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媽媽請緊緊拉住我的手(為生歌唱)

媽媽請緊緊拉住我的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媽媽請緊緊拉住我的手》中國當代作家為生歌唱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媽媽請緊緊拉住我的手

不知道你們是否還記得2010年3月23日,福建省南平市實驗小學校門口發生的血案,我本不想將這件事翻出來引起大家的傷感,但是今天要為大家推薦一本新書,講述的故事與這件事相似,所以才會提起那個手持砍刀的男子,連續砍殺正在排隊進校門的無辜學生,造成8名學生死亡,5名學生重傷。知道消息的那一刻,我與那些失去孩子的家長一樣心痛,於是含淚寫下了這些文字:「今天怎麼是灰色的啊?上學的路怎麼變得這麼遙遠?媽媽,緊緊拉住我的手吧,千萬別讓我走出你的視線,我總覺得校園的周邊好亂,好像有很多人在哭喊。我不想戴紅領巾了,我害怕它再被鮮血渲染,媽媽,緊緊拉住我的手吧,我還無法保證自己的安全,可我怎麼感受不到你的溫暖,只有白色的菊花擺滿我的周邊。我還記得汶川地震時被埋在廢墟中同學的臉,我還曾祝願他們天堂中好好相伴,可如今我們這沒有地震啊,為什麼仍然有那麼多哭的紅腫的雙眼?我很乖,我不在貪玩,回家我再也不把作業拖延。我好想坐在教室里,看看寫滿教案的黑板,我好想站在操場上,與同學們一起快樂地玩,媽媽雖然你無法拉住我的手,但你從無逃離我的想念,從此以後我們還會天天相見,不信你就時常抬頭看看堆滿繁星的天,我就是那顆調皮的星星一閃一閃。」

今天與大家分享莉安儂·納文著的《剩下來的孩子》,一本讓我淚流滿面的書。這本小說是作者的處女作,催人淚下的故事和全書「愛」的主題,一定也會觸動你的淚點。本書創作靈感來源於真實事件,2012年12月14日美國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造成包括槍手在內的28人喪生,其中20人是兒童,還造成6名成年人死亡,這是美國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校園槍擊案之一。全書通過6歲孩子扎克的視角去講述一個家庭是如何面對這場災難的,劫後餘生的扎克,所承擔的痛遠遠超過父母,他既是目擊者,又是倖存者,他還是此後父母的救贖者。扎克的哥哥在這次槍擊案中不幸遇難,哥哥是父母眼中的天才,扎克一直以哥哥為驕傲,哥哥死後,他時常會從噩夢中醒來,他本來不尿床,卻因為這場災難,開始尿床,父母每天以淚洗面,無法自拔,扎克不知道該如何撫慰父母,他時常躲進哥哥的衣櫃裡,覺得那裡才安全。他看到母親去辱罵罪犯的父母,他看到父親無助的眼神,他時常想那個陪伴他的哥哥,會不會突然回來,整個家還會向從前一樣,充滿笑聲,很可惜,這一切都不會復原。「爸爸媽媽,請不要再傷心難過了,哥哥死了,但我還活着!」這是扎克勸慰父母的原話,同時,他還與父母說過:「如果死的那個是我,不是哥哥就好了。」為何6歲的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他是不是比大人承受更多的痛,當大人悲痛欲絕,無法自拔時,可否想到了才6歲,並曾親歷那場浩劫的孩子。

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是因為它講述的正是我們身邊暗藏着的危險,一些心理不健康的人,這些人因為個人的不如願,卻將罪惡的手伸向無辜的人群,他們是罪大惡極的,不值得同情和原諒的,然而,這些人的家人呢?面對那些悲憤的目光,他們又該如何應對?最讓人心痛的就是那些無辜的家長,他們將自己的希望都寄託給了孩子,可是面對這樣的人禍,他們如何才能修復內心的創傷,據說很多家庭因為這樣的變故而變得支離破碎。我們千萬不要悲痛一下就結束了,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比如建立校園預警機制,在孩子上學期間要有足夠的成人對入學的孩子進行管理,一旦有突發情況能第一時間制止,而不是任期發展。還有學校也該對孩子進行教育,一旦遇到危機,該如何躲避,該如何呼救,這些應該是必修課,活着不易,要讓孩子從小就懂得該如何保護自己。還有社會應急系統也要健全,一旦出現這樣的事件,對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及時給與心理治療,總之,全社會都要努力,要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還給每一個孩子幸福的童年,時不可待。

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了《美麗人生》中的那位父親,在納粹集中營,為了給孩子留存一絲活着的希望,他用生命陪孩子玩了一個如何活下去的遊戲。和平年代,請給那些擁有偏激性格的人多一些關注吧,他們少些憤怒,這個世界才會多一些笑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