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淵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太淵穴】經穴名。屬手太陰肺經。出《靈樞.本輸》。別名:大泉、太泉、鬼心。太淵穴的位置:橈動脈搏動處。中醫認為刺激太淵穴有緩解治療嗽氣喘、咽痛、胸痹、腕掌關節痛、無脈症等作用。
穴位含義
肺經濁降的陰液在此匯聚而成小澤。
1.太淵,「太」,大並達到了極至的意思;「淵」,深澗、深洞的意思,此處是指穴位的形態。故名「太淵穴」。
2.太泉,「太」,大也。「泉」,水流、源泉也。本穴位處手內橫紋凹陷處,經水的流行是從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且如瀑布飛落而下,為山上落下之大泉,故名太泉。
3.鬼心」,「鬼」,與神相對,神處為天,鬼處為地,鬼在此代表地部。「心」,內部也,中心也。鬼心之名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流向地之地部。
概況
【取穴】坐位,伸臂側掌,在腕橫紋橈側輕觸橈動脈,從感覺到搏動處稍往橈側移動,至凹陷處[1]。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性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本穴氣血的運行是由地之天部流落地之地部,在由高位流向低位時,經水大部分化為水濕氣態物逸散於天部層次。
【功能作用】散化肺經地部水濕,向天部輸送肺氣。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有止咳化痰,通調血脈的作用
【主治病症】主治咳嗽,氣喘,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百日咳,咳血,唾血,咽喉腫痛,胸痹,胸悶,胸痛,胸背痛,心痛,心悸,噫氣上逆,腹脹,噫氣,嘔吐,嘔血,心絞痛,無脈症,肋間神經痛,臂內廉痛,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手腕痛,手腕無力,半身不遂,肋間痛,掌中熱,目生翳膜,咽干,聾啞,無脈症,經閉,痛經等。
【配伍應用】
太淵穴配列缺穴治咳嗽風痰。
太淵穴配內關穴、神門治胸痛,心悸,心痛[1]。治失眠。
太淵穴配人迎穴治無脈症。
太淵穴配內關穴、四縫穴,治百日咳。
太淵穴配魚際穴、肺俞穴、列缺穴,治咳嗽、氣喘。
太淵穴配豐隆穴、天突穴,治風痰咳嗽。
太淵穴配內關穴、人迎穴,治無脈症。
太淵穴配列缺穴、孔最穴,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胸背痛。
太淵穴配內關穴、沖陽穴、三陰交穴,有益心通陽,祛瘀通脈的作用,主治無脈症。
穴位療法
【針刺】一般直刺0.3~0.5寸,避開橈動脈。直刺0.2~0.3寸,局部有酸脹感。
【艾灸】不宜直接灸。艾條灸3~5分鐘。艾炷灸1~3壯,艾條灸5~10分鐘。注意:不宜瘢痕灸。
【按摩】用拇指指腹用力點揉太淵3分鐘,直至穴位處有酸脹感,能很快緩解咳喘。用拇指及指甲尖掐按太淵,每次1~3分鐘,可預防心肺疾病
視頻
緩解氣喘之法刺激太淵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