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奸雄並立於洹上(李學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奸雄並立於洹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奸雄並立於洹上》中國當代作家李學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奸雄並立於洹上

01

人至中年,想起晉人陶淵明的「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猶生許多感慨。少小離家,戎馬半生,最終於豫北安陽落戶。這裡,雖是「獨在異鄉為異客」,好在有東坡先生「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慰藉,在此去經年裡,也不知不覺也融入到這北方小城來。

安陽中國著名的七朝古都,歷史上,商朝、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朝代在此建都,這些朝代的歷史對中國的文化和政治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漫步於城北的洹上,低頭思量,就會發現天道終有輪迴,即中國最早的商王興於此,最後洪憲皇帝袁公世凱也落幕於此,在荒草一堆的黃土冢里,彰現了歷史的興衰成敗,道出了萬事萬物有始有終的自然規律。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朋友圈會越來越小,能坐下來把酒品茗的人也是越來越少,漸漸地也就有了愛獨居厭熱鬧的情結。周末假日,閒暇時節,最喜歡去古城的周邊尋覓,佇立在這片曾經金戈鐵馬、流血漂櫓的古老土地上,我依稀看到了兩位世之梟雄、治世能臣的鮮活面容。

話說東漢末年,安陽時稱鄴,當屬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轄區。公元202年官渡一戰,袁本初嘔血而死,其小兒袁尚接班,大兒袁譚自稱車騎將軍,後來兄弟二人鬩牆,被奸雄曹操坐收漁人之利,曹操以「毀土山,作圍塹,決漳水灌城」之術,使得鄴城終落其手。封魏王后,曹操就把鄴城作為封國之都,並啟用能吏楊沛。關於啟用能吏楊沛的故事,也恰恰印證了曹操這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唯才是舉」的用人主張。

02

史載,曹操攻下鄴城後,當時城內的諸多土豪劣紳,仰仗自己與曹氏七大妗子八大姨的關係,不守法令,魚肉百姓,致使鄴城社會治安一團遭。作為堂堂的首府,這樣下去怎麼能行呢?於是乎,曹操就想起了當年那個在長葛當縣令的楊沛,因自己同宗兄弟大將軍曹洪手下一個門客犯了法,無論曹洪怎樣求門子托關係,但此人就是一點面子不給,還竟然把門客就地正法。後來,楊沛又因得罪權貴,被判刑入獄5年。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打破常規,任命還在服刑的楊沛為鄴令。結果可想而知,楊沛任鄴令消息一出,鄴城中豪勛貴戚,馬上收斂了不止一點點,他們深知,千萬不能犯在楊沛這個四六不聽傢伙的手裡。此後,在楊沛的治理下,鄴城的治安狀況大為好轉。後來,曹操在安陽廣泛招賢納士,曾三頒招賢令,說「今天下尚未定,特此求賢之急時也。」曹操對投奔他的文臣武將,不分門楣,只要有功勳就予以表彰。我們不難想像,曹操之所以能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中獨樹一幟,成就一番驚天動地之偉業,與他在鄴城招賢納土的廣闊胸襟是分不開的。

公元208年春,曹操命人在鄴城開鑿玄武池,着手訓練水軍。此後,長期在安陽駐軍,囤積糧草,發號施令。至今,安陽一帶許多村名和地名都與曹操在此練兵習武有關。如安陽市亮馬村、安陽屯等等。至今,在安陽市殷都區的大碾屯村的村口,還留有一個特大的大碾盤,相傳此地就是當年曹操在安陽蓄積糧草之所。這些民間傳說和遺留下來的村名、地名,忠實地記錄了曹操當年在安陽一帶活動的軌跡。此外,曹操還在安陽輕徭薄賦,實行籍田,鼓勵耕作,並親身踐行。

其實,作為一名古詩詞愛好者,多年來,心底里還是最喜曹操「釃酒臨江,橫塑賦詩」的豪情。曹公曾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的政治優勢和非凡的詩文才華,對當時文壇產生了強大的磁場效應。當時鄴下的文人,曾數以百計,如「三曹」、「七子」和那個以寫《悲憤詩》出名的才女蔡文姬等。少年時代,即能對曹操的《蒿里行》《短歌行》《觀滄海》等詩作熟讀成誦,這些詩作在思想藝術特色鮮明,展示了「慷慨悲涼」的風格,以至後來形成了「魏晉風骨」,大詩人李太白所說的:「蓬萊文章建安骨」即是最好的例證。只可惜的是,建安時期在漫長的中國封建史上不過短短的30幾年,猶如流星划過一般,但它的影響力卻在中國文學史上綻放着驚人的異彩!

曹公一生征戰疆場,其遠征烏桓,平定北方,統一黃河流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獎勵軍功、開展屯田、發展生產、重視人才等方面,為促進中華民族的發展和南北統一打下了良好基礎,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於國於民是有功的,歷代史學家對其也多有褒獎,偉人毛澤東對其政治才能和文采風騷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多次圈點他的詩文,讚揚他的政治才能。只可惜的是經過明代那個叫羅貫中小說家的各種演義,民間對曹操印象的往往是一副奸雄的模樣,處處向人們展示着其狡猾、奸詐、殺戮的形象,實則,曹公何其冤也。

03

魏武揮鞭,往事越千年。

話說公元1859年9月16日,河南周口項城王明口鎮袁寨大地主袁保中喜得貴子,恰逢這天他收到了其遠征在外的祖叔袁甲三的報喜書信,信中稱「與稔軍作戰得以凱旋」。袁保中大喜過望,便為新生命取名為「凱」。

袁世凱自幼喜讀兵書,常常搜羅兵書戰策,立志學「萬人敵」。1872年,年僅13歲的袁世凱,就寫出了「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的詩句。及至青年,命運弄人,此公竟然兩次科舉不第,便把心思從科場轉移到「疆場」上,曾作《言志》詩說:「眼前龍虎鬥不了,殺氣直上干雲霄。」此後,袁公一路衝撞殺伐,幾度沉浮,53歲一躍登上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寶座。

佇立在春風搖曳的洹上,沿着歷史的遺蹟,追尋這位奸雄洹上曾經的風華,真讓人唏噓不已。

隨着城市化的進程的推演,安陽市西北角的洹上村,袁公當年的住所,其遺蹟已多處已不見蹤跡,但其當年建在洹上的後花園,仍然依稀可窺其家族財物之雄厚、生活之奢化。袁公的後花園,如今早已被安陽市政府改建為現今的洹園。洹河的岸邊,至今還有矗立一塊黑色的巨石,上面赫然寫着:「袁公垂釣處」。如今的洹園,已是周末假日安陽市民不可多得休閒場所,漫步此園,向西北約1.5公里處,即是安陽市著名的袁林。

時光蕭然,流年更迭,袁公壽終正寢已是百年有八。袁林作為一代奸雄「竊國大盜」的墳瑩,能夠在雲破詭譎政治鬥爭中、衝破歷史的羈絆得以保留至今,不能不說是個奇蹟,要說還要歸功於偉人毛澤東的指示。1952年11月1日,偉大領袖毛主席蒞臨豫北安陽,看過袁林後,指示地方官員:「要保護好,留作反面教材。」

1909年1月1日,攝政王載灃以宣統帝之名發布上諭,謂袁世凱「患足疾,難勝職位」,令其「開缺回籍」,當時,以袁為核心的北洋軍閥與滿清貴族之間的矛盾已箭在弦上。於是,袁世凱被迫在當月6日出京,他幾經輾轉,最終在安陽北門外洹上村這塊風水寶地,購置了天津大鹽商何炳瑩在此村的一座別墅,暫作為客居之所。

當然,一代梟雄袁世凱,選擇豫北安陽而居,絕非是為了駕舟池上,休閒垂釣,想他自天津小站練兵起家,經數年慘澹經營,爪牙遍地,當然要謀東山再起。從地域上看,古都安陽地處河南最北端,物阜民豐,位置頗佳,加之京漢鐵路穿城而過,是其聯繫黨羽、衝擊京城最佳之所。當辛亥革命的風暴山雨欲來之際,大廈之將傾的清政府,不得不再次啟用袁世凱。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袁世凱得以虎出深山。1911年10月30日,他離開了「隱居」近兩年的安陽,進而督師南下,籍革命軍力量,幾經斡旋,逼清帝退位,迫革命軍妥協,終於竊得辛亥革命勝利之果,一躍登上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寶座。

自古人心不足蛇吞象,此公登上臨時大總統的寶座之後,儘管已是比往日皇帝有過之而不及,但他覺得還是當皇帝更過癮。加之當時身邊那個「坑爹」的兒子袁克定、「籌安會」中的「六君子」「十三太保」的鼓吹、家中妻妾成群的「枕頭風」,此公利令智昏最終宣布稱帝。

然而,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我們不能囿歷史的局限性看待歷史人物。客觀地講,袁世凱在位或從政期間,創建北洋軍隊,培養大批軍事人才;他創立近代警察制度,逼迫清帝和平退位,督修鐵路、興辦教育、創辦工廠,發展實業,廢除封建的科舉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是積極的。如果此公沒有最後實施其稱帝的野心,恐怕後人對他的評價會是另一種說法。「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袁公死前曾留書一封:「恨只恨我,讀書時少,歷事時多。今萬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誤,苦我生靈,勞我將士,群情惶惑,商業凋零,如此結果,咎由自取。誤我事小,誤國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

楊慎先生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只可惜的是,歷史的角本不可能重新編寫。如今,這位梟雄的千古遺恨,留給了安陽老百姓茶餘飯後無限的談資。漫步在荒草一堆、林木瘮人的袁林中,環顧於袁公墓前小溪,展望墓邊碑亭高嘉,朱垣雕牆,青獅白象,石人石馬,貌似威武雄壯,凜然於洹上,實則是遺臭萬年,懸屍於歷史恥辱之柱,可謂為後人留下了一份絕妙的反面教材。

04

歷史的車輪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任何違背人民意志、逆歷史潮流而動的狂想,最終都難逃失敗的厄運

追尋兩位奸雄相距千年的歷史遺蹟,遙想他們當年在古都洹上縱馬馳騁,革故鼎新,包藏宇宙,吞吐天地,霸業雄圖之舉......確有許多驚人相似之處。然而,袁公世凱做出的倒行逆施之舉,走向了人民大眾的對立面,落得個「只因一着錯,滿盤皆是空」的下場,留下了千古罵名,帶給人們無限的沉思和回味。[1]

作者簡介

李學華,男,漢族,1976年生人,中共黨員,任職於武警部隊多年,2013年轉業後,先後在地方紀檢監察機關、醫保部門任職。偶有作品見諸於媒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