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孔雀蛾(昆蟲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孔雀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博物學家法布爾代表作《昆蟲記》中的一篇。

譯文

孔雀蛾是一種長得很漂亮的蛾。它們中最大的來自歐洲,全身披着紅棕色的絨毛,脖子上有一個白色的領結,翅膀上灑着灰色和褐色的小點兒。橫貫中間的是一條淡淡的鋸齒形的線,翅膀周圍有一圈灰白色的邊,中央有一個大眼睛,有黑得發亮的瞳孔和許多色彩鑲成的眼帘,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線條。這種蛾是由一種長得極為漂亮的毛蟲變來的,它們的身體以黃色為底色,上面嵌着藍色的珠子。它們靠吃杏葉為生。  

  五月六日的早晨,在我的昆蟲實驗室里的桌子上,我看着一隻雌的孔雀蛾從繭子裡鑽出來。我馬上把它罩在一個金屬絲做的鐘罩里。我這麼做沒有別的什麼目的,只是一種習慣而已。我總是喜歡搜集一些新鮮的事物,把它們放到透明的鐘罩里細細欣賞。  

  後來我很為自己的這種方法慶幸。因為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在晚上九點鐘左右,當大家都準備上床睡覺的時候,隔壁的房間裡突然發出很大的聲響。  

  小保羅衣服都沒穿好,在屋裡奔來跑去,瘋狂地跳着、頓着足、敲着椅子。我聽到他在叫我。

 

  「快來快來!」他喊道,「快來看這些蛾子,像鳥一樣大,滿房間都是!」  

  我趕緊跑進去一看,孩子的話一點兒也不誇張。房間裡的確充滿了那種大蛾子,已經有四隻被捉住關在籠子裡了,其餘的拍打着翅膀在天花板下面翱翔。  

  看到這情形,我立即想起那隻早上被我關起來的囚徒。  

  「快穿好衣服,」我對兒子說,「把鳥籠放下,跟我來。我們立刻就要看到更有趣的事情了。」  

  我們立刻下樓,來到我的書房,那在整個房子的右側。我發現廚房裡的僕人已被這突然發生的事件嚇慌了,她用她的圍裙扑打着這些大蛾,起初她還以為它們是蝙蝠呢。這樣看來,孔雀蛾們已經占據了我家裡的每一部分,驚動了家裡的每一個人。  

  我們點着蠟燭走進書房,書房的一扇窗開着。我們看到了難忘的一幕情景:那些大蛾子輕輕地拍着翅膀,繞着那鐘罩飛來飛去。一會兒飛上,一會兒飛下,一會兒飛出去,一會兒又飛回來,一會兒衝到天花板上,一會兒又俯衝下來。它們向蠟燭撲來,用翅膀把它撲滅。它們停在我們的肩上,扯我們的衣服,咬我們的臉。小保羅緊緊地握着我的手,努力保持鎮定。  

  一共有多少蛾子?這個房間裡大約有二十隻,加上別的房間裡的,至少在四十隻以上。四十個情人來向這位那天早晨才出生的新娘致敬──這位關在象牙塔里的公主!  

  在那一個星期里,每天晚上這些大蛾總要來朝見它們美麗的公主。那時候正是暴風雨的季節,晚上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我們的屋子又被遮蔽在許多大樹後面,很難找到。它們經過這麼黑暗和艱難的路程,歷盡困苦來見它們的女王。  

  在這樣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連那兇狠強壯的貓頭鷹都不敢輕易離開巢,可孔雀蛾卻能果斷地飛出來,而且不受樹枝的阻擋,順利到達目的地。它們是那樣的無畏,那樣的執着,以至於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它身上沒有一個地方被刮傷,哪怕是細微的小傷口也沒有。這個黑夜對它們來說,如同大白天一般。  

  孔雀蛾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為了這一目標,它們繼承了一種很特別的天賦:不管路途多麼遠,路上怎樣黑暗,途中有多少障礙,它總能找到它的對象。在它們的一生中大概有兩三個晚上它們可以每晚花費幾個小時去找它們的對象。如果在這期間它們找不到對象。那麼它的一生也將結束了。  

  孔雀蛾不懂得吃。當許多別的蛾成群結隊地在花園裡飛來飛去吮吸蜜汁的時候,它從不會想到吃東西這回事。這樣,它的壽命當然是不會長的了,只不過是兩三天的時間,只來得及找一個伴侶而已。[1]

作者簡介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 (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博物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他用水彩繪畫的700多幅真菌圖,深受普羅旺斯詩人米斯特拉爾讚賞及喜愛。他也為漂染業做出貢獻,曾獲得三項有關茜素專利權。主要作品有:《昆蟲記》(全十卷),《自然科學編年史》。[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