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女人時光,花一樣,水一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女人時光,花一樣,水一樣》是中國當代作家楊絳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欣賞

樸素、自然,潔白無瑕。她們不知道矯飾自己,很自然地接受着外界的一切。躺在父母的懷抱中撒嬌,總是仰着臉,一臉的驚訝,或者羞赧;讀書上學的路上,蹦蹦跳跳,頭上扎着的蝴蝶結,搖搖擺擺,仿佛要飛起來;與路人說話,有問必答,絲毫不存芥蒂。她們常常為了某一細小的事物而着迷。比如,看着一朵花,她們會凝視很久;看着飛起的一隻蝴蝶,她們會望着,一直望着蝴蝶飛到看不見的地方,然後表現出一臉的遺憾;看着天上的雲,輕輕飄過,她們會浮想聯翩,臉上露出不解的迷茫。她們總有很多不解的問題,藏在心中,那許多的小秘密,構成一個少女的情感的「千千結」;她們更有許多的夢想,任其在心中慢慢生長,等待未來的盛放……她們習慣於接受別人的關愛和呵護,像一棵樹,接受雨水的滋潤;像一朵花,接受太陽的沐浴。在別人溫情的關懷和呵護中,她們成長……

進入青年,女人長大了。所有的生理條件,都已成熟;身體裡,貯滿了燃燒不完的熱情。這一個時期,她們似乎,一切都是為了追求愛而綻放。她們知道盡最大的努力去修飾自己,穿華美的衣服,佩戴得體的首飾,爭取讓自己變成世界最漂亮的女人。她們喜歡逛街,喜歡看熱鬧,喜歡在人多的地方,展示自己。有些時候,她們還喜歡在男人面前,表現自己,以引起男人的注意。那些表現,常常是很淑女的:臉上堆滿了淺淺的笑,笑不露齒,含蓄而內斂;說話,輕聲細語,慢條斯理,讓人覺得真是修養好得不得了;最重要的是,她們特別喜歡營造一種氛圍,一種溫情脈脈的氛圍,男人一旦掉進這個氛圍里,就似掉進柔滑的水裡,舒泰得不得了。女人,就是要用這柔滑的水,將喜歡她的男人「泡軟」,來捕獲男人的心。一些女人,一旦確定了自己的愛情目標,其追求,則是狂放的,大膽、潑辣,熱情似沸騰的水,她們要用自己的「滾燙」,去煨暖自己所愛的人的心。「水一樣的女人」,最適合用以表現青年女子了。

人至中年,大部分女人,已是愛情、事業雙豐收。她們像一棵結滿果子的樹,堅實地挺立在時光的原野里,櫛風沐雨,卻處亂不驚。這個時期的女人,都具有極強的家庭觀念,她們努力去守住自己樹上的「果子」。這個時期的女人,仍然愛美,但已不側重於外在的華美,而是更重視內在的美。華麗、膚淺,與她們漸行漸遠;她們更喜歡追求一種生活的「真實」。「得體」,似乎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追求,衣着得體,語言得體,一舉一動都要得體。行走在街道上,不緊不慢;與人交談,總喜歡先讓對方發言;處事交往,禮讓在先。處處,都要表現出一種沉靜和內斂;時時,都要表現出一種穩重和含蓄。中年女人,少了一份浪漫,多了一份實在和達觀。

她們老了,她們「瘦了」,她們洗盡了鉛華,把自己成一棵枯樹,瑟瑟地清癯在那兒。她們喜歡獨處,獨處時,則喜歡思考,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咀嚼反芻着生活的滋味。但每當人們看到她們時,卻還是會想起那初月的明淨,和圓月的飽滿。[1]

作者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劇作家學者。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鍾書一同留學於英、法等國,回國後歷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將飲茶》《幹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其中寫於1984年的《老王》被選為初中教材。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着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