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存在與時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存在與時間
 

存在與時間》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代表著作,1926年寫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不僅影響了此後多種重要哲學流派和重要哲學家,而且在文學批評、社會學、神學、心理學、政治學、法學等多種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存在與時間

創作年代:1926年

作者:馬丁·海德格爾

作品字數:417千字

作品體裁:哲學

首版時間:1927年

外文名稱: SEIN UND ZEIT

內容簡介

不特如此。根據希借人對存在的最初闡釋,逐漸形成了一個教條,它不僅宣稱追問存在的意義是多餘的,而且還認可了對這個問題的耽擱。人們說:「存在」是最普遍最空洞的概念,所以它本身就反對任何下定義的企圖;而且這個最普遍並因而是不可定義的概念也並不需要任何定義,每個人都不斷用到它,並且也已經懂得他一向用它來指什麼。於是,那個始終使古代哲學思想不得安寧的晦蔽者竟變成了昭如白日不言喻的東西,乃至於誰要是仍然追問存在的意義,就會被指責為在方法上有所失誤。[2]

作者簡介

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出身於一個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會學校讀書。17歲時,從一個神父那裡借到布倫坦諾的《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存在的多重意義》一書,對存在意義的問題產生興趣。他在大學先學神學二年,後轉入哲學,1913年在弗萊堡大學在李凱爾特的指導下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心理主義的判斷學說》,他的講師資格論文題目是《鄧·司各脫關於範疇的學說和意義的理論》。在弗萊堡大學任教期間,他參加胡塞爾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馬堡大學任副教授,講授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笛卡爾康德等人的著作,把他們的問題轉變為關於存在的問題。1927年,為晉升教授職稱,發表未完手稿《存在與時間》。[3]

據說,當這本書送到教育部審查時,部長的評語是「不合格」。但就是這樣一本被官員判定為不合格的書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1928年,海德格爾接替胡塞爾,任弗萊堡哲學講座教授。納粹運動興起後,他參加了納粹黨,並於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萊堡大學校長。因為他與納粹的這段牽連,1945-1951年期間,法國占領軍當局禁止他授課。海德格爾對於他與納粹的關係,似乎也沒有多少反省,他在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學導論》一書中還說,國家社會主義「這個運動的內在真理與偉大之處」。

海德格爾與納粹之間的聯繫,在西方哲學界和新聞界多次成為熱門話題。儘管海德格爾參與納粹運動是他的歷史污點,但不能因此說他的哲學就是納粹思想的反映。後來的反納粹的存在主義者也能從海德格爾的著作中受到啟發和鼓舞。這些事實表明,一個偉大的哲學家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階段的政治觀點有更遠的意義。

海德格爾後期講授赫拉克利特巴門尼德萊布尼茨尼采等人的著作,研究語言、藝術(詩)以及技術等問題。除了上面提到的著作和講稿之外,他的主要著作還有:《什麼是形而上學》(1929年)、《現象學基本問題》(1923年講稿)、《真理的本質》(1943年)、《林中路》(1953年)、《演講與論文集》(1954年)、《走向語言之途》(1959年)、《技術與轉向》(1962年),還有一些從他的觀點研究哲學史的著作,對赫拉克利特、康德、尼采的研究最為精彩。

作品目錄

第一章:存在問題的必要性、結構和優先地位

第二章:釐清存在問題的雙重任務;本書的方法及構架

第一部

依時間性闡釋此在,解說時間之為存在問題的超越的視野

第一篇

準備性的此在基礎分析

第一章:概說準備性的此在分析之任務

第二章:一般的"在世界之中存在"--此在的基本建構

第三章:世界之為世界

第四章:在世作為共在與自己存在。"常人"

第五章:"在之中"本身

第六章:操心--此在的此在

第二篇

此在與時間性

第一章:此在之可能的整體存在,向死存在

第二章:一種本真能在的此在式的見證,決心

第三章:此在的本真整體能在與時間性之為操心的存在論意義   第四章:時間性與日常性

第五章:時間性與歷史性

第六章:時間性以及作為流俗時間概念源頭的時間內狀態

參考來源

  1. 存在與時間,豆瓣網
  2. 存在與時間,孔夫子舊書網
  3. 存在與時間,豆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