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夾山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夾山寺又名靈泉禪院,位於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夾山景區核心景點,距石門縣城8公里,寺周圍山水環繞,景色秀麗。唐代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善會大和尚獲賜領眾僧開山建寺。享有「三朝御修」的盛譽,規模宏大有「騎馬關山門」之稱。至明代,由於兵火連年,殿宇大多毀落,佛事衰退,僅有僧眾60餘名。到清順治初年,有奉天玉大和尚駐錫於此,率眾僧建寺,使禪關重啟,規模遠超唐、宋、元時期,擴建有大雄寶殿,大悲殿,經殿、天王殿、韋駝莊、山門、涌花亭、洗墨池、玉璽井、放生池、塔林、紫石碑坊以及鍾、鼓樓等,譽稱為「楚南名剎」。

中文名 夾山寺

其他名 靈泉禪院

類 別佛教寺院

始建時間 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

歷代高僧 善會、圓悟克勤、奉天玉

地理位置 湖南石門縣夾山

景區級別 國家4A級

著名景點 靈泉禪院,闖王陵,佛光閣,碧岩泉

景區數量 聯票景點景區6個;其他景點免費

寺院文化

夾山寺聞名於世的另一因緣是碧岩禪學緣起於該寺[1] 。北宋徽宗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8年),圓悟克勤大師住持靈泉禪院(夾山寺)時,在碧岩方丈室編著了10卷本的《佛果圓悟禪師碧岩錄》,亦稱《碧岩泉》,並在夾山寺室講唱說此「頌古百則」。該書在錄出「百則」的每一則之前,先加「垂示」以作解題提示,列出「本則」後逐句評論,介紹公案提出者的簡歷,並就其警句加以評唱,自作頌語,最後又評唱之。圓悟大師的思想精義和這種獨特的傳法方式,形成了該寺特有的碧岩禪風,並逐漸流傳於國內外。《碧岩錄》因此成為中國禪學臨濟宗的主要典籍,尤其對日本佛教禪宗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為「宗門第一書」。1998年8月28日,日本佛教文化考察團一行20餘人,在文學博士石井修道團長的帶領下,專程來夾山寺尋根問祖,參觀碧岩禪的源頭——碧岩靈泉和祖師塔。因之有聯曰:「僧入碧岩參佛果,客來禪院品靈泉。」夾山寺是譽滿東亞的茶禪祖庭。夾山開山祖師善會講禪說法品茶悟出了「茶禪一味」。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榮西高僧兩次來到中國參禪,並將圓悟禪師的《碧岩錄》以及「茶禪一味」墨寶帶回日本,於1191年寫成《吃茶養生記》一書,成為日本佛教臨濟宗和日本茶道的開山祖師。15世紀中葉,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學禪,師從大名鼎鼎的千利休和尚。然而,珠光參禪念經常打瞌睡,醫生建議他「吃茶去」,結果立竿見影。夾山八坪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為貢品,碧岩泉已有上千年歷史,依舊誦珠如玉,泉水清澈,甘甜清冽,是煮茶的優質泉水,也是極有價值的礦泉水泉。據中國茶禪學會專家考證,夾山是「茶禪」、「茶道」的正宗源頭。

禪宗文化

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高僧善會受船子德誠的衣缽,來到石門夾山,創立夾山靈泉禪院,他所領悟的「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岩泉」的「夾山境地」,成為唐、五代禪宗中最富有代表性和典範意義的禪宗境界,以致歷代禪林又稱夾山為「碧岩」。善會駐錫夾山10餘年,一時「學者交湊」,僅嗣法弟子就達44人,其中有機緣語錄傳世者33人。唐代洛浦元安禪師、石門獻蘊禪師、台州瑞岩師彥禪師、杭州佛日禪師、黃山月輪禪師、大梅法常禪師等一批高僧大德都是夾山善會的法嗣。夾山遂成為唐代著名的禪宗道場,與朗州(常德)德山、長沙溈山「相鼎峙焉」。北宋政和初年,圓悟克勤禪師辭去成都昭覺寺教席之職,出三峽南遊。當時,丞相張無盡寓居荊南,以禪學造詣精深而自居。克勤聞之,停船拜謁。兩人商討《華嚴經》旨要,克勤之論時而玄遠空靈,時而平實貼近。張無盡贊之曰:「美哉之論,豈易得聞乎?」於是以師禮邀留克勤住持夾山靈泉禪院。克勤住持夾山,潛心著述。其傳世之作《碧岩錄》被譽為「禪門第一書」。後來,樞密鄧子常奏請高宗皇帝趙構賜克勤以紫服,詔克勤住金陵蔣山、天寧萬壽等寺。高宗皇帝又召見克勤,褒寵甚渥,賜號「圓悟」。後來,《碧岩錄》一書被當時在杭州留學的日本僧人帶回日本。該書流傳到日本後,開啟了日本禪宗先驅者榮西、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的心智,對禪宗文化在日本的普及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明末清初,闖王李自成兵敗,「禪隱」夾山,吟出了「英雄一代赴飄萍,大塊空留百戰身。搗碎乾坤驚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時來作惡天還怕,運去看經佛不靈。事業盡隨流水去,禪房夢醒夾山青」的悲涼詩章。在夾山寺,李自成「夾着尾巴」做皇帝30餘年,最後圓寂於此。關於李自成的歸宿,史學界主要有二說,二說都缺乏最直接的證據。一為通山說。此說認為李自成是在1644年(順治二年)於湖北通山九宮山遭地主武裝殺害,年僅三十九歲。另為夾山說,即順治七至八年李自成被清軍擊敗,出家於石門夾山寺,法名奉天玉大和尚,卒於1674年(康熙十三年),終年約七十歲。到底哪種說法可靠?何璘《書李自成傳後》云:「李自成實竄澧州。因旁詢故老,聞自成由公安(今湖北公安縣)奔澧(今湖南澧縣),其下多散亡,至清化驛(今澧縣境),隨十餘騎走牯牛壩(今臨澧縣境),復棄騎去,獨竄石門夾山寺為僧,今其墳尚在雲。」《湖南通志》載:何璘,號十樵,宛平舉人,乾隆十一年(1746)調澧州知州,因修澧志,周訪日聞,得九溪衛教授孫某所告,謂石門夾山寺已故和尚奉天玉即李自成,經過一翻實地考察和考證,撰寫《書李自成傳後》一篇,以糾正《明史》李傳所記。根據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中收集到的流散在澧水流域的文物說明,何璘所記「李自成禪隱夾山寺」應是可信的。最早提出李自成「禪隱」之說的,是明太史嚴首升。嚴首升,字平子,明朝澧州華容縣人。授明太史之職,專負修史之任。清順治元年(1644),南明弘光朝內閣首輔馬士英等擁立福王朱由崧於南京,起用阮大誠,與晚明東林黨人為敵,不撫政抗清,排斥抗清英雄史可法等人。嚴首升深感前途黯然,棄官回到華容,衲衣髡頂,皈依佛教,成「在家僧」。順治十一年,清軍進駐華容,嚴首升赴與石門交界的容美土司處(今湖北鶴峰)避難。嚴首升贊同大順軍聯明抗清。在容美土司避亂時的一些著述中,對大順將領王光興、王昌、王有進、郝永忠、劉體純等都冠以荊侯、襄侯、寧國侯、臨國公、安國侯、皖國公等。康熙二十一年,嚴首升病逝。臨終前寫有《夾山紀》,以「隱喻」的手法,高度肯定闖王李自成的「禪隱」——君山桓氏廣稱大道,雲「天下神人五,隱淪居一」。是時,佛未入東土,不知「禪隱」也……獨某師安住石門郡,人跡稀闊,建場其中。而予友舊為華令者,一日擲版出家,歸依茲山。予年近八旬,躬耕岩端,稱在家僧,可四十年矣。三者皆有隱意。適某不遠五百里,一盂一笠來瀨園,屬予為紀。予色然如入歡喜地,曰:「此同心之言也。」爰盥手燃炷而紀之曰——古石門郡,今為縣,薄近溪洞,有夾山,古所稱「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岩泉」,蓋最勝也。《傳燈》、《指月》諸錄及《高僧傳》所載,善會祖師說法於此。唐咸通十一年,奉旨捐州邑賦建道場,銅鐘象鼓,為吾楚大觀,師塔至今存。迨宋神宗朝,丞相張無盡奏請圓悟禪師住持,著《碧岩集》。元世祖特使敕修,爰有「三朝御修」之敕,勒石題額。明三百年,鐘鼓不替。丁亂灰燼,賴茲興復。眾六十人,甘苦與共,皆令力耕自食。釋氏云:苦行莫如力田,則僧家南州高士乎!且未得為得,永斷精進,諸經所戒,以為邪妄,辟如亂賊,才上尊號,旋破滅也。學稼學圃,吾門所小,而禹稷躬稼,正復可大。尼山氏亦有隱致焉。師之督眾,峰壑自怡,則古所謂隱者也,乃所謂神人也……類似的記載和說法,在明清時代石門及周邊地區的地方史志《澧州志林》、《石門縣誌》、《永定鄉土志》中都有記載,並有當地的民間傳說和出土的大量文物以為印證。 1992年,根據清乾隆澧洲知府何磷所述原貌乃修復重建闖王陵。陵園占地面積30餘畝,由紀念館、陵寢、陵衛、紫石牌坊、神道、明樓、神廚、碑廊、野佛塔等組成。

主要景點

森林公園規劃區域面積1530公頃,現經營面積740公頃,夾山森林風光宜人,峰谷相間的低山丘陵地貌和自然條件適宜多種林木生長,加上長期封禁造育有效保護,形成了今日夾山蒼翠的森林植被和冬暖夏涼的小氣候,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呈現多種林相景觀。園內群巒疊翠、萬木崢嶸,空氣清新、環境幽雅,以人文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秀美成為江南名勝,是邑郊園型森林公園,2014年被評為「中國AAAA級景區」。

視頻

夾山寺有神秘的傳說 為神秘人布置詭異的四十八座墳 曾挖出人骨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