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奮進的歷程》作者:段琦著,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副標題:中國基督教的本色化。

商務印書館[1](英文名稱:The Commercial Press,簡稱CP)是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1897年創辦於上海,1954年遷北京。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2]」。

目錄

內容簡介

研究中國基督教(新教),本色化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重要問題之一。什麼是本色化?中國近現代較為著名的基督教學者們對它所下的定義不盡相同。應元道先生曾對20世紀20年代開展的中國基督教本色運動的討論加以概括,認為所謂本色的基督教會應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中華國民的教會;二是根據中國基督教徒自己的經驗而設立的;三是富有中國文化的質素的;四是要把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合而為一的;五是能適合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心理的;六是能使中國基督徒的宗教生活和經驗合乎中國風土的。」對於「本色化」這個名詞的理解,教會人士從一開始就有不同的闡釋,但大家都承認一個不爭的事實:一種外來宗教要在某地生根,必須與當地的社會與文化相適應,否則必然被淘汰;對中國基督教來說,「本色化」就是跟隨時代,調整自己,以適應中國的社會與文化的客觀現實。事實上,基督教從傳人中國的一開始就存在着與自身生存發展的「本色化」問題,這個問題也始終貫穿在中國基督教歷史的進程中。本書着力對中國基督教的這一歷史使命進行探討,我們認為「本色化」、「本土化」、「處境處」等都是同義詞,所以仍然使用「本色化」這個名詞。歷史就是歷史,尊重歷史是研究歷史的基本原則。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打開中國福音的大門

第二章 以上帝的名義——「拜上帝會」

第一節 洪秀全與「拜上帝會」之建立

第二節 早期的「拜上帝會」

第三節 「拜上帝會」本色基督教性質的變質

第四節 洪仁玕對太平天國宗教改革的失敗

第三章 19世紀下半葉的基督教

第一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戴德生與中華內地會的活動

第三節 林樂知、李提摩太等教會自由派人士的傳教活動及影響

第四節 教育傳統與本色化

第五節 教會慈善事業與本色化

第六節 推進中國基督教會自立的嘗試

第四章 自立運動

第一節 20世紀初期中國基督教會的發展

第二節 中國基督教會的早期自立運動

第五章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中國基督教

第一節 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基督教的衝擊

第二節 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教會的影響

第六章 非基督教運動與基督教

第一節 早期非基運動的形成及其思想基礎

第二節 中國教會對非基督教運動的回應

第七章 中國基督教會國大會(1922年)

第一節 中國基督教全國大會的籌備與召開

第二節 中國教會本色化討論的繼續

第八章 收回教育權運動與基督教

第九章 五卅運動和北伐時期的中國基督教

第十章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基督教

第十一章 解放前夕的中國基督教

第十二章 解放後的中國基督教革新

後記

視頻

奮進的歷程 相關視頻

商務印書館官方宣傳片
TED演講:宗教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簡介,商務印書館
  2. 商務印書館成立110周年,搜狐,20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