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威信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威信縣昭通市轄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東經104°41′-105°19′、北緯27°42′-28°07′之間。東與四川敘永縣、古藺縣接壤,南與貴州省畢節縣、雲南省鎮雄縣相連,西與彝良縣和四川省筠連縣交界,北與四川珙縣、興文縣毗鄰。東西最大橫距57千米,南北最大縱36.6千米,總面積1416平方千米總人口42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7個鎮、3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扎西鎮、舊城鎮、羅布鎮、林鳳鎮、長安鎮、廟溝鎮、水田鎮、雙河苗族彝族鄉、高田鄉、三桃鄉。縣政府駐紮西鎮。

地處四川盆地南緣與雲貴高原北緣之間的過度地帶,屬山地、丘陵地貌。山區占總面積的90%,河谷間小壩區占10%。主要河流有扎西河、羅布河、麟鳳河。省道302線穿境而過。景點、紀念地有扎西紅軍烈士陵園、扎西會址、扎西會議紀念館、兩合岩、觀斗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大雪山原始森林、天台山溶洞[1]奇觀、瓦石棘人懸棺等。

歷史沿革

威信縣古名衛靖司,諧音更名為威信,取國家宣威立信與民之意。兩漢為犍為郡南廣縣地。三國蜀漢為朱提郡南廣縣地,屬益州。西晉為益州朱提郡南秦縣地,東晉至南朝梁屬寧州南廣郡地。北朝周屬南寧州。隋開皇年間屬南寧州總管府協州轄地;大業年間為東爨地。唐初屬劍南道戎州轄地,唐南詔國為芒布部地。宋屬梓州府路易溪部、芒布部。元屬芒部路軍民府,至元十年(1273)置芒部路,下轄益良州、強州。

洪武十五年(1382),芒部路改置芒部府,屬雲南布政司,同年徙治納沖南七里;洪武十六年(1383)改屬四川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改置芒部軍民府,同年撤併強州、益良州。成化年間,芒部軍民府徙治納沖。嘉靖五年(1526),芒部軍民府更名鎮雄軍民府;升母響寨置威信長官司,升卻落角置安靖長官司,均屬鎮雄軍民府,安靖、威信(今三桃區新街鄉)長官司在今威信境內。「威信」一名始此,即「宣成立信與民」之意。萬曆三十七年(1609),鎮雄軍民府改置鎮雄府。

清初襲明制,為鎮雄土府轄地,屬四川省。雍正五年(1727)3月,鎮雄府改土歸流,劃歸雲南省。雍正六年(1728)2月,鎮雄降為散州往屬於烏蒙府,鎮雄州判駐威信。雍正八年(1730)7月,烏蒙府更名為昭通府,屬迤東道。光緒三十四年(1908)10月,升鎮雄州為直隸州,屬迤東道。民國六年(1917),由鎮雄縣析置威信行政區,屬滇中道。民國十年(1921),行政委員駐地遷於扎西。民國十八年(1929)撤滇中道,威信行政區直屬省管。民國廿一年(1932)威信行政公署改為設治局,民國廿三年(1934)9月,成立威信縣。民國卅一年(1942),威信縣屬雲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駐昭通縣)。

1950年7月,威信縣屬昭通專區。1954年12月20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覆:雲南省威信縣第五區水田鄉飛地木瓦房村(包括白泥、後山、龍塝等自然村,合計1266人,面積約1平方千米)劃歸四川省古藺縣石壩區管轄(1952年9月14日交接)。1970年,昭通專區改為昭通地區,威信縣屬昭通地區。1996年,威信縣轄2個鎮、9個鄉:扎西鎮、舊城鎮、羅布鄉、三桃鄉、麟鳳鄉、長安鄉、廟溝鄉、高田鄉、雙河苗族彝族鄉、石坎鄉、水田鄉。縣政府駐紮西鎮。2001年8月,昭通撤地設市,威信縣屬昭通市。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威信縣常住總人口總人口328184人,其中:扎西鎮63266人,舊城鎮26039人,石坎鄉30051人,雙河鄉25779人,高田鄉25647人,羅布鄉44300人,林鳳鄉32420人,長安鄉25161人,廟溝鄉16084人,三桃鄉25875人,水田鄉1356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威信縣常住總人口385865人,其中:扎西鎮124458人,舊城鎮27314人,雙河苗族彝族鄉28364人,高田鄉27419人,羅布鄉48666人,林鳳鄉39763人,長安鄉27406人,廟溝鄉18293人,三桃鄉28888人,水田鄉15294人。

2012年8月30日,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威信縣水田鄉、長安鄉,設立水田鎮、長安鎮(雲政復[2012]68號)。全縣現轄7個鎮、3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扎西鎮、舊城鎮、羅布鎮、林鳳鎮、長安鎮、廟溝鎮、水田鎮、雙河苗族彝族鄉、高田鄉、三桃鄉。

視頻

威信縣 相關視頻

航拍威信縣全景
《大美威信》威信縣招商旅遊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