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奧黛麗.赫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奧黛麗·赫本
出生 1929年5月4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逝世 1993年1月20日
國籍 英國
職業 電影、舞台劇演員
知名作品羅馬假日
窈窕淑女
蒂凡尼的早餐
龍鳳配
修女傳
盲女驚魂記
戰爭與和平
謎中謎
甜姐兒

奧黛麗·赫本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電影、舞台劇女演員。

1948年,赫本在一部時長僅39分鐘的荷蘭風光紀錄片《荷蘭七課》中出鏡,開始電影生涯。

1953年,她在影片《羅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她因在舞台劇《美人魚》中的表演,獲得托尼獎的最佳女主角。

1961年,她主演了電影《蒂凡尼的早餐》。

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

1989年,息影多年的奧黛麗客串出演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 晚年時,奧黛麗·赫本投身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為第三世界婦女與孩童爭取權益。

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 。[1]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患癌,病逝於瑞士,享年63歲。赫本一生中共獲得五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3名。

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個人生活

家庭

奧黛麗·赫本的外公叫阿納德·凡·赫姆斯特拉,是荷蘭王室直系貴族後裔,其家族可以追溯到16世紀早期。他擁有男爵爵位,是一位律師,在阿納姆司法部擔任副檢察長和助理法官,同時擔任該市第一位市長,還擔任過荷屬圭那亞殖民地,南美蘇里南的總督。

奧黛麗·赫本的母親名為艾拉·凡·赫姆斯特拉,1900年出生於荷蘭,有男爵爵位,擁有荷蘭、法國及匈牙利的血統。她的第一次婚姻嫁給了荷蘭貴族,生下了兩個兒子伊恩和亞歷山大。第二次婚姻對象即赫本生父,名為約瑟夫·維克多·安東尼·赫本·拉斯頓,他有蘇格蘭、愛爾蘭和奧地利血統,是英格蘭銀行布魯塞爾分行總經理。兩人於1926年9月7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結婚 [2] 。但因赫本之父傾向納粹甚至信仰法西斯主義,兩人於1935年5月分手。成名後的赫本曾專程去看望孤身一人的父親,但不歡而散,父親表示不願再次相見。赫本母親晚年與赫本同住在和平之邸,受到悉心照料,於1984年8月26日逝世。

寵物

1956年,梅爾·費勒送給奧黛麗·赫本一條約克夏犬,赫本為它取名「出名」。不管是朋友聚會還是拍攝電影,赫本都儘可能的將其帶在身邊。「出名」還多次出現在攝影師為赫本拍攝的照片中,並在電影《甜姐兒》中出鏡。

1960年,「出名」因卡車車禍死於《恩怨情天》好萊塢片場,這讓赫本備受打擊 。奧黛麗·赫本養的第二條約克夏犬叫「山姆」,外形酷似「出名」,是「出名」死後梅爾·費勒所送。

1959年,奧黛麗·赫本出演梅爾·費勒執導的《翠谷香魂》時收養了一隻梅花鹿,取名依比。依比被收養時還沒有斷奶,赫本親自為其餵奶。依比長大後和赫本形影不離,同居一室,還在赫本印製的私家聖誕賀卡上,並常跟隨赫本走街入市 。[3] 奧黛麗·赫本晚年時,還養了五隻傑克羅素梗犬,分別命名為Missy、Tuppy、Penny、Piceri、Jackie,送給羅伯特·沃德斯當作50歲的生日禮物。

奧黛麗·赫本的第一次戀愛發生在21歲時,對象是29歲的詹姆斯·漢森。1952年《金粉世界》首演四場後,赫本和漢森宣布將在巡演結束後結婚。期間《羅馬假日》上映大獲成功。演藝事業的騰飛致使兩人聚少離多,加之赫本母親的堅持反對,在《金粉世界》的芝加哥首演式上,赫本宣布與未婚夫漢森解除婚約 。[4] 1953年8月20日,在《羅馬假日》首映式結束後的晚會上,格利高里·派克將自己的朋友,演員兼劇作家梅爾·費勒介紹給了奧黛麗·赫本,兩人一見鍾情。1954年9月24日,赫本與費勒在瑞士盧采恩湖畔的一個小教堂舉行了婚禮,婚後赫本因身體太弱曾兩次流產。1960年7月17日,生下兒子西恩·赫本·費勒。但因兩人的事業發展差距日益明顯,婚姻開始出現裂痕。1967年9月1日,赫本與費勒宣布離婚 。[5] 1968年,奧黛麗·赫本出遊希臘途中與安德烈·多蒂邂逅,多蒂在與赫本熟悉後迅速展開攻勢,深陷在婚姻失敗痛苦中的赫本被多蒂的熱情和關懷打動。1969年1月18日,赫本和多蒂在意大利舉行了婚禮。1970年2月8日,赫本誕下次子盧卡·多蒂。為維繫家庭赫本息影專心扮演妻母角色,但多蒂常年流連花叢熱衷夜場。1981年,赫本與多蒂的婚姻關係宣告結束 。[6] 1980年冬,奧黛麗·赫本與演員羅伯特·沃德斯相識於朋友的書房。對婚姻感到失望的赫本與剛經歷喪妻之痛的羅伯特互相找到了心靈的慰藉。不久,羅伯特·沃德斯搬進和平之邸(赫本於1965年在瑞士托洛肯納茲購下的18世紀農莊)與赫本同住。此後的十餘年兩人相濡以沫,雖未結婚,但赫本卻稱羅伯特為靈魂伴侶 。[7]

參演電影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年份 屆次 獎項 作品 結果
1993 第65屆 吉恩.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 獲獎
1968 第40屆 最佳女主角 盲女驚魂記 提名
1962 第34屆 最佳女主角 蒂凡尼的早餐 提名
1960 第32屆 最佳女主角 修女傳 提名
1955 第27屆 最佳女主角 龍鳳配 提名
1954 第26屆 最佳女主角 羅馬假日 獲獎

美國金球獎

年份 屆次 獎項 作品 結果
1990 第47屆 塞西爾.B.戴米爾獎 獲獎
1968 第25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羅馬麗人行 提名
第25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盲女驚魂記 提名
1965 第22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窈窕淑女 提名
1964 第21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謎中謎 提名
1962 第19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蒂凡尼的早餐 提名
1960 第17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修女傳 提名
1958 第15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黃昏之戀 提名
1957 第14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戰爭與和平 提名
1955 第12屆 最受歡迎女演員 獲獎
1954 第11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羅馬假日 獲獎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年份 屆次 獎項 作品 結果
1965 第18屆 電影獎-最佳英國女演員 謎中謎 獲獎
1960 第13屆 電影獎-最佳英國女演員 修女傳 獲獎
1957 第10屆 電影獎-最佳英國女演員 戰爭與和平 提名
1955 第8屆 電影獎-最佳英國女演員 龍鳳配 提名
1954 第7屆 電影獎-最佳英國女演員 羅馬假日 獲獎

意大利大衛獎

年份 屆次 獎項 作品 結果
1965 第9屆 最佳外國女演員 窈窕淑女 獲獎
1962 第6屆 最佳外國女演員 蒂凡尼的早餐 獲獎
1960 第4屆 最佳外國女演員 修女傳 獲獎

艾美獎

年份 屆次 獎項 作品 結果
1993 第45屆 傑出個人成就獎 世界花園 獲獎

托尼獎

年份 屆次 獎項 作品 結果
1968 特別成就獎 獲獎
1954 最佳女主角 翁蒂娜 獲獎
1952 最佳女主角 金粉世界 獲獎

格萊美獎

年份 屆次 獎項 作品 結果
1993 最佳兒童誦讀專輯 奧黛麗·赫本的魔法童話 獲獎

傳媒評選類獎項

年份 獎項 結果
2006 英國雜誌《新女性》組織5000多名讀者投票評選的「世界古今百大美女」第1名 獲獎
美國電影雜誌《首映》評選的「銀幕史上100位最偉大角色」第32名(《蒂凡尼的早餐》霍莉·戈萊特麗) 獲獎
2005 美國《首映》評選的「好萊塢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50位電影明星」第18名(獲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 獲獎
2004 時尚雜誌《VOGUE》評選的「世界時尚名人」女性第1名(得票率29%) 獲獎
時尚雜誌《Elle》評選的「世界最美麗女人」第1名(得票率為76%。) 獲獎
2003 英國BBC電視台觀眾投票評選的「世界100位最偉大電影明星」第13名 獲獎
美國VH1電視台舉辦評選的「美國200大文化偶像」第34名 獲獎
2001 美國雜誌《傳記》組織2500多名讀者投票評選的「史上最受歡迎女演員」第1名 獲獎
2000 美國雜誌《娛樂周刊》評選的「影史最佳經典女演員」第2名(得票率20.6%) 獲獎
1999 美國電影協會(AFI)為紀念好萊塢誕辰100周年評選的「好萊塢50位傳奇巨星」第3名 獲獎
1997 美國雜誌《娛樂周刊》評選的「史上最偉大的100位電影明星」第21名 獲獎
英國雜誌《帝國》評選的「史上100大銀幕明星」第50名 獲獎
1996 英國時尚雜誌《哈潑斯與名媛》評選的「史上最有魅力女性」第1名 獲獎
1995 英國雜誌《帝國》評選的「銀幕史上100大最性感明星」第8名 獲獎
1990 美國雜誌《人物》評選的「世界50大最美麗人物」之一 獲獎

後世紀念

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以表彰奧黛麗·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

2003年6月11日,美國郵政總署發行「紀念奧黛麗·赫本逝世十周年」人物肖像紀念郵票 [28] 。2008年1月20日,美國《生活》雜誌舉辦了「紀念奧黛麗·赫本珍貴照片展」 。

2019年5月4日,為了紀念奧黛麗·赫本誕辰90周年,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區在市中心Espace Vanderborght博物館舉辦了「探索赫本」(Intimate Audrey)主題展覽 。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