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姥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姥鯊,又名象鮫,是姥鯊科及姥鯊屬中唯一的一個物種。它是繼鯨鯊以下世界上第二大的魚類。姥鯊分布在全世界的溫帶海洋。它們遊動緩慢,一般都沒有危害,依靠浮游生物為餌料的。它們經常遷移,會季節性的出現在某些地區。卵胎生。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軟骨魚綱

亞綱: 板鰓亞綱

目: 鼠鯊目

科: 姥鯊科

屬: 姥鯊屬

種: 姥鯊

體長:6.7-8.8米

體重:6000公斤

食性:肉食,浮游生物

繁殖:卵胎生,懷有6隻幼鯊

習性:性遲鈍,小群活動

分布:世界溫帶近大陸棚海域

外形特徵

姥鯊是已知最大的鯊魚之一,僅次於鯨鯊。長度6.7-8.8米,重量6000公斤左右。最大的姥鯊標本是於1851年被纏在加拿大芬迪灣的鯡魚網中,它的總長度達12.27米,重19噸。 姥鯊有一個像巨穴般的顎(達1米闊,在攝食時會保持張開)、較長及明顯的鰓裂(差不多環繞整個頭部,且有更完善的鰓耙)、眼睛較細及平均腰圍較幼。姥鯊的牙齒少很多及呈鈎狀,約只有5-6毫米。姥鯊只有上顎的首3-4列及下顎的6-7列牙齒是有功用的。 姥鯊的尾柄有很多龍骨,皮膚布滿盾鱗及一層黏液,鼻端很尖及尾鰭呈半月形。體型較大的姥鯊可以拍動背鰭。姥鯊身體呈很多不同的顏色,一般背部都是深褐色至深藍或黑色,腹部則呈暗白色。很多時在它們身上都會發現有傷痕,可能是受八目鰻或雪茄鮫的襲擊。姥鯊的肝臟,占體重的25%及差不多整個腹腔的長度,相信在它們控制浮沉及長期儲存能量中有重要的作用。 雌性的姥鯊只有右邊的卵巢是仍有效用的,這是在鯊魚中特有的特徵。

生態習性

姥鯊是外海大洋性上層魚類。有明顯的晝夜垂直移動現象,在拂曉和黃昏時上升到表層,其他時間棲息在100米以下的深水層,最深可達700-1000米。性遲鈍,船隻靠近它時也不逃逸。喜結成小群,每群60-100餘尾,排列整齊,列成二或三個縱隊。天氣晴朗時常浮於水錶層,背部緊貼水面,將吻端、背鰭和尾鰭上葉露出水面,或緩慢遊動,張口濾食,或翻身側臥,露腹曬日;有時當表體吸附有印魚時,則經常躍出水面,企圖抖落吸附的印魚。 研究證實姥鯊不會冬眠,且是全年活動的。在冬天,姥鯊會潛入更深的地方(水深約900米),濾食深海浮游生物。衛星追蹤器確認姥鯊在冬天會游超過幾千公里來尋找浮游生物。姥鯊亦會不斷捨棄及更新它們的鰓耙,而非只在一短時間內進行。 姥鯊會在或近水面張開口及豎起鰓耙來攝食。它們遊動得很緩慢,攝食時就只有2節,也不會像大白鯊般躲避船隻。它們對人類沒有害,也不會受魚餌所誘。 姥鯊一般是雌雄分開成群活動,一群只有3至4條,但也有報道見到多達成100隻的群體。它們群體活動相信是根據視覺的,縱然它們的眼睛很小但卻是發展完好的,已知它們是透過視覺來觀察可能是誤認為同種的船隻。雌性是在淺水區域分娩的。 只有很少捕獵姥鯊的獵食者,已知的有殺人鯨及虎鯊會獵食姥鯊。八目鰻亦經常被姥鯊所吸引,縱然它們未必能割開姥鯊的厚皮。 雖然姥鯊很大及緩慢,但它們仍然可以躍出水面。它們這種動作可能是為了驅逐寄生動物或共生物。不過對姥鯊躍動仍有質疑,因為它們最高的速度每小時就只有4里,且在受到魚叉的攻擊亦未有這樣的行為。

生長繁殖

姥鯊是卵胎生的,生長中胚胎會依賴卵黃,而由於沒有胎盤連接,它們後來會吃未受精的卵子。妊娠期相信超過1年,有可能是2至3年,每胎的數目不明但很少,出生的幼鯊只有1.5至2米長。過往只有一隻懷孕的姥鯊被捉,它就懷有6隻未出生的幼鯊。姥鯊一般在初夏交配,雌性姥鯊會游往淺水區在夏末分娩。姥鯊約在6至13歲及身長4.6至6米時會達至性成熟。繁殖期約2至4年。 姥鯊那些幾乎沒有作用的牙齒在交配時可以穩定雄性的身體。

地理分布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溫帶和亞寒帶海區,南北半球均產。中國東海、黃海、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和山東沿岸均有。姥鯊是海岸至遠洋帶的鯊魚,分布在世界各地北面至溫帶近大陸棚的海域。它們適應水溫介乎8至14℃。它們很多時會游近岸邊或進入海灣之中。它們會跟隨浮游生物在水體中的濃度,所有很多是在水面可以見到它們。它們經常的遷移,會季節性的出現在某些地區。偶爾進入熱帶區。在西北太平洋,姥鯊每年春季游向美國中部沿岸,夏季北上,秋季和冬季轉向外海。每年3-4月從外海游向福建東北部沿岸,5-6月出現於浙江溫州、舟山一帶,7-8月北上黃海到山東威海沿岸,秋季南返,轉向外海。廈門和漳浦外海均捕獲過,廣東廣西未見到。

種群現狀

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絕滅的機率很高。因此是屬於亟待保育的魚種。 直到20世紀50年代,加利福尼亞的商業捕魚業才不再將鯊魚作為獵捕的對象,之前,人們為了獲取魚肉和魚油,大肆對姥鯊進行捕殺。加拿大的漁民是在20世紀70年代結束了將姥鯊作為獵捕對象的歷史,能夠停止對這一物種進行捕殺,完全歸功於一個為減少鯊魚和三文魚漁網之間相互影響的副作用而實施的項目。自1950-1993年代以來,姥鯊的全球數量下降了80%。雖然對該物種來說都不再有商業獵捕的壓力,但是科學家們仍對姥鯊種群的生存異常擔憂,它們的數量一直沒有發生反彈增長。多年以前,人們曾經看到過數百甚至數千隻姥鯊聚集在一起,但是自從1993年起,就再也沒有人看到過超過三頭的種群,後來已經很難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海域看到這一物種。漁民往往是在獵捕別的魚類時錯捕了姥鯊,它們或是被一些捕魚設施纏住,或是在來到海水表面進行捕食的時候被船隻上的機械設備所擊傷。不過,由於姥鯊的魚翅仍可以賣到很高的價格,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仍是被允許獵捕的,那些切割姥鯊身體並取下魚翅的血腥場面仍然屢見不鮮。

保護措施 由於姥鯊的數目嚴重下降,世界範圍內的很多國家都正在採取保護行動,並限制其相關產品的貿易,在美國聯邦的太平洋海域管理法令中,明確規定在誤捕鯊魚之後,必須立即將其放回大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也嚴令禁止在漁獲物中出現姥鯊。在加拿大,瀕危物種保護行動規定持有、驚擾,或者破壞姥鯊的棲息地等行為均屬於違法。 1997年,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禁止在美國聯邦大西洋海域捕撈鯊魚。

1998年4月,英國政府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宣布了一項保護英國水域姥鯊的措施。該措施不會禁止在全球範圍內獵殺姥鯊,但會要求從事鯊魚貿易的國家保留詳細記錄。這些記錄可用於確定漁業是否可持續。

2000年10月,美國商務部和內政部宣布支持英國保護姥鯊的措施。

2005年,東北大西洋漁業委員會(NEAFC)首次禁止在公約區域內定向捕撈姥鯊。此後,該措施已定期更新;當前的禁令於2015年通過,將於2019年底到期,並將根據科學建議重新考慮(ICES 2016)。

2012年,地中海漁業總委員會(GFCM)禁止保留姥鯊,並要求對姥鯊進行謹慎釋放。但是,GFCM締約方的實施進度非常緩慢。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在準備執行一項計劃,為包括姥鯊在內的多種鯊魚制定國際鯊魚漁業管理戰略。

生存狀況

由於姥鯊的數目嚴重下降,在很多國家現正受保護及限制其貨物的貿易。它們在英國、馬耳他、科羅拉多州及美國的海灣與大西洋都受到完全的保護。在新西蘭目標捕獵姥鯊是犯法的。船隻及潛水員接近姥鯊是可以接納的,故在一些姥鯊普遍出沒的地區,這些活動成為了吸引旅客的招徠。[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