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是美國傳奇詩人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的作品。

作品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我將不再回憶,

如果忘卻就是記住

我多麼接近於忘卻。

如果相思,是娛樂,

而哀悼,是喜悅,

那些手指何等歡快,今天,

採擷到了這些。

江楓 譯 [1]

賞析

這是狄金森一首具有很高思辨性的作品,曲折變幻,耐人尋味。她說:「要說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說。」「真理的強光必須逐漸釋放,否則,人們會失明……」在她的哲理詩中,以很快的跳躍、多次的轉折,引讀者進入一種境界,文字的簡練與閃爍使人目不暇接,迷於其中。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就是一首這樣的作品。詩人講了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人生的痛苦與歡樂都恰處在一種若即若離之中,那種微妙的感覺具有無窮的魅力。在記住、回憶與忘卻之間,幸福、歡樂與痛苦都在我們生命的周圍,它們隨時隨地觸動我們,讓我們感知生命的律動。在詩的第二節中,詩人說,相思雖處於一種痛楚中,但卻有一種靈魂的嚮往所伴隨的歡愉。而哀悼之中的人們,在慢慢啜飲淚水的滋味時,構成了每一個生命所不可缺的另一面,有時人們需要用事來洗滌靈魂的傷口,我們從中體會了一種基於心靈深處的「喜悅」。對於一個詩人,當她完成了這詩篇的構思,當她抓住了靈魂中瞬間光彩的閃現,寫作者的手指是多麼歡快呀!它們在此刻與全身心共同享受着創造者的歡樂與激情,因為今天它們「採擷到了這些」。

美國近代詩人梅瑞安·穆爾說:「語言是靈視的特別延展,因為語言不僅能使本來可見的世界讓我們看到,而且還能使我們看到無法看到的各種關係與親和的世界。」從狄金森的這首詩,我們看到了人類靈魂中更深入的潛在層次。詩作為語言藝術的最高形式,的確有它特殊的力量。

(林莽)

寫作特點

狄金森的詩富於睿智,新奇的比喻隨手拋擲,順心驅使各個領域的詞彙(家常或文學的,科學或宗教的),舊字新用,自鑄偉詞。喜歡在詩中扮演不同角色,有時是新娘,有時是小男孩,尤其喜歡用已死者的身份說話。狄金森描寫大自然的詩篇在美國家喻戶曉,常被選入童蒙課本。痛苦與狂喜,死亡與永生,都是狄金森詩歌的重要主題。

狄金森詩作的音樂性和圖象性,成了批評家關注的題目。其詩用的破折號,時長時短,有時向上翹,有時向下彎,有批評家指這些是音樂記號,代表吟詠或歌唱那首詩時的高低抑揚;其詩的詩行往往不是一寫到尾,有時一句詩行會分開兩、三行寫(即是說每行只有兩三個字),有學者認為這是刻意的安排,跟詩意大有關係(另外,狄金森有時會在寄給朋友的詩里會附上「插圖」)。因此,有人主張要研究狄金森的詩,必須以她的手稿(或手稿的影印本)為文本,才不致扭曲詩意。[2]

作者簡介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國傳奇詩人。出生於律師家庭。青少年時代生活單調而平靜受正規宗教教育。從二十五歲開始棄絕社交,在孤獨中埋頭寫詩三十年,留下詩稿一千七百餘首;生前只是發表過七首,其餘的都是她死後才出版,並被世人所知,名氣極大。狄金森的詩主要寫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誼、愛情。詩風凝練婉約、意向清新,描繪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強,極富獨創性。

她被視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詩歌的先驅之一。美國詩人中最著名的佼佼者便是美國文學之父歐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她深鎖在盒子裡的大量創作詩篇是她留給世人的最大禮物。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獲得青睞,然而周遭眾人對她的不解與誤會,卻絲毫無法低損她豐富的創作天分。根據統計,艾米莉驚人的創作力為世人留下1800多首詩,包括了定本的1775首與新近發現的25首。[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