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平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平堡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 太平堡

地理位置: 江西省龍南縣市部

耕地集中: 在太平江及三大支流的兩側

海 拔: 1476 m

太平堡明清朝代江西省龍南市八堡之一,位於江西省龍南市南部地區,毗鄰廣東省連平縣與和平縣,現在的龍南市楊村鎮區處於太平堡(包括現楊村鎮、夾湖鄉、九連山林楊、武當鎮部分)區域的中心,距九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10公里,距夾湖鄉 10公里,距武當鎮14 公里,距小武當山省級風景名勝區11公里。耕地集中在太平江及三大支流的兩側。 太平堡區域通行楊村話。[1]

自然條件

太平堡境內丘陵,山脈交錯。沿太平江及其支流兩岸為河谷平地。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山地占面積的77.5%,尤其為低丘,及河谷平地。最高處為九連山黃牛石,海拔1476米;最低處為楊村鎮車田村,海拔310米。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8.5℃,年極端低溫-5.3℃,年端極高溫為37。全年無霜期282天。年降雨量1617.9毫米,雨量集中在4至6月。

經濟文化

太平堡人文氣息濃厚,民風淳樸,物產富庶,明正統五年楊氏之祖楊春秀從龍川瑤溪石圳(今廣東和平縣地)遷入龍南太平建村,故名楊村,明清朝時屬太平堡。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其中有風格個異的客家圍屋引人入勝,令人稱奇,有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大雄偉,氣勢恢宏的燕翼圍,及2001年中央電視台《直播中國》的外圓內方,古樸幽深的烏石圍。另外,建築奇特,古樸莊重的太平橋,詩畫一樣美的山水夾湖,以及省級風景名勝區南武當山,江西九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也是探古尋幽的極好景致。地方民產楊村烏粉,太平水酒,太平香菇等更是遠近聞名,膾炙人口,深受市場歡迎。

民風民情

楊村境內,四周群山,千姿百態,引人入勝。有母豬帶仔峰,游魚戲灘鯉魚寨,有天馬飲泉山,還有撒網捕魚網形崗等景觀。 楊村人的語言、風俗、性格都很有特徵。

楊村話講快了本縣人也聽不懂.據史料載,楊村人的始祖絕大多數是在元代陸續從閩、粵、贛三省各地遷入。既具有三省的共性,又有不同的區別之處。

主要節日

端午節划龍舟,這是中華兒女的傳統節日。在沒有大江、大河的地方,這活動是搞不成的。楊村卻很特別,為此專一開挖一口水面達15畝的大塘,每年端陽節划龍舟就在這口大塘里。從朝拜龍舟、龍舟下水、試演、競賽,要熱鬧一個星期。此項活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已申報。

端午節這天,人山人海,熱鬧空前,觀看龍舟的人達數萬人以上。廣東連平縣、和平縣也有幾百,甚至上千人前來觀看。

名人活動

明代官員王守仁、國民黨將軍葉肇、國民黨贛南專員蔣經國,他們對楊村的山水風光和名勝古蹟倍加讚賞,更對燕翼圍太平橋極為感慨讚美,留有詩文。1941年3月間,蔣經國任贛南專員時來龍南視察。他來到楊村,他主動提出,他吃、住都在燕翼圍

歷史沿革

在《太平堡地方志》里就有這樣一句話:「太平堡太平,天下太平」,這固然有些危言聳聽,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太平堡人的剛烈性格和當時太平堡地區的社會穩定情況。

宋代

翻閱史書,歷史上關於楊村人喜武好鬥的傳說不少,其中最著名有兩則,其一,南宋末年文天祥在贛州起兵勤王,楊村八百弟子急趕部隊,最後全部戰死沙場;其二,一九二六年,定南縣老城二姓發生械鬥,竟然都來楊村雇用兵丁,以致血流成河。

明代

明正德元年,粵贛邊界發生農民起義,幾年後,擴大到龍南,聚眾五千餘人,時時騷擾官府,聲震朝庭,正德七年三月,王守仁奉旨任南贛巡撫,揮軍進剿龍南,一舉獲勝。為了紀念,王守仁命在水口嶺與北嶂之間的水口建「太平橋」,以示天下太平,從此,橋之上游叫楊村河,下游叫太平江。

清代

乾隆初年,粵省鹽務覓選主管官員。燕翼圍第四代孫賴望廷,以武舉棟選衛千總資格,被選任「總典兩廣鹽課」,主管兩廣鹽政鹽稅,助國庫籌餉。

乾隆十九年。其長子賴世枚又以廣東商學貢生資格,經管鹽鐵事務,「經商百粵」,在兩廣沿海十一個碼頭間,往來航運買賣,「熬波煮海六十年」,「義衡萬鎰」。三子賴世權又以武舉棟衛千總在廣西經管鹽鐵。父子三人在兩廣經營生意十餘年後,使賴望廷成為名震江廣的大富翁。

相關視頻

龍南太平堡龍船會熱鬧上演

參考來源

  1. 龍南八堡之一----太平堡,梅州時空 , 201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