘇聯辦學模式的教學體系,包括加強基礎、調整學制、增大科研力度、增設專修科、選送有為的中青年教師出國進修、重建研究生培養制度,繼而使之朝向綜合性工科大學方向發展。同時還籌劃並創辦了兼能培養企業管理人才的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和桂林電子工業學院,並恢復多所已停辦多年的中等技術學校。70年代後期創辦的北京大學二分校,也在他的關心支持下,增強了師資力量並增添了教學設施,隨後改建成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此外,他還積極幫助這些院校和部內有關企事業單位和軍內有關部門結成開展專項研究開發或培養研究生的合作關係,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1956年6月開始籌備、1962年4月成立的中國電子學會(CIE),經過30多年的建設,會員人數已由當初的不足千人發展到如今的67000餘人;依分支學科劃分的專業分會已由當初的17 個發展到44個;在大陸範圍內除西藏自治區以外均已建立了省、市、自治區地方學會;由學會主辦或歸口管理的刊物也由當初的1種學術期刊發展成學術、技術、科普等門類的刊物19種,電子科技報紙1種;與境外相應學術團體的雙邊或多邊聯繫也由當初的1個發展至10多個。我國電子-信息學科的日益繁榮和電子-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包括電子產業後備軍在內的多個層次科技人才的大批成長,電子-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國防和文化各部門乃至群眾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與國外同行的學術交往的頻繁展開,都程度不同地印記着中國電子學會的貢獻。
中國電子學會的上述成績的取得,是與1962年建會以來,一直主持學會全面工作的孫俊人認真貫徹執行中國科協制訂的方針政策和掛靠單位四機部黨組的有關指示,圍繞繁榮電子科學技術為"四化"建設服務這個大目標,依照學會章程,依靠由電子科技界的專家學者組成的理事會,以組織建設為依託,以學術交流為中心,以普及教育為側翼,並依實際情況加以運籌的領導作風和個人品格分不開的。
1.堅持"立會為公"的組織建設方針
孫俊人用來規範學會組織建設的指導思想是"立會為公"和"民主辦會"兩句話。他經常告誡學會總部的工作人員,為學會提供人財物支持的雖然主要是四機部,但無論辦什麼事都必須面向全國,天下為公,發揚民主。在安排與處理日常事務時,應待人以誠,熱情服務,辦事要採取商量態度,不可強加於人。在歷屆理事會的換屆改選時,理事名額分配總是先與有關方面協商提出候選人,然後通過民主程序選舉產生,力行五湖四海的方針。自80年代前期開始,學會把會員分為會士(Fellow)、高級會員、一般會員和學生會員,並陸續發展了一批團體會員,還為之建立了接納條件和評審程序,這些都是在他的指導下由學會辦事機構組織實施的。
在處理與地方學會的關係時,孫俊人也總是告誡學會總部工作人員要充分尊重各省、市、自治區科協和電子工業主管部門的意見,辦事行文都應使全局與局部利益相協調。
2.積極發揮學術交流的主導作用
孫俊人始終把學術交流工作視為學會的中心工作,並悉心加以運籌,其着力點有:
(1)鼓勵並依靠學會總部、各專業分會、各地方學會,有計劃地提出針對性強、富有超前意義、且具備開展學術交流條件的選題,並發動學術權威性、事業開拓性兼具的專家學者主持其事。對於事關電子學科全局、宜由學會總部組織的大型學術會議,包括由中國電子學會作東道主的國際性學術會議,常親自參與運籌,乃至為之籌集所缺的經費。
(2)關心學會學術性期刊的發展。《電子學報》的創刊與運作很能說明這一點。1962年問世的該刊,其歷屆編委會他雖然從未名列其中,但由於他對其重要意義的透徹理解,從籌備伊始就主動介入其中。1978年電子學會恢復活動,復刊《電子學報》又成為他優先抓的工作之一。此後,該刊由季刊發展成月刊,繼而辦出外文版,他都備極關心。另外,在他的關心支持下,又有若干專業分會創辦了多種學術性期刊,為開展學術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
(3)積極開闢與國外有關學術團體進行友好交往的渠道。80 年代以來,孫俊人通過率團出訪或在國內接待來訪等方式,與國外10多個對口的學術團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包括使CIE成為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URSI)和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IFIP)的重要成員,在中國建立跨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北京分部等。特別是與國外學術團體相互聯合在我國召開國際性學術會議或舉辦展示會,對於讓國際社會了解我國的成就,使自己的會員增多參加國際學術活動的機會,特別讓他們不出國門就能結識國外同行、吸納最新學術成果,都極為有利。
(4)組織編纂大型工具書。由孫俊人擔任編委會主任委員、在出版問世後獲獎或得到好評的《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子學與計算機卷、《現代電子科學技術詞典》、《電子工業生產技術手冊》,其框架與體例的謀定,促請有關主管部門為之提供人財物的支持,解決編撰與審訂過程中出現的矛盾等,都印記有他的智慧與辛勞。
(5)推動理事會決策並建立專司開展繼續工程教育的教育工作委員會,對促進電子工程技術人員知識更新發揮了積極作用。
3.積極倡導科普活動,培養電子科技隊伍後備軍
孫俊人一貫重視學會的科普工作,還親自兼任過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並充分利用學會的優勢條件,積極倡導並大力推動學會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如創辦電子科普報刊,舉辦電子技術自修班和家用電器維修人員培訓班,組織電子製作和電子科技知識競賽,舉辦科普電子周和電子夏令營活動,建立電子愛好者協會等。由學會總部運作、孫俊人常抓不懈並在國內產生重大影響的科普舉措主要有:
創辦科普月刊《電子世界》。在孫俊人的關心支持下,四機部情報所於1979年10月創辦了《電子世界》,第二年改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在他的直接領導和關懷下,辦刊工作得到長足發展,高峰期月發行量達到80餘萬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於1992年首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中榮獲一等獎[5]。
舉辦電子技術自修班和家用電器維修人員培訓班。80年代初,為了滿足廣大知識青年學習電子技術的迫切願望,在孫俊人的積極倡導下,經過調查研究和反覆論證,於1984年由中國電子學會舉辦電子技術自修班,由中央電視台播出電子技術自修班輔導講座,還在全國有關高等院校設立若干自修班輔導站,對學員進行答疑輔導。報名參加學習者十分踴躍,當年就招收學員近20 萬名。到1996年已累計培養了30多萬人。這些學員學成結業後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好評。80年代中期,隨着電子工業的蓬勃發展和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提高,我國家用電器的社會保有量猛烈增長。在電子工業戰線擔任領導工作多年的孫俊人,敏銳地意識到家用電器維修問題將會成為一個新的社會矛盾,儘快培養一大批家用電器維修人員變得十分迫切。為適應這種新形勢,在孫俊人的積極推動下,於1986年由中國科協牽頭,聯合商業部、勞動部、輕工部、電子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解放軍總政宣傳部共同抓家電維修人員培訓工作,並建立了全國家電維修人員培訓指導小組,指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中國電子學會,負責抓日常工作。經過10年的努力,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建立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培訓網絡,鍛煉了一支培訓隊伍,編寫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教材,累計培訓了100多萬名家電維修人員,對發展生產、搞好售後服務、緩解家電維修難的矛盾、培養軍地兩用人才、安排勞動就業,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成果的取得,從醞釀策劃,協調各方面關係,到具體實施,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推動我國業餘無線電台活動的開展。我國業餘電活動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中斷,多年未能恢復。直到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才分期分批開放集體業餘電台,但個人業餘電台仍未能開放。鑑於業餘電台活動對發展科技、培養人才、搶險救災、國際交往均能發揮積極作用,老一輩業餘電台專家和廣大電子愛好者都殷切希望在發展集體業餘電台的同時,儘快開放個人業餘電台。針對這種要求,作為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和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顧問的孫俊人,於1992年3月16日召開老業餘電台專家座談會,並邀請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出席會議。會上專家們暢所欲言,熱切盼望能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有利形勢下,儘快開放個人業餘電台。伍紹祖在聽取了專家和有關方面負責人發言後表示,業餘電台還是要"積極提倡,逐步發展",會後國家體委將會同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徵求有關方面意見搞一個規劃,報批後再實施。不久經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簽批後,開放了個人業餘電台。在恢復開放集體業餘電台之後10年終於開放了個人業餘電台,在實現這一突破中,孫俊人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會工作對孫俊人是行政領導職務外的社會兼職和離休後老有所為的寄託。他對學會事業的鐘情和追求,概要地體他1988年歲初寫給學會總部全體工作人員的新春祝詞中:
"政策引導,改革創新。科技團體,學術領先。民主辦會,雙百方針。面向經濟,中華振興。提高普及,相輔相成。智力開發,工作中心。章程條例,有所遵循。計劃任務,論證認真。優勢特色,得之事成。管理精髓,搞活基層。團結協作,取勝競爭。注重實效,勿慕虛名。艱苦創業,服務人民。謙虛好學,探索獻身。任重道遠,兩個文明。"
孫俊人 | |
---|---|
孫俊人院士 |
這個祝詞既透出了他用以運籌學會工作的思想原則和行事方法,也飽含了他對今人和後人的殷切希望。
天賦、勤奮、機遇是人生事業有成、報國之志得展的三大要素。孫俊人以對革命事業的執著追求,對現代科學技術的不凡悟性,對所從事的工作孜孜以求,而迎來了不斷擔當革命與建設重任的機遇。他勤奮好學,忠於職守,勤於任事,慎於策劃,愛護人才,嚴於律己,謙遜待人,廉潔奉公,聞過不慍,善於傾聽多方面意見,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團結儘可能多的同志一道工作。他的此種品格,使他贏得了曾經和他共事的同志和專家學者的敬重。
社會任職
第一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第一屆國家科學發明評審委員會委員兼電子評選小組組長
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電子工業科技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協第二屆、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子學會第一屆、第二屆副理事長,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理事長
中國老教授協會特聘教授
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山西大學名譽教授
國防大學、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兼職教授
大百科全書電子學與計算機卷編委會主任
人物評價
孫俊人是新中國軍事電子科技事業創建人之一,為中國軍事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培養大批人才作出了重大貢獻。
孫俊人是中國軍事電子科研和教育事業的重要創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電子學會的創業者和民主辦會的力行者。早年投身革命,為興辦軍事電子工程院校、主持國防電子研究院和營建大型國防電子工程系統、發展電子工業、培養科技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孫俊人同志是中國電子學會的重要創建人之一,是電子信息界知名的電子科技專家,幾十年來為中國電子學會的創建、建設與發展,為提高中國電子學術水平與技術水平,歷經千辛,嘔心瀝血,做出了突出貢獻。
孫俊人以對革命事業的執著追求,對現代科學技術的不凡悟性,對所從事的工作孜孜以求,而迎來了不斷擔當革命與建設重任的機遇。他勤奮好學,忠於職守,勤於任事,慎於策劃,愛護人才,嚴於律己,謙遜待人,廉潔奉公,聞過不慍,善於傾聽多方面意見,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團結儘可能多的同志一道工作。他的此種品格,使他贏得了曾經和他共事的同志和專家學者的敬重。
參考來源
- ↑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俊人少將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 孫俊人 ,中國工程院
- ↑ 孫俊人 ,思親網
- ↑ 孫俊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松江當代人物專題, 2001-06-19
- ↑ 傑出校友(五)丨雷達工程之父 ,手機網易網, 201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