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奏乞與潘興嗣子推恩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奏乞與潘興嗣子推恩狀》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選自《曾鞏文集》·卷三十三·奏狀十七首。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原文

右,臣伏睹本州人試將作監主簿潘興嗣,五歲以父任得官,二十二歲授江州德化縣尉,不行。熙寧二年,朝廷察其高,以為筠州軍事推官,不就。今年五十六歲,安於靜退三十餘年。

臣竊以康定中,徐復以處士收用,辭不就,得官其一子。近王回、孫侔皆以幽潛見錄,命下而回已死,亦得官其一子。李覯以國子直講退歸死十年,亦得祿其後。則國家之於激獎廉退,既肆其所守,又恩及其世,蓋有故事。今與王回同時見錄之人有孫侔,而後又有興嗣,處幽不改其操,皆已白首,然未有為上聞者,故其子獨未蒙恩。

竊以康定至今幾四十年,士之抗志於隱約,而為朝廷所知者,止此數人。蓋枯槁沉溺,其守至難,故其人至少。為國家者,取而顯之,使天下皆知士之特立無求於世者,不為上之所遺,則自重者孰不勉?浮競者孰不悔?可謂施約而勸博。寵祿之所以勵世,其實在此。臣故敢以聞,伏惟陛下幸察。侔及興嗣,躬難進之節,遭遇聖時,用王回、徐復、李覯為比,加恩其子,使斯人不卒窮於閭巷,足以明示天下。興嗣有子群,年二十六歲。孫侔今家真州。謹狀奏聞,伏候敕旨。

相關作品

《元豐類稿》為宋代著名文士曾鞏的文集,共五十卷。此五十卷外本尚有《續稿》四十卷和《外集》十卷,但宋室南渡後,《續稿》、《外集》皆不傳,故今僅存此五十卷本。

因成書於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年-1086年),故名。

曾鞏集(套裝上下冊)》以《元豐類稿》為主,收錄了現存曾鞏的全部詩文,計詩410首,文752篇,是目前收錄曾鞏詩文最為完備的本子。《曾鞏集(套裝上下冊)》是"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之一種。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散文創作上,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見稱,講究章法的嚴謹和布局的分明,敘事、議論委曲周詳,節奏舒緩平和,用詞樸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獨具風格。《曾鞏集(套裝上下冊)》據清代顧松齡刻本為底本,以元代丁思敬刻本為主要校本,較為全面詳盡。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視頻

奏乞與潘興嗣子推恩狀 相關視頻

濟南:曾鞏入齊九百五十年,南豐祠前憶南豐
曾鞏一家六人進京趕考,全中進士,背後的女人讓人肅然起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