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奧斯特瓦爾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威廉·奧斯特瓦爾德 (Friedrich Wilhelm Ostwald, 1853年9月2日-1932年4月4日),出生於拉脫維亞德國物理化學家。是物理化學的創始人之一。1909年因其在催化劑的作用、化學平衡、化學反應速率方面的研究的突出貢獻,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人物生平

威廉·奧斯特瓦爾德1853年出生於利沃尼亞地區的里加(當時屬於俄羅斯帝國管轄,現為拉脫維亞首都)。奧斯特瓦爾德少年時被送入自然科學教育和實用技術並重的一所文實中學(Realgymnasium)進行學習。

1872年1月進入利沃尼亞的多帕特大學(現名塔爾圖大學,屬愛沙尼亞)就讀。

1875年大學畢業後,奧斯特瓦爾德留在多帕特大學,在物理學家阿瑟·范·奧丁根的指導下,進行了各種物理分析手段的訓練,這奠定了他之後一直堅持的研究方向與方法:結合物理手段與化學分析來進行科學研究。

之後他開始對丹麥物理學家尤利烏斯·湯姆森(Julius Thomsen)提出的通過測量反應放出的熱量來比較化學親和力的假設產生興趣。他希望類似的通過測量化學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和折射率的變化來比較物質的化學親和力,為此他作了大量的實驗,在1878年底以《體積化學與光化學研究》的論文取得博士學位。奧斯特瓦爾德在這一階段所做的的獨創性研究,使得他的研究工作開始被科學界所重視。

1906年從萊比錫大學退休,年僅五十二歲。退休之後,固然曾經擔負過哈佛大學客座教授,也從事過色彩理論的鑽研。然而,大部分時候是在景色幽美的萊比錫左近的格羅斯伯登小村中過着隱居生存,並撰寫自傳。

1909年奧斯特瓦爾德因"在催化作用與化學平衡和反應方面的工作,以及由氨制硝酸的方法"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隨即把部分獎金捐助,進行伊多語的發展。奧斯特瓦爾德晚年參加了大量的國際和平運動。並加入了創建國際語言的運動,開始學習世界語,後來支持伊多語的發展。

1910年之後奧斯特瓦爾德還進行了顏色學的研究,制定了衡量顏色的 筆筒的測量標準,提出了奧斯特瓦爾德色彩系統。 在這個系統他認為所有顏色都可以通過"黑"(B),"白"(W)和"純色"(F)三種成分按照一定的面積比例旋轉混色得到,而且 W+B+F=100(%)。所以描述一個特定顏色,只要給出三種變量的具體數值就可以了,這使得顏色的調配不必完全依靠視覺,而有了類似科學的定量化方法。接着他用類似於三相相圖的辦法將純色,黑,白放在正三角形頂點,形成了"等色相三角形"。這樣使得整個系統秩序嚴密,配色時極為方便。

1910年-1912年奧斯特瓦爾德和恩斯特·海克爾成為一元論運動的代表人物,並擔任"一元論同盟"的主席。之後他甚至希望建立國際科學家學會,以增加各國學者的交流,但這個願望被一戰而打破。一戰中他的製取硝酸的專利被用於製造炸藥,而他參與的很多學會都停止了活動。

1927年他完成了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生命線·自傳》一書,總結了自己幾十年的研究經歷和學術活動。

1932年奧斯特瓦爾德因尿毒症在萊比錫去世,葬於當地,在出生地里加有他的紀念碑。

1932年四月四日,奧斯特瓦爾德因病去世,享年78歲。

重要著作

《自然哲學概論》 1902,有中譯本。李醒民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電化學:歷史與理論》1910

《普通化學概論》 第五版 1917年

《生命線·自傳》(1927)

《國際物理化學與化學物理研究》 文刊

相關影片

Wilhelm Ostwald
Interesting Wilhelm Ostwald Facts
Wilhelm Ostw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