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婆羅洲猩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婆羅洲猩猩

中文學名: 婆羅洲猩猩
拉丁學名:Pongo pygmaeus
別 稱:猩猩,紅毛猩猩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 綱:真獸亞綱
目:靈長目
亞 目;簡鼻亞目
科;人科
亞 科: 猩猩亞科
屬:猩猩屬
種:婆羅洲猩猩
亞 種: 3亞種
命名者及時間: Linnaeus, 1760
英文名稱: Bornean Orangutan

婆羅洲猩猩(學名:Pongo pygmaeus):在靈長類動物中,體型僅次於大猩猩,雄性比雌性大,站立時雙臂下垂可達腳踝部;臂和手粗壯有力,腿短,且不如臂粗壯;體毛稀疏,暗紅褐色,前額突出,嘴突出。

雄性單獨生活,雌性單獨生活或與小猩猩在一起。白天活動,吃無花果、紅毛丹、芒果、蜂蜜、鳥蛋、幼鳥、甲殼類、鮮菜以及植物嫩芽。棲息於熱帶雨林,在距地面8-12米的樹杈上用樹枝架窩,上面覆以樹葉,夜晚睡在樹上。平時性溫馴,發怒時很可怕。雨天使用大樹葉遮蓋身體。分布於印尼加里曼丹島和馬來西亞沙撈越。[1]

形態特徵

婆羅洲猩猩體棕紅色。體型龐大,雄性約為雌性兩倍,成年雄性體長97厘米,體重約60-90千克;雌性體長78厘米,約40-50千克。有頰囊,雄性尤其發達。隨着雄性年齡的增長、老邁,面頰部皮膚鬆弛向兩翼擴張而形成巨大面盤。與人類一樣,肋骨12對,但腰椎4枚;手腕部有中心骨,此骨隨年齡老邁而與其後的骨塊癒合,這兩點與人類不同。年老者有長而紅的頜須。拇指很小,腳發達,適於握物。腦容積,雌性320-400cc,雄性為405-540cc。雙臂很長,張開寬達23-24厘米,站立時雙臂下垂可達腳踝部;腿短,且不如臂粗壯;體毛稀疏,暗紅褐色,肩和背部有20餘厘米長毛;前額突出,嘴突出,唇薄,眼、耳、鼻均小,眼間距較窄;成年雄性的臉側具有葉狀的厚肉墊,在肉葉下面有一氣囊,它與喉部相連,充氣後鼓起很大,發聲時起共鳴作用;有的頦下有鬍子;手腳窄長,臂和手粗壯有力,手長約28厘米,腳長約32厘米;犬齒髮達,牙齒32枚,齒式與人類同。無尾。

樹棲生活類群。除少數種類外,拇指(趾)多能與它指(趾)相對,適於樹棲攀爬和握物。鎖骨發達,手掌(及蹠部)裸露,並具有兩行皮墊,有利於攀緣。指(趾)端除少數種類具爪外,多具指甲。眼眶周緣具骨,兩眼前視,視覺發達,嗅覺退化。

棲息環境

婆羅洲猩猩主要棲息於低地和丘陵的熱帶雨林,生活在海拔高度為800米-1500米之間。它們棲息在樹上,並會隨食物而去到很遠的地方。

生活習性

雄性單獨生活,雌性單獨生活或與小猩猩在一起。白天活動,大部分時間用於覓食,活動不如猴類迅速敏捷,以手腳交替抓握樹枝移動身體。能在地面直立行走,但要靠拳指支撐,腰不能直立。臂力強大,除虎豹外,無其他天敵。在距地面8~12米的樹杈上用樹枝架窩,上面覆以樹葉,夜晚睡在樹上。平時性溫馴,發怒時很可怕。雨天使用大樹葉遮蓋身體。較其他類人猿,它更長時間在樹上,在地上可用四肢行走。動作遲鈍緩慢,不能在樹間跳躍,只能手腳並用,慢慢移動。通常單獨行動,幼仔與母親一起活動或形成暫時性小型群體,由一隻雄性和攜帶幼仔的二、三隻雌性組成。

婆羅洲猩猩的飲食包括超過400種水果的食物,如野生無花果(榕屬)和榴蓮屬屬(Durio),占60%左右,主要吃樹葉、嫩芽、蜜果、生果、樹枝、樹皮及鳥蛋,亦會吃昆蟲和無脊椎動物,但是占食物中的數量很少。偶爾會吃富含礦物質的土壤。

分布範圍

有三個亞種,分布於印尼的加里曼丹島,馬來西亞的沙撈越,文萊(存在不確定性)。是猩猩種中唯一分布在亞洲的種類,分布區狹小。數量不多。

繁殖方式

築巢於樹上,並將附近的樹枝及蔓條弄平,蓋上樹枝即成只能住一晚的巢,第二天晚再另築新巢。是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繁殖速度最慢,出生的間隔大約在8年間。孕期235至270天,每胎一仔,初生時體重約1.6千克,一生下來便能反射性抓握東西,可抓住母親的長毛吮奶,幼仔與母親共同生活約5年後,獨立生活。壽命約為40年。 孕期8-9個月,每胎1仔,壽命25-40年。

種群現狀

在東南亞廣大的範圍內,婆羅洲猩猩被無情地獵殺,這與其龐大的身軀和緩慢的動作有關,使它們容易成為獵人的獵殺目標。在過去60年(至2012年),婆羅洲猩猩的數量估計下降已超過50%,主要威脅是棲息地的喪失,人類的無序擴張,80%猩猩的棲息地因非法採伐已失去,包括將森林轉換為農田,特別是油棕櫚種植園,黃金開採,火災損失,木材生產,偷獵和寵物貿易。這些因素仍然是整個婆羅洲猩猩的主要威脅。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2008年瀕危物種——極危(CR)。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瀕危物種。

婆羅洲猩猩,是世界上最大的樹棲動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