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運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五卅運動 |
中 文 名 : 五卅運動 發生地點 : 上海,並席捲全國 導 火 索 : 五卅慘案 參 與 者 : 工人、學生、商人、市民、農民等 發生時間 : 1925年5月30日 領 導 者 : 中國共產黨 領 域 : 歷史事件 影 響 : 標誌着國民大革命高潮的到來 |
五卅運動是1925年5月30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藉口存紗不敷,故意關閉工廠停發工人工資,並向前來理論的工人開槍射擊,打死顧正紅、打傷工人10餘人。中共中央隨即決定以反對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工人為中心口號,發動群眾於30日在上海租界舉行反對帝國主義的遊行示威,但遭到開槍鎮壓,引發流血事件,是為五卅慘案。
五卅運動對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起了巨大的發展作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以工人階級為主力軍的中國人民反帝革命運動,標誌着國民大革命高潮的到來[1] 。
目錄
運動過程
直接導火線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內外棉七廠資本家藉口存紗不敷,故意關閉工廠,停發工人工資。工人顧正紅帶領群眾衝進廠內,與資本家論理,要求復工和開工資。日本資本家非但不允,而且向工人開槍射擊,打死顧正紅,打傷工人10餘人,成為「五卅」運動的直接導火線。
第二天,中共中央發出第32號通告,緊急要求各地黨組織號召工會等社會團體一致援助上海工人的罷工鬥爭。19日,中共中央又發出第33號通告,決定在全國範圍發動一場反日大運動。28日,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以反對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工人為中心口號,發動群眾於30日在上海租界舉行反對帝國主義的遊行示威。同時,為加強工會組織的力量,決定由共產黨人李立三、劉華等主持,成立上海總工會[2]。隨後,劉少奇到達上海,參加上海總工會的指揮工作。
五卅慘案
5月30日上午,上海工人、學生2000多人,分組在公共租界各馬路散發反帝傳單,進行講演,揭露帝國主義槍殺顧正紅、抓捕學生的罪行、反對「四提案」。租界當局大肆拘捕愛國學生。當天下午,僅南京路的老閘捕房就拘捕了100多人。萬餘名憤怒的群眾聚集在老閘捕房門口,高呼「上海是中國人的上海!」「打倒帝國主義!」「收回外國租界!」 等口號,要求立即釋放被捕學生。英國捕頭愛伏生竟調集通班巡捕,公然開槍屠殺手無寸鐵的群眾,打死十三人,重傷數十人,逮捕一百五十餘人。其中捕去學生四十餘人,射殺學生四名,擊傷學生六名,路人受傷者十七名,死了三名。6月1日復槍斃三人,傷十八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3]。
罷崗罷市
當天深夜,中共中央再次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劉少奇和劉華等組成行動委員會,具體領導這次鬥爭,組織全上海民眾罷工、罷市、罷課,抗議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
從6月1日起,上海全市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反對帝國主義的總罷工、總罷課、總罷市。
從6月1日到10日,帝國主義者又多次開槍,打死打傷群眾數十人。英、美、意、法等國軍艦上的海軍陸戰隊全部上岸,並占領上海大學、大夏大學等學校。
上海人民不懼怕帝國主義的武力鎮壓,相繼有20餘萬工人罷工,5萬多學生罷課,公共租界的商人全體罷市,連租界雇用的中國巡捕也響應號召宣布罷崗。
轉變標誌
6月1日,上海總工會成立,李立三任委員長。這標誌着上海工人運動從分散的狀態開始轉向集中的有組織的行動。
上海工人階級在總工會領導下,成為一支組織嚴密、紀律嚴格的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力軍,在鬥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6月4日,上海總工會與全國學聯、上海學聯、各馬路商界總聯合會共同組成的上海工商學聯合會宣告成立,上海各界民眾結成了反帝聯合戰線。
熱血日報
為了打破帝國主義的輿論封鎖,推動反帝愛國運動,中共中央於6月4日創辦了《熱血日報》,由瞿秋白任主編。
《熱血日報》及時向廣大群眾傳達黨指導運動的方針、政策,揭露帝國主義的罪行。
6月5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帝國主義野蠻殘暴的大屠殺告全國民眾書》,指出「全上海和全中國的反抗運動之目標,決不止於懲凶、賠償、道歉等」「應認定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其主要目的」。
反帝怒潮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五卅運動的狂飆迅速席捲全國,從工人發展到學生、商人、市民、農民等社會各階層,並從上海發展到全國各地,遍及全國25個省區(當時全國為29個省區),約600━700個縣,各地約有1700萬人直接參加了運動。北京、廣州、南京、重慶、天津、青島、漢口等幾十個大中城市和唐山、焦作、水口山等重要礦區,都舉行了成千上萬人的集會、遊行示威和罷工、罷課、罷市。
6月11日,漢口參加遊行示威的群眾行至公共租界時,英國水兵向人群開槍射擊,打死數十人,重傷30餘人。漢口慘案進一步激起全國民眾的憤怒。全國各地到處響起「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撤退外國駐華的海陸空軍」、「為死難同胞報仇」怒吼聲,形成了全國規模的反帝怒潮。
內部分裂
帝國主義在進行武力鎮壓的同時,還採取了更為陰險的從內部分裂統一戰線的策略。他們以增加稅率為誘餌,以停止借款、通匯、航運和電力供應相威脅,逼迫大資產階級勾引整個資產階級退出統一戰線。於是,大資產階級的上海總商會會長虞洽卿首先提出「單獨對英」、「縮小範圍」的口號,將原工商學聯合會提出的17項交涉條件改為13條,刪去了幾項核心條款。
6月19日,上海總商會召集76個團體討論開市,並於23日單獨宣布停止罷市。接着,總商會又以停發罷工救濟費的辦法挾制工人復工(各地支援罷工的捐款由總商會經管)。
6月21日,北京政府派邢士廉率軍到上海鎮壓。段祺瑞通電「取締煽惑罷工」,電令上海戒嚴司令部,解散總工會,通緝該會領袖李立三,並限令各工會一律取消。
「三罷」開始後,英、美、日等帝國主義國家調集武裝,繼續屠殺群眾,進行武力恫嚇,同時施展種種陰謀分化瓦解工商學聯合陣線。
在威脅利誘面前,資產階級由動搖而妥協,於6月26日無條件結束總罷市。而工人階級一直堅持到9月初,通過談判,取得部分經濟要求的勝利後陸續復工。
繼上海「三罷」之後,全國各地群眾特別是工人,都紛紛起來參加了這一反帝運動,人數達1200餘萬,其中工人約50萬,成了反帝運動的主力,充分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和作用。
6月19日,上海總商會宣布於6月26日單獨提前開市。總商會另組「五卅事件委員會」,將17項交涉條件修改為13條,刪掉取消領事裁判權、撤退英日駐軍、承認工人有組織工會及罷工的自由等項內容。不久,學校開始放暑假,學生紛紛離校。鑑於這種情況,中國共產黨決定改變工人鬥爭的策略,由總罷工改為經濟鬥爭和局部解決。
復工條件
基本資料
1925年8月10日,上海總工會發表宣言,提出9項復工條件:
- 一、無條件交回上海會審公廨;
- 二、租界內出版、言論、集會、結社之自由;
- 三、租界華人須與外人有同等參政權利;
- 四、承認工人有自由組織工會之權,並承認工會有代表工人之權;
- 五、工人全體上工,不得因此次罷工開除工人;
- 六、發給罷工期內工資50%;
- 七、增加工資15%,工資一律發給大洋;
- 八、優待工人,尤須改善女工、童工工作條件;
- 九、賠償死傷學生、工人[4]。
運動影響
中國人民反帝鬥爭得到了國際革命組織、海外華僑和各國人民的廣泛同情和支援。在莫斯科舉行了50萬人的示威遊行,聲援中國人民的五卅運動,並為中國工人捐款。
在世界各地,有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舉行集會和發起募捐,聲援五卅運動。
6月7日,日本30多個工人團體舉行盛大演講會,決議聲援中國工人團體,同時向日本政府和資本家提出抗議。
英國工人階級積極行動,阻止船、艦、車輛運輸軍火到中國。
五卅運動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五卅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起了巨大的發展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覺悟,揭開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五卅運動的鬥爭中受到很大鍛煉,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幹部,黨組織也得到極大發展,在鬥爭實踐中總結了寶貴的經驗,為以後黨領導大規模的群眾鬥爭奠定了基礎[5]。
視頻
五卅慘案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1925年5月30日 「五卅」運動爆發,中國網 ,2009-05-26
- ↑ 「五卅」運動,中國網,2002-10-24
- ↑ 「五卅慘案」中的杜月笙:支持中國人鬥爭,搜狐新聞,2011-02-25
- ↑ 五卅運動中的復工條件,中國青年網,2010-08-18
- ↑ 五卅運動:震驚中外的反帝愛國運動,人民網,2018年1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