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位於中國被譽為「戈壁明珠」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奎屯市阿克蘇西路慧泉園(奎屯市阿克蘇西路24號)。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始建於1950年,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22兵團25師女子校,1975年奎屯建市,該校劃歸地方管理,期間歷經多次遷址,幾易校名,於2004年正式命名為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2013年9月開始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將在未來三年每年分出10個教學班至奎屯市第七中學,適當縮小辦學規模,提升辦學水平,打造精品學校。校方承諾,努力達到高考本科二批次上線率100%、本科一批次上線率60%的目標。全校現有教職員工200多名,其中特級教師[1]4名,高、中級教師150多名,現有7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500多名。學校占地面積290多畝,建築面積[2]24000多平方米。校園綠樹成蔭, 教學條件全疆一流,是新疆首批重點中學之一。

學校簡介

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於1950年始建於迪化市(今烏魯木齊市),原名中國人民解放軍22兵團25師女子校。該校於1950年10月遷址小拐,1953年又隨軍遷址炮台。學校1957年遷至置奎屯,更名為「農七師子女學校」,並設立初中部。學校至1961年先後設有農學班、中等師範班和高中部。學校於1962年7月更名為「七一中學」,1965年又相繼設立衛生班、護士班,1968年更名為「奎屯中學」。1975年奎屯建市,學校劃歸地方管理,遂更名為「奎屯市第一中學」。2003年,學校分為初中部和高中部,初中部被命名為「奎屯市第一中學」,該名沿用至今。2004年原奎屯市第一中學高中部被正式命名為「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2005年—2007年奎屯市第二中學高中部陸續併入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2013年9月開始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將在未來三年每年分出10個教學班至奎屯市第七中學,適當縮小辦學規模,提升辦學水平,打造精品學校。

官方關注

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自1950年建校以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自治區、奎屯市的領導,多次來校視察指導工作,與師生座談,積極爭取教育投資,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終始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成為新疆一流的重點高中。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自建校以來,先後有朱德元帥、王震將軍、原教育部師範司蘭司長、原伊犁州黨委書記周源、原伊犁州教育局鐵局長、原新疆教育廳廳長努爾提也夫、原奎屯市委書記劉傳振、北京市的部分領導來學校視察調研。

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時奎屯市教育經費重點投資的學校之一,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發展歷程

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1950年建校之初只有小學部,僅有11名學生,1名校長、1名教師、1個炊事員。直到1958年才有2個初中班,1960年時才成為一所完全的中學。在經歷了60多年的發展歷程後,到2015年,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占地面積292畝,建築面積32099平方米。學校現有256名教職員工,其中特級教師4名,高級教師86名,中級教師62名,共有7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500多人,學校擁有3座教學樓、1座實驗樓、1座體育館、1座科技藝術館、3座公寓樓、1個標準400米塑膠田徑運動場等設施。學校每間教室均配有電腦多媒體影像設備。校園綠樹成蔭、教學條件一流,是學習生活的理想勝地。60多年的發展歷程,飽經滄桑,讓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今非昔比。

感人事跡

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第一任校長國明嫻(1924年5月—1967年7月),山東泰安人。新中國成立後隨人民解放軍到新疆屯墾戍邊。她放棄在迪化大專院校求職的機會,隨軍到小拐,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戈壁灘上的教育事業。她的學生評價她說:」國老師是農七師教育界的拓荒者,中小學的創始人。我很想在校園裡為她尊造銅像,讓後人記住他。「她將畢生的心血獻給了邊疆的教育事業,年僅45歲的她,將英魂永留邊塞。

陳正功(1922年10月—1988年7月),甘肅蘭州人,是在職時間最長的校長之一。他患有嚴重的胃病,身體虛弱,但仍堅持在工作崗位上。1988年陳正功去世後,遵照她的遺願,人民將他的骨灰的一部分葬在奎屯市第一中學校園中他親手栽種的海棠樹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