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空行走第一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列克謝·阿爾希波維奇·列昂諾夫
原文名 Алексей Архипович Леонов
出生 1934年5月30日
克麥羅沃州季蘇利區利斯特維揚卡鎮
國籍 蘇聯
職業 蘇聯航天員

基本信息

  • 中文姓名:阿列克謝·阿爾希波維奇·列昂諾夫
  • 外文名稱: Алексей Архипович Леонов
  • 國 籍: 蘇聯
  • 祖 籍: 
  • 出 生 地:克麥羅沃州季蘇利區利斯特維揚卡鎮
  • 出生日期:1934年5月30日
  • 職 業:蘇聯航天員
  • 畢業院校:茹科夫斯基軍事工程學院
  • 主要成就:第一個太空行走者,兩次"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空
  • 其它作品:

阿列克謝·阿爾希波維奇·列昂諾夫

阿列克謝·阿爾希波維奇·列昂諾夫,(ALEXEI LEONOV) 在1934年5月30日出生於蘇聯克麥羅沃州利斯特維揚卡市,現在是退役的俄羅斯宇航員,空軍將軍。 1960年,列昂諾夫入選蘇聯第一批宇航員的20名空軍飛行員之一。他的首次太空行走原定在「東方11」號任務中,但是,這次任務被取消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首次太空行走在1965年「黎明2」號任務中完成,他在艙外總共活動了12分鐘9秒,成為人類在太空首個出艙活動的人。 當年3月18日,他穿上白色宇航服,首次太空「出艙」,飄出飛船5.3米,這也是安全索的最大長度。他落在飛船的頂部,在那裡停了幾分鐘,最後將自己拉回到飛船入口。

人物生平

阿列克謝·阿爾希波維奇·列昂諾夫Leonov Алексей Архипович Леонов (1934.5.30,克麥羅沃州季蘇利區利斯特維揚卡鎮),蘇聯航天員(1965),第一個太空行走者,兩次"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 (1965.3.23,1975.7.22)。空軍少將(1975),

1934年5月30日出生於克麥羅沃州。1953年參軍。1957年畢業於丘吉耶夫軍事航校,同年年加入蘇聯共產党進入航空部隊擔任飛行員。1960年被選入航天員隊伍。進入茹科夫斯基軍事工程學院深造。1965年3月18日,作為副駕駛和別利亞耶夫共同完成了"上升-2"號飛船的航天。飛行期間,他以驚人的勇氣完成了宇航史上第一次離開飛船進入太空的動作,在太空中渡過了大約24分鐘,其中自由"漂浮"12分鐘,有幾次離開飛船的距離達5米。飛行期間,為研究無支撐空間運動中的生物力學作了初步實驗,試驗了自主式生命保障系統、氣密過渡艙和操縱系統。還探索了在飛船外面進行安裝和拆卸工作的可能性。因完成這次飛行,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1975年7月15日-20日,作為船長參加了蘇聯"聯盟-19"號飛船(隨航工程師是B·H·庫巴索夫)和美國"阿波羅"號飛船的聯合航天。這是航天史上第一次按照"聯盟-阿波羅"計劃進行的重大的聯合科學實驗。它是根據1970年5月24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和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簽訂的為和平目的研究和利用宇宙空間的合作協定進行的。在6晝夜飛行過程中,首次檢驗了靠攏和對接協調吻合設備,實現了蘇美航天飛船的對接和兩艘飛船乘員的相互換乘,進行了聯合科學研究實驗。由於勝利地完成了這次飛行,表現英勇,再次榮獲"金星"獎章。1970-1991年間擔任國際宇航培訓中心副主任。

為表彰列昂諾夫在開發[[宇宙空間方面建立的功勳,蘇聯科學院授予他齊奧爾科夫斯基金質獎章1枚,國際航空聯合會授予他"宇宙"金質獎章2枚。此外,還榮獲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勞動英雄稱號。獲"列寧勳章"2枚,"紅星勳章"和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勳章"各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月球背面一環形山以其名字命名。在莫斯科和他的故鄉克緬洛沃市都有其青銅雕像。 著有:《走向宇宙》(馬雷什出版社,1980年)、《星際生命》(青年近衛軍出版社,1981年)、《宇宙的空間和時間認識》 、《航天員活動的心理特點》。

太空行

1965年3月18日

,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

一項壯舉——成為「太空漫步第一人」。50年後的今天,回憶起那場12分鐘的短暫冒險,他依舊心潮澎湃。

  • 宇宙中的一切過目難忘

今年80歲的列昂諾夫精神矍鑠。時至今日,他依然清楚記得自己擁抱太空的感受。

「地球是圓的。」列昂諾夫告訴記者,從黑暗的太空俯瞰地球,他驚訝地發現,祖國蘇聯清晰可見,「我立刻看到了黑海和克里米亞半島,然後向『左』看到了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還有一小部分意大利。這幅印在腦海中半個世紀的畫面,不是地圖,而是我親眼所見」。

「我還找到了波羅的海和我生長的加里寧格勒灣。」透過護目鏡,列昂諾夫貪婪地觀察着浩瀚的宇宙,「星星圍在我身邊,陽光極其刺眼,光線好像成了身體的一部分。」

「天地間仿佛只剩我一個人,整個世界萬籟俱寂。」列昂諾夫在接受採訪時承認,進行太空行走過程中,絕對的死寂令他心生恐懼。「我可以十分清楚地聽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聲,現在想起這種感覺,我依然感到難受。」

無論如何,這段珍貴的經歷永遠銘刻在了他心中:「每每想起在太空中見到的一切,我就會心跳加速、呼吸困難。」

  • 激烈的美蘇航天競賽

列昂諾夫走入太空的一幕,是美蘇冷戰這部「連續劇」中的一個小高潮。彼時,兩國在各個領域展開了激烈角逐,自然而然地催生了一場「太空競賽」。兩國相繼將各自的人造衛星送入太空後,載人航天便成為它們的下一個目標。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乘坐蘇聯「東方1號」飛船進入地球軌道,成為人類歷史上首位名副其實的宇航員。此後僅23天,美國人艾倫·謝潑德就乘坐「自由7號」重演了加加林的成功。以微小的差距輸給蘇聯,在太空競賽中落後的美國倍感焦躁。

此後不久,華盛頓就公布了「阿波羅計劃」的宏大藍圖;幾乎同時,時任蘇共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也發話,要求蘇聯在航天事業上取得更大成就。隨着美蘇航天競賽趨於白熱化,如何「讓人類像水手遨遊大海一樣徜徉太空」,被雙方決策者不約而同地提上日程。

如今看來,在這場競賽的前半段,蘇聯一度領先。當美國人還在為太空行走做準備工作時,列昂諾夫和同事帕維爾·貝爾亞耶夫就已乘坐「上升2號」載人宇宙飛船飛向了蒼穹。

蘇聯「航天之父」謝爾蓋·科羅廖夫「欽點」了當時剛到而立之年的列昂諾夫,相信他有能力完成太空行走的神聖使命。「在幾次模擬飛行中,我的得分都很高,我還懂得繪畫,這種技能在航天領域並不多見。」列昂諾夫如此解釋自己脫穎而出的緣由。

美國《時代》周刊這樣描述列昂諾夫:「來自西伯利亞煤礦區的他,也許從一出生就註定是個傳奇。」列昂諾夫的媽媽有9個兒女,因此榮獲「光榮母親」勳章。長大後的列昂諾夫早早加入共青團,考上飛行學校,完成了115次跳傘,進而成為蘇聯最早的一批航天精英。

  • 太空漫步背後險象環生

儘管列昂諾夫足夠優秀,但進入太空的實際過程依然充斥着不確定性。在「上升2號」發射前夕,經過18個月強化訓練的列昂諾夫正躊躇滿志,卻得知飛船可能有點問題。此時,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繼續等待9個月,或者坐上有缺陷的飛船「拼一把」。

當時,美國的太空行走計劃已進入最後階段,蘇聯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我們選擇了後者,這與勇氣無關,我只知道自己必須這麼做。」列昂諾夫告訴記者。

1965年3月18日10點整,「上升2號」順利點火升空,不久便進入既定軌道,開始自由飛行。時不我待,全身披掛的列昂諾夫小心翼翼地打開氣閘艙的艙蓋,由一條15.35米長的特製安全帶拴着,踏出了人類邁向太空的第一步。

輝煌壯麗的宇宙讓列昂諾夫有些迷失,而當他冷靜下來,一連串麻煩接踵而至。他發現,出艙後的氣壓差令宇航服急驟膨脹,他說:「8分鐘後,我明顯感到宇航服的變化……我的指尖感受不到手套的存在,我的腳在靴子裡晃蕩,我甚至無法按到相機的快門。」

飛船一點點接近日落軌道,宇航員必須在暗夜降臨前返回。然而,肥大的宇航服將他卡在了艙外。知道時間緊迫,列昂諾夫飛快地計算一番,果斷調低了宇航服內部的壓力。

「所有可能的後果我都知道,可當時的我別無選擇。」列昂諾夫說,按規定,他該向莫斯科地面控制中心報告自己的一舉一動,但為避免引發恐慌,他並沒這麼做,「那種情況下,沒人能幫我。」

好不容易擠進艙門,另一個問題又來了。由於事出倉促,列昂諾夫讓自己的頭,而不是腳先進入艙內,他需要把自己「掉過來」。這個在地球上再簡單不過的動作,到了太空里卻成為嚴苛的考驗——膨脹的宇航服幾乎將船艙塞滿,最後,列昂諾夫只得再次冒險調低宇航服內的壓力,用盡全身力氣,才將艙門復位。

不難想象,短短12分鐘裡,列昂諾夫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和生理壓力。他告訴記者:「我平時很少出汗,但那天我的體重減了5.4公斤,每隻靴子裡灌進了3升汗水。」

即便險象環生,他還是很快忘記了疲憊。因為,飛船里的同伴正興奮地向地球報告:人類已走進太空!

  • 讚美同樣來自對手

邁向太空的一小步有驚無險地完成,接下來該回地球了。列昂諾夫曾著書描述驚心動魄的着陸過程——失重令飛船瘋狂旋轉,定位系統也罷工了,飛船不得不由人工操縱着陸。

最終,他們安全降落在哈薩克斯坦附近的原始森林裡。「我們在森林中等了3天才被救出來。蘇聯電台的報道則稱,我們回到地球後就直接去度假了。」列昂諾夫說。

無論過程如何曲折,列昂諾夫的凱旋意味着,蘇聯先於美國10個星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太空漫步。回到莫斯科,列昂諾夫成為英雄,收穫了震耳欲聾的歡呼和無限的榮耀。

對手也毫不吝惜地將讚美之詞贈予這位遨遊九霄的勇士。美國媒體在1965年的報道中寫道:「列昂諾夫在太空行走了12分鐘,卻為軌道飛行器賦予了終身的壽命」。

在美蘇「太空競賽」的後半程,列昂諾夫沒有再度上天,蘇聯的領先地位似乎也不復存在。美國人後來居上,尼爾·阿姆斯特朗於1969年7月21日將足跡留在了月球。

1970年,曾和列昂諾夫並肩奮戰的貝爾亞耶夫英年早逝,但列昂諾夫依然希望自己能為航天事業貢獻力量。又過了5年,他在美國「阿波羅號」和蘇聯「聯盟號」飛船的聯合飛行中出任指揮官,這是航天領域的首次國際合作,實現了從不同地點發射的航天器在太空中的對接。

這一歷史性時刻,標誌着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的美蘇「太空競賽」告一段落。此後,為表彰列昂諾夫的貢獻,國際航天組織用他的名字,為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

從去年起,因烏克蘭問題而愈發緊張的國際關係令「美俄將重回冷戰」的說法甚囂塵上。然而,當記者問及列昂諾夫如何看待烏克蘭問題時,老人只是平靜地回答:「在宇航員眼中,『邊界』是不存在的,這個詞只存在於政治家腦中,我們看到的只有整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