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姚村鄉位於郎溪縣西南部,距縣城27公里(直線)。東南與廣德縣交界,西與宣州區為鄰,北與本縣十字鎮接壤。2017年,姚村鄉行政區域面積10493公頃,常住人口18312人。姚村鄉總面積105平方公里,下設一個黨委、2個黨總支、16個黨支部,615名黨員。轄永安、袁村、潘村、西坡、青山、姚村、夏橋、四青、永豐、盛村10個村。[1]

中文名: 姚村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郎溪縣

地理位置: 郎溪縣西南部

面 積: 10493 公頃

人口數量: 18312人(2017年)

目錄

概況

姚村鄉位於郎溪縣西南部,東經118°59′41″-119°08′08″、北偉30°48′44″-30°58′37″。北與十字鎮接壤,東南與廣德縣交界,西與宣州區為鄰。轄永安、袁村、潘村、西坡、青山、姚村、夏橋、四青、永豐、盛村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姚村村,距縣城27千米(直線)。是全縣唯一山區鄉,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一般高度海拔約100米左右,最高峰老樹尖海拔501.7米。境內建有天子湖水庫、塘埂頭水庫。有公路北接318國道、宣杭鐵路。石佛山為皖東南佛教名山之一,明清縣誌載名石佛嶺,海拔353米,屬黃山余脈,山多怪石,形似大佛。「石佛撐雲」為郎溪八景之一。「鴉山古蹟」為古建平十二景之一。

沿革

解放前屬畢橋區,設盛上、盛下、石佛、戈袁、鴉山5個保。1950年設姚村六區,下轄姚村、袁村、下橋、許村、永豐、詩文、鴉山、西坡嶺、天子門、大山腳、馬廟、永安、殷村、十字鋪、李村、李家井等16個村。1951年劃為姚村區,轄姚村、大山腳、夏橋、西坡嶺、袁村、李村、十字、永豐、永安、天子門10個鄉。1953年設姚村區,轄10個鄉。1956年設姚村區,轄姚村、十字、前郎、大山腳、永豐、夏橋6個鄉。1958年11月設姚村公社,轄光明、西坡嶺、雙龍、永豐、永安、新民、和平、四青8個大隊。1983年改為姚村鄉,轄姚村、盛村、袁村、萬春、永豐、潘村、夏橋、四青、西坡、青山、永安11個行政村。1992年,夏橋村分為夏橋和雙龍兩個村。1996年,面積85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姚村、青山、西坡、潘村、袁村、永安、盛村、永豐、四青、夏橋、萬春、雙龍12個行政村。2001年底,原萬春村的新民、宋家沖兩村民組併入袁村村,小潘、楊村兩村民組併入潘村村,南山村民組併入姚村村,先進、陳家沖、塘家沖三村民組及原雙龍村劃併入夏橋村。

簡介

姚村是本縣唯一的山區鄉,群山逶迤重巒迭嶂。地勢西高東低,一般高度海拔約100米左右,最高峰老樹尖海拔501.7米。山場總面積154099畝,其中用材林29141畝,竹林24631畝。土質系黃紅壤,年平均氣溫15.6攝氏度。郎溪縣管轄的天子湖水庫和宣州區管轄的塘埂頭水庫,均座落本鄉。湖面水清如鏡,野鴨成群,大小島嶼星羅棋布,自然植被保護完好。本鄉山水風光秀麗,文物古蹟甚多。國家AAAA級景區——觀天下景區座落在境內。石佛山素稱「小九華」,為皖東南佛教名山入選安徽省名山志,,明清縣誌載名石佛嶺,海拔353米,屬黃山余脈,山多怪石,形似大佛(1531年),《建平縣誌》記載:「石佛嶺在縣南七十里,上有三石,高二丈許,形好石佛,名其似也」。其中「石佛撐雲」為郎溪八景之一「。鴉山古蹟」為古建平十二景之一,此處山峰高聳,林茂竹翠,環境優美。縣級文保單位姚村蘇維埃政府舊址。

地理

該鄉位於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西南,駐地姚村距縣城34公里。東南鄰廣德,西毗鄰宣州。11個村民委員會,該鄉是郎溪縣唯一的山區鄉,群山屏列,高度均在百米左右,最高峰老樹尖,海拔501.7米。山林面積15.41萬畝,耕地9964畝,天子門水庫的一部分與塘埂水庫(屬宣州市)都在境內。有遠近聞名的石佛山--天子湖旅遊景區。該鄉盛產竹木柴炭、水果、表芯紙,名茶「瑞草魁」就產於鴉山。野生動物有豹、蘇門羚(又稱馬牛羊)、牛尾狸、穿山甲、雉、白鷳等。地下礦藏豐富,有螢石、墨玉石、高嶺土、鈾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郎溪縣第一個革命政權-姚村蘇維埃政府的遺址就在路途村。縣永豐造紙廠和螢石礦都設在姚家塔一帶。境內有中學2所,小學14所,文化站1所,衛生院2所,建立了1座電視差轉台、3座移動塔、2座聯通塔。2017年,姚村鄉行政區域面積10493公頃。

榮譽

2019年,入選安徽省避暑旅遊目的地。

視頻

郎溪縣第七屆合唱節 姚村鄉代表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