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西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姚西鳴,號墨海盡然,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學者,教授,現居西安[1] 。
中文名 :姚西鳴
別 名 :號墨海盡然
畢業院校: 河南師範學院美術系
職 業 :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
目錄 1藝術簡介 人物簡介 書畫評論 2作品賞析
藝術簡介
人物簡介
曾畢業於 河南師範學院美術系。進修於 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高級研修班[2] 。師從何海霞,黎雄才老師;受教於徐義生,崔振寬老師;花鳥深受顏伯龍,孫其峰老師影響。現為陝西省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畫院彩墨山水院士、CCTV文化中國簽約書畫家 、廣德堂書畫研究院院長、三秦書畫精英網書畫欄目主編、大長安文化藝術沙 龍書畫院特聘副院長、陝西于右任書法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藝術院校特聘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攜手青年作家協會書畫顧問[3] 。
書畫評論
夢裡河山
文□孫亞軍
廣德堂姚西鳴先生,善用水墨潑彩自然[4] 。先生的那些山水畫,沒有江南陰雨霏霏,小橋流水人家的婉約之氣。而是,氣勢磅礴,雲從天來,水若銀河,山川在陡峭與奇峻之間彰顯自然的魅力所在。先生說:「那是一片夢裡的河山」,而我卻說夢裡河山亦非夢,心融自然於氣來。中國畫的哲學命題不就在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萬物皆秉天地之氣嗎?
意境乃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所在。而意境之高遠,又非咫尺之間所能盡顯,而在於心之高遠。姚西鳴先生,一路從中原大地走來,擷取萬川靈秀之氣,廣納眾家之長,心中早有一番難以意盡的中國山水情結。先生從來都是一個心高氣遠的人,早年從師名流,又不師于于古法,但凡心有所及,氣定為所遠。故而,四十不惑之年,依然陶醉於自我的那一片夢裡山河不能自拔。現代之人多少都帶有一些浮躁之氣,從藝之人也不例外,純真的藝術之境早已在商業浮華的社會當中淪為附庸。先生倒很固執,依然堅持着藝海無涯,精益求精,老老實實的做着那個環繞心頭多年的山河夢。所以,觀先生的山水畫沒有小家子氣,沒有故作姿態的扭捏之氣,全然是驚濤拍岸,山河俊美的豪放氣勢。近看,如置身於先生的畫中仙境一般;遠觀,群山疊嶂,雲山霧海,似有霧靄如天上的五彩的絲帶,隨風而至,美不勝收。此情此境,若非心有山河之美的人所無法表達,正所謂心中有山,才會如此真情傾注於筆端,繪製出夢裡河山的仙境。
做中國畫,絕非一日而就的易事。它是時間與精力的煎熬,是才智與毅力的博弈。期間,一幅山水畫,又關乎畫者的意境、氣韻如何,亦又有筆力是否老道等等。所以,作畫實在是需要修禪練性的本領,否則是難以悟出畫之道,最終或許只能以畫匠的姿態而收場。姚西鳴先生,客入長安已多年,早些年身上就有一定的禪性,棄物質之浮華,心隨藝術所往,長安之氣,書香含蘊,先生身在長安,自然要採集一些長安書畫界的氣韻,用禪心加以融化,成就自己畫中的性格。所以,先生那夢裡河山的氣韻,全然凝於紙端,山水本無性,因為人才賦予了其獨特的山水性情,看先生的畫,一切皆為靜逸之物,又一切皆為流動之物,立於泉水之邊,似能聽到山泉之音;站於峭壁之下,又能聽到雲端孤鶴之聲;動靜之間,全在於筆墨濃淡的流動。
看先生作畫,實在是一番別樣的人生享受。不急不慢,輕盈用筆,心中所造之物,皆在水墨丹青之間構成。或在談笑間,或在古琴聲中,抑或在風雅賦詩之中,隨心而就,一幅幅夢裡河山,真的如夢而來。
自然之美,在於孕育無窮,在於變化無端。中國,地大物博,九洲之內名川大山風格迥異的自然風光,滋潤着文人墨客獨特的自然情懷。清風明月,靜聽松間泉水,吟詩作畫,談笑風生,神與自然相和諧,心與大地相貼近。心神與自然相隨,才便有了中國山水畫獨特的靈性所在。先生姚西鳴,本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的樂天派,寄情與山水間,善用大手筆,潑出五彩繽紛的意象世界。賞先生之畫,真可謂是造化之神秀,陰陽之明晦,萬里之遠盡在咫尺之間。
霜落林端萬壑幽,白雲紅葉如溪流。蒼山幽靜,雲海茫茫,此山此景,只有夢中所求。也許真如先生所說:「遊覽世間萬山空谷,只有心中那雲山霧海的仙境難以割捨」。於是,在一次次人生不畏險阻的爬山涉水之後,心容萬物,才有了夢中的那一份山水情結。水墨丹青,寫盡人生崢嶸歲月。
先生作畫,如品人生佳釀,氣韻藏於筆墨之間,遠山深處雲煙霧靄,天地之真氣,騰騰欲動,用筆大膽而不失精緻,虛實相映,取物於象外,表意於濃淡之間,秋山明淨淡雅之氣躍然於紙端。
先生乃是少學名師,悟性甚高,又謙遜博學,海納百川,才有了如此大山水的唯美意境。誠然,一個在生活當中心胸狹隘之人,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我覺得,先生姚西鳴的可貴之處,便在於博學於古今之間,求變通於當下,融匯眾家之法,終成一家之氣象。
特聘請姚西鳴老師為大長安文化藝術沙龍書畫院副院長
書畫評論
姚西鳴,號墨海盡然,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學者,教授,現居西安。師從何海霞,黎雄才老師;受教於徐義生,崔振寬老師;花鳥深受顏伯龍,孫其峰老師影響。現為陝西省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畫院彩墨山水高級研修員,院士、廣德堂書畫研究院院長、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會員,陝西省攜手青年作家協會特邀顧問。陝西省大長安藝術沙龍書畫院副院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陝西美術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主要藝術成就——2008年為奧運會歷時4年所繪《和平繁榮 氣象更新圖》。其作品曾在國內外多次展出,多幅被中國美術館及國內外美術館,藝術館,博物館和著名畫廊,個人收藏……
先生,姚西鳴
文/孫亞軍
中國兩千多年前的先哲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面對有限的生命與永無止境的知識探索,他在思考以有限的生命來探索無限的知識,是否算是對生命的一種褻瀆呢?人生有限,怎樣的人生都是一生,又何必苦苦於一種無限的執着呢?他不得其解。與自然而同生,與四時而並序的莊子,終究無法企及人之精神的最高境界,他的心也只能隨蝶起舞,成為自然無窮飄渺的一粒粉塵。
大概關於人的哲學領域當中,最受人關心也最不得其解的就是「人為什麼之所以為人?人為何而活着?」的問題了,哲學家們無法給與後世一種答案,所以也就註定每一個人都在去思考這樣的問題,順着自己的思考演繹出了不同的人生。所以,我總覺得那是一個沒有答案的未解方程式,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可以完成這個方程式。
藝術的領域也同哲學一樣,存在於人類高貴的精神之中。藝術家們也在不斷的追問自己:「到底是何樣的藝術才稱之為藝術?藝術的生命力到底是什麼?」所以,終其一生將這樣的思考融入到了藝術作品當中,藝術家的作品才具有了活的靈性與思想的靈魂的結合。
莊子逍遙於天地山水的浪漫情懷,世間沒有幾人能做到?大多數的人依然保守着一種生而有涯,致力於一種看不到邊線的無涯之中。他們把無涯的邊線叫做人生的希望。
是的,有了對生命的希望,才能激起對生命的熱情。有了熱情的生命,短暫的人生才有了精彩和靚麗。
大約是在幾年前,我在麗都國際酒店的一次聚會當中認識了書畫家姚西鳴先生。那時,因為圈內聚會人多,無緣跟先生攀談。只記得,先生穿着一身藍色的西服,裡面穿着很有講究的高級襯衫,言辭不多但給人的感覺是及其儒雅。後來,我們在一次攜手青年作家協會組織的文化下鄉活動中算是真正的相識了。那時,我才知道姚西鳴先生主攻中國傳統山水花鳥畫,而且是給奧運會鳥巢做過畫的人,在中國當代花鳥畫中占有着相當重要的地位。那一次,我和先生攀談的機會比較多,我記得我當時說想拜在先生門下,成為他的弟子。先生居然答應了,只可惜我天生沒有資質,難以領會書畫之中的傳情、傳神的味道。以至於,雖在先生門下卻未能問及藝術。這幾年,因為做生意的緣故,也住在了西安南郊,離先生的住處算是近了一些,所以平素的交往也自然多了起來。也許,真正的讓我走進先生構建的藝術殿堂,也就在這幾年當中。這幾年,我才開始用心領悟、感受先生所說的每一句話,所畫的每一幅藝術作品,才開始理解一位真正的藝術家為何苦苦保守苦行僧的人生,痴痴地行走在無涯的藝術之路上,那種殫精竭慮苦心追求藝術至高境界的品質,讓我深受感動。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先生出生在中原河南淮陽的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先生的祖上曾跟隨清末名流吳大徽先生習畫,先生的父親在民國時期是河南很有名氣的畫家。深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先生很小的時候就隨父學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中國人日子最艱難的時候,做為普通老百姓而言,能顧及一日三餐就已經不錯了。先生的父親在舉家艱難的時候,督導兒子學習傳統文化,研習中國書畫的基本功,為後來的書畫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十幾歲的時候,先生考入了河南師範大學美術系。在其父親的推薦之下,成為田顏卿先生的入室弟子。田顏卿曾在一九四五年跟隨徐悲鴻先生學畫,具有非常厚實的書畫理論功底。在河南師範學習的那幾年,先生刻苦研習書畫,加上少學聰穎,很快就得到當時的名家何海霞、黎雄才等人賞識,書畫進步非常快。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興起了一股下海的浪潮,正值青年之際的姚西鳴先生,也順應潮流加入到了商海浪潮當中,做起了板材生意,火爆一時。然而,終究是心有嚮往,天生為藝術而為,九十年代的時候,他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定放棄生意,去北京中央美院進修,成為北漂一族。在北京的時候,他結識了書法大家沈尹默先生的弟子晉書暢先生,兩人成為忘年之交。晉書暢先生非常看重這位河南中原老家而來的年輕人,他身上的藝術氣質讓老人感到無限的欣慰,並願意傳授他書法知識。先生的這些從藝經歷,從未向人談起,他總是認為自己尚未達到恩師所要求的藝術境地。在如今這樣一個商業炒作的年代裡,很多藝術家不斷地在為自己尋找藝術淵源的時候,先生卻在做着自己的事情,他認為要用藝術的眼光去理解藝術,而不是商業的眼光,更不是為了去迎合某些人的需求,只要做到這些了,那就離老師的要求不遠了,因為真正的藝術家是為自己而創作,唯有這樣藝術作品才擁有生命的靈性。
在和先生相識的這幾年當中,我深深的體會到選擇藝術,無疑就是在殉道。誰也不知道,究竟這條路有多遠,何時是頭。惟有抱守着一顆純淨的心,以無尚的愛去感動自我,深藏內心的藝術感知力才能被喚醒。在中國,以擅長花鳥畫而出名的畫家,舉不勝數,而且技法上經過中國歷代書畫家的努力已經相當的精湛了,如何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騰飛?已經是當代書畫家面臨的重大難題。這幾年當中,我見過很多書畫家,他們為之虔誠的心着實讓我感動,但他們始終在歷史的怪圈當中徘徊。先生姚西鳴當年孑然一身從中原大地躋身三秦畫壇的時候,也未嘗不再徘徊。「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看似是一句簡單的話,但在從事藝術創造的人來說,簡直是難於上青天。當年,剛來西安的時候,先生一方面驚奇三秦畫壇上的繁榮氣象,四處尋師訪友;一方面又痛感自己未能在傳統與現實之間找到自己的坐標。在行走的思考當中,先生漸漸地明晰了自己的方向,只有創新才有生的希望,才有可能在國畫藝術的殿堂當中為自己占有一席之位。人生四十之後,先前困惑人生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四十之年,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也許才僅僅是一個開始。
二
「禪」是由佛而來的一種文化精髓。六宗示法詩中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畫之道如悟禪心。古往今來,但凡入畫之境界的人無不修禪問道。在禪的眼中,動即是靜,靜也是動,虛虛實實,方顯大千世界。修禪心,問畫道,亦非常人所能做到。禪心,有着人性的善,有着對世間萬物的寬容與憐憫,心乘萬象,才能海納百川,才能繪出氣象河山來。先生姚西鳴,生來就具有禪根,書香門第的耳濡目染,父輩們的淳淳教導,讓他過早的就知道世界原本就是苦難的化身,寬容萬物才能平衡世間的恩愛情仇。心為禪動,又為畫往,在先生的眼中中國畫的至高境界猶如高山仰止。所以,一切只能在摒棄凡俗之後,才能心如明鏡,參透中國畫的精神所在。
參禪悟道,僅有一顆禪心是決然不夠的,它更需要的是一種行動,將禪的精神付諸於實踐,這樣才可稱之為道之為道了。在這個浮華如夢的世界當中,如此悟禪的人已經很少了。藝術的世界更是如此,很多人將禪過於一種形式化,一種表象化。其實人之粗俗,如市井無賴,然而卻非要穿着藝術的衣裳,拿着禪的利器來自欺欺人。先生卻是將禪的自苦的精神融入畫的境界當中,早些年經濟浪潮伊始,神州大地為金錢是尊的時候,先生就已經厭倦了物質浮華的世道,棄家財全心問與畫道,在先生的心中秉承父志,潛心作畫才是理想的生活。誠然,這樣的決定在當時來說實在是一種常人眼中的幼稚,更為一些畫界同仁所難以理解。然而,這才是真正的姚西鳴棄浮華與雲外,求心之所往。先生說過:「此生為求畫道,可以舍盡人生所求,可以經歷種種苦難,可以忍受內心的煎熬。」於是,他甘願做着藝海之中經受狂風驟雨的一葉孤舟,甘願做着仰望星辰,參禪悟道的苦行僧。放棄一種常人的生活,開始一種屬於藝術的生活,無論在何時對於何人來說,無不是一種自我挑戰,很多人都在現實的世界之中敗下陣來,如饑似渴的粘附在庸俗的溫床上做着藝術家的夢。先生從中原走向北京,從北京又遊歷大江南北,最後客居長安,一路走來散盡家財,一路走來尋師訪友問道於自然山水之間。似乎只有這樣的人生才配得上先生這樣的高雅之士,也似乎只有這樣的人生才能洗滌人本來的狹隘與偏見。
廣德堂書畫研究院,坐落於繁花似錦、書香含蘊的西安美術一條街上。這裡是先生客居長安的修身之處,偌大的房間被各式各樣的書籍和宣紙擺滿了,造訪廣德堂的客人常說廣德堂凌亂不堪,實際上表象的亂不代表心中很亂。在先生看來,心為畫道,一切皆為畫道,客人不知主家意,在這裡每一副用心繪就的作品都有他的擺放之處以及獨到的用途。先生在此快樂作畫,快樂人生,知足而常樂。先生樂觀、謙遜、寬容的性格給每一位造訪廣德堂的來客留下很深的印象。先生不與人爭、更不與世道爭,一切隨緣,心存善念,所以當如今很多書畫家在忙於推廣自銷,忙於出席各種活動的時候,先生卻淡泊處之,在先生看來作畫要由功力所就,這種功力則來源於明達的處事態度、淵博厚實的學養品格、惜時如命心為藝術的長期堅守。先生認為,人若要成就一種藝術或者被藝術所成就,非定力所不能為之。多年來,先生一直堅守古道,淡泊爾雅,儘可能的免去那些繁瑣的應酬,用心去守望自我心靈深處的那一方藝術的聖土。對先生來說,沒有什麼比占用他作畫讀書的時間更為可怕的了,廣德堂書畫研究院只是為安放藝術靈魂的棲息之所。然而,越是這般,越是有人慕名而來,先生又非聖人,故而也沒有拒客於門外之理,但凡有人做客廣德堂,先生熱情招待,久而久之長安廣德堂書畫研究院成了繁華都市當中文人相聚之處,或品茗、或揮毫、或吟誦……
2008年汶川地震,舉國悲傷,先生時在河北得知此事,十分着急,鼓動他身邊的書畫藝術界的友人伸出援助之手,僅先生一人就捐出高達數萬的現金。名利之事,對先生來說只是浮雲若夢,對弱者伸出援助之手,心存憐憫乃是為藝術為人生的至高。如今,若有人談及多年來先生的善舉時,先生總是一笑而過。是的,一切貴在堅守,貴在由心而發,多年來先生每月堅持在書畫創作的款項中拿出千元來,默默無聞的支持着甘肅邊遠山區的孩子讀書。先生說:「將來若有可能,自己要辦孤兒院,人生在世,的做出一兩件大事情來,才不枉此生」。禪心如此,藝境至善,學問之道,莫過於此。
三
《易》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伏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於是始做八卦」。上古伏羲氏畫八卦,以定陰陽,開文明之先河,發端中國畫之淵源。早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畫已經趨於完善,大家名流輩出,後來歷代不絕,傳世名作層出不窮。至於近代,更是大家盡顯。如何站在古人名家的臂膀之上,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來,是書畫藝術家所面臨的重大課題。古往今來,致力於書畫藝術創作的人不知有多少,但又能有多少撬開神聖的藝術殿堂之門,成為永久的光輝呢?藝術之路,任重而道遠,路漫漫而上下求索。先生姚西鳴,深知從藝之艱難,作畫容易,但做出自己的畫卻非易事,所以「思變」「創新」成為先生四十之後創作的思想所在。
做中國山水畫向來需要一種精神氣度的支撐,而這種精神氣度則源於深厚的學養、唯藝術是尊的矢志不渝的追求。姚西鳴先生,自幼就受到很好的傳統文化的薰陶,具有紮實的學問功底,加之後來遊學於四方,廣納博覽,融會貫通。所以,先生作畫師於古人又不拘泥於古人,在筆法的運用上他恪守傳統古道,在精神風貌的展現上凸顯時代的最強音,在氣韻上又體現出古人所不能展現的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縱觀,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大國崛起,民族復興的夢想正在一步步的實現,時代需要恢弘的氣度來展現時代的大氣象,時代也需要一種自然與人的和諧之聲。先生守常思變,貼近時代發展的步伐,創作的山水畫,氣象宏大,祖國萬里河山在先生的水墨之間,盡顯無限風光。現代社會的發展,是人與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世俗化,做為個體生命的存在很容易被他人而忽視,先生認為人與人需要一種交流,一種心與心的溝通,從而獲得相互的寬容與信任。所以,先生創作的花鳥畫,以花鳥居多,形態各異而見長。雖然,中國歷來畫花鳥畫,凸顯空靈意境之美,但隨着時代的發展,這種空靈之感下的花鳥,顯得寂寞而孤獨,而藝術的作品更需要的是與人心的交流,需要雅俗共賞,藝術更應該關注民生、關注平凡人的心跡。一幅花鳥畫中,有幾十隻鳥兒立於枝頭,它們更像是一個社會的群體,每一隻鳥有自己獨立的性格又與其他鳥兒不能分離,這樣的花鳥畫,給人在藝術的視覺感上非常強烈,又給人以熱鬧、祥和、共榮的家和萬事興的寓意。所以,先生的畫彰顯着這個時代的精神氣象,貼近時代人心。
一個人成就了一種藝術或藝術成就了一個人,絕非偶然。先生在學畫之始,也如當今很多青年學子,如饑似渴的臨摹古人的名作,苦練紮實的基本功。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又是艱辛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先生在北京中央美院研習書畫,正是出於此意。期間,先生四處尋訪書畫名作,拜師訪友,夜以繼日苦心作畫,僅用來臨摹畫過的紙張,竟堆積了整整一個房間。那是一九九八的冬天,北京的天氣異常寒冷,先生租住的小胡同里的房間卻是溫暖如春。因為在這個冬天裡,經常有一位先生踏訪他的寒舍,這位先生就是人稱飄蓬逸客的書者晉書暢,同為淮陽故里人,京城相識更為親,老先生慧眼獨識這位淮陽來的小老鄉,看到了他身上潛藏的才華,也看到了他對藝術事業的執着。於是,從來都以書生之氣為本、孤傲不遜的先生決意讓這位青年才俊跟他學習中國書法。晉書暢先生,書法藝術取法與唐晉諸流,又問業於何仰曦、陳玉璋,一九五八年又得到書法大家沈尹默先生的教授,書法藝術蒼勁雄厚,大氣磅礴,猶如英雄拔劍、氣蓋山河之感。在那個冬天裡,先生每天堅持在晉書暢先生的指導之下,練習中國書法,因為書畫同道之理,是每一個書畫家必須相通的道理。書畫藝術,亦如人的性格一般,必須要有真性情,真品格的融入才會鍛造出藝術的精品來。在晉書暢先生的指導之下,先生明白了書畫藝術要廣收博採,但絕對不能一味的習古人之跡,而不思其要旨真諦,領略書畫藝術的意境內涵。一定要在古人的精義之處,刻意求之,加上自我的靈氣所在,創作出屬於自己性格之中的作品來。中央美院畢業之後,先生沒有留戀京城的繁花錦繡,而是踏上人生再一次的征程,他明白一切創作的靈感皆來源於自然的風塵之中,而絕非在高閣樓宇當中的隨心臆想。
我常想,一個藝術家究竟該以怎樣的心來對待藝術呢?我想到「敬畏」兩個字。是的,也許只有敬畏之心,才有對藝術的尊重,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情。先生姚西鳴,幾十年如一日,如牛馬般的耕耘在屬於自己的藝術大地上,從來都是戰戰兢兢的面對藝術的創作,也從來沒有讓自己的藝術如泡沫一樣,四處飄散,找不到藝術回歸本性的根源。所以,先生作畫,如做人,認認真真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厚重而又穩當。
四
真正的藝術,是精神世界的一種訴求,一種表達。它是具有生命的流動性,隨着時空的轉變,而愈加綻放無窮的魅力。而一個藝術家的精神倘若是一片貧瘠,甚至是充滿邪惡或是一片污穢,那麼由自己親手炮製而成的藝術品,定然也成為後世恥笑自己的把柄。那麼,先生姚西鳴又該如何給自己的藝術的精神世界立下這一杆標尺呢?先生說:「懷抱自然,心存童真,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一切順其自然」。我想這大概就是先生的精神世界當中的一杆標尺。
先生對藝術拋卻了欲望的追求,所以才能在山水中盡撒對生命的雋永之情。先生淡雅、執着,至今認為自己
的書畫作品尚未達到人生所追求的至高點,因而他要讓自己的人生飽受自然的洗禮,行走成為他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書畫家行走在各種沙龍、聚會的時候,他卻在自然的風景之中,感受天地的靈氣。先生真誠,心很明亮,且擁有童真之氣,凡與先生往來的人,無不感慨以先生四十之年,居然沒有那點老成之氣,全然就是一個孩子,待人平易,樂善好施。作畫時,真情投入,飽滿之至;閒談時,不失風雅之氣,張弛有度;正因如此,先生才心中有畫,畫中有情,生命與畫同在。
先生是長安墨客當中的高人,雅士。曲折艱辛的人生經歷給與他創作的生活基礎,堅實的傳統文化基礎給與他厚實的學養,與生俱來的藝術之感,又讓他多了幾份藝術的感悟力。如今,先生作畫是精神世界的再現,也是對生命哲學的一種自我的闡釋,先生的畫有靈性,這種靈性就是他一直以來堅守的精神尺度、思想內涵以及對生命哲學的深遠意義。
作品賞析
書畫作品
詞條標籤: 美術家 藝術家 畫家
視頻
【姚西鳴】國家一級美術師當代著名山水畫家
上傳於 2015-02-26
參考來源
- ↑ 姚西鳴,號墨海盡然,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學者,教授,現居西安,搜狐 - www.sohu.com/a... - 2017-9-18
- ↑ 河南師範學院美術系。進修於 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高級研修班,搜狗問問 - wenwen.sogou.com/z... - 2015-4-26
- ↑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攜手青年作家協會書畫顧問,搜狐 - www.sohu.com/a... - 2017-9-18
- ↑ 廣德堂姚西鳴先生,善用水墨潑彩自然,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