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假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羅馬假日 - 奧黛麗·赫本和派克主演的經典電影
《羅馬假日》是1953年美國推出的一部經典浪漫愛情片,由道爾頓·莊柏編劇,威廉·惠勒導演。格利高里·派克和奧黛麗·赫本聯袂主演。
影片由格利高里·派克和奧黛麗·赫本聯袂主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好萊塢黑白電影的經典之作。奧黛麗·赫本也因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
該片於1953年8月27日上映。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羅馬假日 | 上映時間 | 1953年8月27 |
外文名 | Roman Holiday | 片長 | 118min |
其他名稱 | 金枝玉葉,羅馬假期 | 對白語言 | 英語,意大利語 |
類型 | 愛情、喜劇 | 製片地區 | 美國 |
導演 | 威廉·惠勒 | 出品時間 | 1953年 |
主演 | 奧黛麗·赫本,格里高利·派克 | imdb編碼 | 0046250 |
編劇 | 達爾頓·特朗勃 | 色彩 | 黑白 |
劇情介紹
這是一部歷久不衰的輕喜劇愛情故事片。某國王室的安妮公主(奧黛麗·赫本飾演)到羅馬去訪問,國務煩身,但她又厭倦繁文縟節。一天晚上,身心俱疲的她偷偷來到民間欣賞夜景,巧遇報社記者喬(格利高里·派克飾演)。二人把手同游,相當快樂。公主更是到喬的家中作客並在那過夜。不料喬無意中發現了公主的真實身份,他決定炮製一個獨家新聞,於是喬偷拍了公主的很多生活照,看到了成名的曙光。然而,在接下來與公主的相處中,喬不知不覺戀上了公主。為了保護公主的形象,喬只能忍痛拋棄功成名就的良機,將照片送予了公主。安妮公主在經歷了羅馬一日假期後,反而體驗了自己對國家的責任,毅然返回了大使館,為了本身的責任而果斷拋棄了愛情,令人有些黯然神傷。[2]
角色介紹
Princess Ann | 奧黛麗·赫本
安是一位皇室的公主,她正在對歐洲的一些首都進行公開的訪問,包括羅馬。巧遇了一位美國記者喬伊·布萊德利,上演了一段羅馬假日,在這短短的一天週遊里,兩個人逐漸墜入愛河,但公主知道雙方的關係是不可能持續的,她有自己的義務,為此她放棄了愛情。
Joe Bradley | 格里高利·派克
喬是美聯社駐羅馬的記者,喬的工作並不順利,經濟上也出現了問題,已經欠交房東數月的租金。但刻板的上司並不理會他的困境,只關心惹眼新聞和報紙銷量。本來遭遇落入民間的公主是喬的絕好機會,可以成為他職業生涯的轉機,不但可以一夜成名,也可能從此飛黃騰達。但他最終沒有跌入追逐名利的怪圈,只是悄然地把一切埋藏於心底,把自己與公主短暫相處的美好經歷和影像永留記憶,為了所愛之人和純真愛情默默地忍受分離的折磨。喬拋棄功成名就的良機,將之前偷拍的照片巧妙贈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對望中,公主輕輕地對喬說了再見。短短24小時的邂逅,成就了一段永恆的愛情。
演職員表
職員表[3]
製作人 | 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Robert Wyler |
導演 | 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 |
副導演(助理) | Herbert Coleman;Bernard Vorhaus |
編劇 | 達爾頓·特朗勃/Dalton Trumbo;Ian McLellan Hunter;John Dighton |
攝影 | Henri Alekan;Franz Planer |
配樂 | Georges Auric |
剪輯 | Robert Swink |
美術設計 | Hal Pereira;Walter H. Tyler |
服裝設計 | 伊迪絲·海德/Edith Head |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
Princess Ann |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
Joe Bradley | 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 |
Irving Radovich | 埃迪·艾伯特/Eddie Albert |
Mr. Hennessy | Hartley Power |
Ambassador | Harcourt Williams |
Countess Vereberg | Margaret Rawlings |
General Provno | 托里奧·卡米納提/Tullio Carminati |
Mario Delani | Paolo Carlini |
Giovanni | Claudio Ermelli |
Charwoman | Paola Borboni |
Taxicab Driver | Alfredo Rizzo |
Hennessy's Secretary | Laura Solari |
Shoe Seller | Gorella Gori |
Man on Phone(uncredited) | Armando Ambrogi |
Admiral Dancing with Princess(uncredited) | Armando Annuale |
Young Boy with Car(uncredited) | Maurizio Arena |
Undetermined Role(uncredited) | Silvio Bagolini |
Embassy Aide(uncredited) | Ugo Ballerini |
Embassy Aide(uncredited) | Bruno Baschiera |
Flower Seller(uncredited) | Gildo Bocci |
Correspondent at Poker Game(uncredited) | Alfred Browne |
Lady in Waiting(uncredited) | Princess Alma Cattaneo |
ulian Cortes Cavanillas of'ABC Madrid' | J. Cortes Cavanillas |
Undetermined Role(uncredited) | Franco Corsaro |
Correspondent at Poker Game(uncredited) | John Cortay |
Undetermined Role(uncredited) | Vittoria Crispo |
Ferdinando De Aldisio of'Agence Press' | Ferdinando De Aldisio |
幕後花絮
製作花絮
- 在電影剛開始,和安娜公主跳舞的年老的紳士,用印度語對她說的是:「我很想死在這船上。」
- 喬(格里高利·派克)假裝他的手被石頭雕像的嘴咬掉了,有一部戲是派克的即興表演。當他把自己的手從石頭裡拿出來時,他把手藏在袖子裡,這是從雷德·斯科通那兒學來的插科打諢。這個小插曲讓赫本感到很意外,於是這段場景只拍了一次就通過。
- 電影殺青後,派克告訴製片人,赫本肯定要獲得奧斯卡獎(雖然這是她第一次領銜主演),他們最好是把她的名字放在演員字幕表的前面。他們照辦了,赫本也真的獲獎了。
- 赫本能夠贏得安娜這個角色,還要感謝一次具有傳奇色彩的試鏡。她表演了電影中的一段場景,導演說了「停」之後,攝影師還是讓攝影機一直工作下去。在這段幾分鐘的預演之後,赫本立即俘獲了這部電影。
- 在得到電影劇本的時候,格里高利·派克當時正急切渴望出演一部喜劇(他從未演過任何電影戲劇片)並且積極參與這次難得的機會。後來他說,在那個時候,他覺得他讀到的每一個愛情喜劇劇本,仿佛都有「加里·格蘭特的烙印」在上面。
- 喬付給出租車司機一千里拉(另外還有一千里拉的小費,為了說服他帶上安娜和自己)。這大約是17美元(2005年)。
- 派克和赫本在電影裡騎的那輛摩托車名為VESPA,譯作偉士牌(也叫黃蜂牌)。電影上映後,這款摩托車遭到瘋狂搶購,從日產幾十輛飆升到日產五百輛。
- 《羅馬假日》的熱賣和當時的熱點新聞有着密切的關係。英國公主瑪格麗特戀上了離過婚的平民彼得·湯森,並決心嫁給他。但在皇室成員的強硬逼迫下,她最終和湯森斷絕了關係。
- 影片拍完後,上映之前派克發現海報上打着他的名字,而赫本的名字卻很小,而且藏在一個角落裡。他特地通知製片方把原來演員表上的「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羅馬假日》」改成了奧黛麗·赫本的名字。1954年3月25日,24歲的赫本因在《羅馬假日》中的精彩表演,獲得2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那天晚上,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得到金像獎的赫本,站在領獎台上激動得語不成句,但她卻沒有忘記告訴世界:「這是派克送給我的禮物!」
- 當格里高利·派克前往意大利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他正經歷着近來的分居以及即將和他的現任(也是第一任)妻子離婚的私事。就在拍攝期間,他與一位名叫維羅尼科·帕薩尼的法國女子相愛。離婚之後,他就和帕薩尼結婚了,他們白頭偕老直到派克離開人世。
- 本片編劇因當時上了黑名單,因此由他人頂替領獎,1993年獲奧斯卡追授。1987年重拍成電視片。
- 電影上映後,片名成為很多商號爭搶的名字,也有用羅馬假日作為品牌的摩托車。
穿幫鏡頭
- 在和布拉德雷告別之後回到宮殿,第一個場景中不同鏡頭之間,安娜的髮型都不一樣。特別是在中景鏡頭和特寫之間,她的劉海變化着。
- 當喬·布拉德雷跟蹤着安娜穿過街道的時候,人們正看着電影的拍攝,而不是像平常一樣自如。
- 當喬和安娜在廣場相見的時候,大鐘顯示的時間是11點鐘,幾分鐘之後又可以看到顯示的時間是10點過後不久。並且這些都違背了前面睡覺直到將近12點這個事實
。
- 喬往歐文身上扔了一瓶酒之後,在歐文的襯衫上面很明顯有一大塊濕濕的印記。然而幾分鐘後當他們從酒吧出來的時候,這塊濕印記沒有了。
- 安娜第一次離開喬的公寓,當喬對安娜說再見的時候,他的手放在門的手把上。在接下來的鏡頭中,他的手放在身邊,然後他把手又一次放在了門把上面。
- 當安娜、喬和歐文在小鎮上,她正穿着V字領上衣,帶有一小圈圍巾。她離開在返回大使館的時候,穿着的是一件高領的上衣,帶有一個固定的白色領結。
上映時間
上映信息
上映地區 | 上映時間 | 上映地區 | 上映時間 |
---|---|---|---|
美國USA | 1953年8月27日 | 意大利Italy | 1954年2月25日 |
葡萄牙Portugal | 1953年11月25日 | 香港Hong Kong | 1954年3月18日 |
西德West Germany | 1953年12月10日 | 奧地利Austlia | 1954年3月26日 |
芬蘭Finland | 1954年1月15日 | 日本Japan | 1954年4月19日 |
瑞典Sweden | 1954年1月25日 | 西班牙Spai | 1954年10月18日 |
丹麥Denmark | 1954年2月16日 | 法國France | 2005年2月9日 |
獲獎記錄
1954年第26屆奧斯卡金像獎
獎項 | 獲獎情況 | 獲獎者 |
---|---|---|
最佳女主角 | 獲獎 | 奧黛麗·赫本[4] |
最佳編劇 (故事) | 獲獎 | 達爾頓·特朗勃[5] |
最佳服裝設計(黑白) | 獲獎 | 伊迪絲·海德 |
最佳影片 | 提名 | 威廉·惠勒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埃迪·艾伯特 |
最佳導演 | 提名 | 威廉·惠勒 |
最佳劇本 | 提名 | 伊恩·麥克勒蘭·亨特
约翰·达尔东 |
最佳攝影(黑白片) | 提名 | 弗蘭茲·普蘭勒
亨利·阿莱坎 |
最佳藝術指導(黑白) | 提名 | 哈爾·佩雷拉
瓦尔特·H·泰勒 |
最佳電影剪輯 | 提名 | 羅伯特·斯文克 |
1954年第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獎項 | 獲獎情況 | 獲獎者 |
---|---|---|
最佳英國女演員 | 獲獎 | 奧黛麗·赫本 |
最佳外國演員 | 提名 | 埃迪·艾伯特 |
最佳外國演員 | 提名 | 格里高利·派克 |
最佳影片 | 提名 | 《羅馬假日》 |
其他獎項
年份 | 名稱 | 獎項 | 獲獎情況 | 獲獎者 |
---|---|---|---|---|
1999 | 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 | 國家影片登記 | 獲獎 | 《羅馬假日》 |
1954 | 金球獎 |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 獲獎 | 奧黛麗·赫本 |
1953 |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女演員 | 獲獎 | 奧黛麗·赫本 |
幕後製作
這部電影的企劃最早由弗蘭克·卡普拉在1949年提出,他希望由加里·格蘭特和伊麗莎白·泰勒主演。影片的編劇達爾頓·特朗勃當時被列入美國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的黑名單,製作受到重重阻撓。
威廉·惠勒剛拍完嚴肅的《女繼承人》和《偵探故事》,想要嘗試浪漫喜劇,於是接過本片。派拉蒙公司最初決定在好萊塢攝影棚中拍攝,但威廉·惠勒執意要到羅馬實地取景,製片方妥協了。
由於影片成本被控制在100萬美元以下,意味女主角只能用薪酬低的新人,當時初出茅廬的赫本接到試鏡電話,開始只是抱着敷衍的心情前來,沒想到這無心插柳成就了影史上最傳奇的一次試鏡。
劇組遭遇羅馬多年未遇的酷暑,演員臉上的油彩都會熱到融化,還要在鏡頭前裝作涼爽舒適的樣子。和喬告別時,年輕的赫本怎麼也掉不下眼淚,最終導演生氣抱怨浪費膠片,她才立馬哭了出來。
1953年8月20日,《羅馬假日》在倫敦首映,緊接着參加威尼斯電影節,最終在全世界都獲得巨大成功。 [6]
影片評價
作為電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典範,《羅馬假日》情節簡單,片中也毫無大製作場面,卻是最歷久不衰的好萊塢愛情輕喜劇之一。
片中奧黛麗·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的對手戲火花四射,是對謙謙君子和窈窕淑女之間童話愛情的最完美詮釋,令人動容。而古城羅馬的別樣風情,不露痕跡的輕鬆笑料,威廉·惠勒對愛情場景富於張力的掌控都成為影片持久不衰魅力的來源。(新浪娛樂評)
赫本的演技在片中見面會結束時得到了最大發揮,細緻的觀眾會發現在這個長長的笑靨里,包涵的是從見到情人的喜悅到發現離別哀傷的痛苦過渡。用「神奇」去形容這笑靨是因為赫本把矜持也融進了笑容里。那種公主的矜持既不允許流露欣喜,也不容許一點哀傷。在情感的巨大波瀾中,就算最吹毛求疵的人也只能察覺到在美麗的黛色眸子下閃過的一絲憂鬱。但在台下的男人眼裡,這矜持的微笑是對自己不能使心上人自由的責備。但他自己又何嘗能自由呢,只不過倆人不能自由的理由相異:公主是因為人民和國家,記者則是為能繼續生活。(深圳之窗評)
相關視頻
赫本成名作品《羅馬假日》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