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奎蘇鎮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奎蘇」系蒙古語「克斯陶勒蓋」,意為「腹臍」,因奎蘇村西部的低山丘位於巴里坤山和莫欽烏拉山之間而得名。位於巴里坤縣東部,東連伊吾軍馬場、紅星一牧場、伊吾縣,南以巴里坤山與哈密市為界,西鄰紅山農場、良種場、大河鎮、三塘湖鄉,北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1]

中文名稱: 奎蘇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新疆哈密地區巴里坤縣

下轄地區: 9個村民委員會

電話區號: 0902

面 積: 1021平方千米

人 口: 4719人(2017)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氣候

車牌代碼: 新L

海拔: 1824米

目錄

簡介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這裡屬永豐鄉所轄。新中國建立初期隸屬東區,1953年建置為奎蘇區。1956年撤區建鄉,奎蘇鄉,轄4個高級社。1958年底為東風人民公社。1961年自治區農墾廳以奎蘇公社為基礎,建立了奎蘇農墾總場。1962年初,撤農墾總場,恢復奎蘇公社建置。「文革」中更名為東風公社。1980年恢復奎蘇公社稱謂。1985年初建置為奎蘇鄉。2001年10月撤鄉建鎮,為奎蘇鎮。

行政人口

全鎮行政區劃面積1021平方千米。政府駐地距縣城34公里。海拔1824米。2005年全鎮下轄奎蘇村、二十里村、拐把頭村、三十戶村、南灣村、小柳溝村、板房溝東粱村、板房溝村、樓房溝村、牧業村9個村民委員會,38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4719人(2017)。有漢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滿族6個民族。

自然資源

全鎮耕地面積16萬畝,年播種面積6萬畝左右,2005年糧食播種面積3.34萬畝,油料播種面積0.04萬畝,馬薯類播種面積0.8萬畝,蔬菜種植面積0.1萬畝,飼草料種植面積2.7萬畝。主要特產有「金土豆」、「力坤」牌羊肉等。主要的礦產資源:煤、黃金等;野生動植物資源:馬鹿、雪豹、野豬、盤羊、岩羊、雪雞、天山雲杉、西伯利亞落葉松、梭梭、毛蘆葦等。旅遊景點有南灣古墓群、水泉溝、烏溝。

年均氣溫0℃,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零下41℃。平均無霜期98天,年降水量205毫米至210毫米之間,年蒸發量1621.7毫米。

經濟發展

2005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859.16萬元,同比增長7%。其中農業產值2259.18萬元,同比增長26%;牧業產值1462.49萬元,同比下降3.7%;第二、三產業產值5088.39萬元,同比增長3.4%。主要農產品產量:糧食231.2萬公斤,油料3.6萬公斤。年末牲畜存欄6.5萬頭(只)。全年畜牧產品產量:肉類總產1416.86噸,羊毛61噸,羊絨3.6噸,牛奶60噸,禽蛋5噸。年內完成農田防護林315畝,退耕還林1500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