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太姥山世界地質、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遺產——太姥山, 面積約60平方公里。巍峨挺拔於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依山。相傳堯時有老母在山中種蘭修道,後人稱此山為太母山。到了西漢,東方朔奉命為天下名山訂正名字,改為太姥山。太姥山以花崗岩峰林洞群為主要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觀於一體,以峰險、石奇、洞異、雲霧多四絕而聞名遐邇,素有「山海大觀」之稱,有詩讚之:「懸崖壁矗千層險,雲霧多變盡奇觀。」 傳說諸仙每年到此聚會一次,故又有「海上仙都」的美名。太姥以花崗岩峰林洞群為主要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包容了山嶽峰崖、溪潭瀑布、山頂泉湖、等風景資源。其中山嶽景區是主體,以峰險、石怪、洞奇、峰巒險峻、怪石嵯峨、岩洞幽致、雲霧繚繞,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四絕名聞遐邇,有着「海上仙都」的美譽。山中360處岩石,千姿百態,肖人肖物,鬼斧神工,栩栩如生,仿佛是抽象派大師的雕塑作品,無不賦予「隨人意所識,萬象在胸中」的想象空間,令人浮想聯翩,目不暇給,尤以夫妻峰、金龜爬壁、九鯉朝天最為著名;峰岩之下有一百多處岩洞,呈「井」字形分布,大洞套小洞,小洞連大洞,洞洞相通,縱橫交錯,曲折幽深,宛如地下迷宮,行進之間,時蹲時俯、時側時爬,妙趣橫生,為天下名山所少有的花崗岩洞群景觀,令人折服嘆止。登臨峰頂,眺望東海眺,星羅棋布的島嶼,風光旖旎的海灣,千點風帆,萬頃碧波,盡收眼底,正是一幅恢弘壯大的「山海大觀」圖。[1]
最為著名;峰岩之下有54峰,24洞,10岩9泉,3溪2瀑,特別是據有各種民間傳說的象形景石多達360處,誠可謂石景林立,生動逼真美麗的石景,系山石、峰岩所構成。例如,「九鯉朝天」一景,系9塊天然巨石,酷似 9條鯉魚,昂首朝天,口噴水沫,散落山谷,幻景成為濃霧,瞬變輕雲。在眾多的峰石下面,藏着眾多山洞,這些山洞前後上下,形態各異。一線天洞狹長冷峭,上漏一線天光。滴不洞,水聲叮噹,如奏木琴。還有三聲應,七聲應等回音谷,令人神秘莫測。登上太姥山制高點天門嶺,更是別有山水情趣,溪水流緩,山花似錦。站在天門嶺,極目東海,天海一色,大小島嶼盡收眼底。近年新建國內第一座室內觀日台,擁有高倍望遠鏡設備。在室內,東可望茫茫海天,北可望南雁盪山,南可望台、澎諸島,西可望青山疊翠。
太姥山奇峰簇簇,千姿百態,幻美神奇,有的像孤峭的天樁,有的似尖削的竹筍,有的似傳說中的人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覺。映入眼帘的便是夫妻峰,山峰上一對巨石相向而立,似一對久別重逢、緊緊相偎的情侶在談情說愛。一會兒,縷縷薄霧飄逸而過,似潔白婚妙披在夫妻峰上,若隱若現。興國寺遺址,但見山峰似一群神仙同登宮闕,人稱十八羅漢峰,惟妙惟肖,十分有趣。登上紫煙嶺觀鯉亭面向西北眺望,遠處山峰似九條大鯉從水中躍向天空,活蹦亂跳,這便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
太姥山雄峙於東海之濱,山海相依、傲岸秀拔,素有「山海大觀」、「海上仙都」之美譽。是一處以花崗岩峰林岩洞為特色,融山、海、川、島,風景名勝區,以花崗岩峰林岩洞為特色,融山海川島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包含山嶽景區、晴川海濱、福瑤列島、九鯉溪瀑四大景區和畲寨、古民居兩處獨立景點,遊人至此可感受「山海川島」之靈韻,解讀「世界地質公園」之神奇。
風景名勝區的精華所在,遊覽面積約246平方公里,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四絕名聞遐邇,山中360處岩石,肖人肖物,鬼斧神工;峰岩之下有百多處岩洞,呈「井」字形分布,洞洞相通,縱橫交錯,曲折幽深,宛如地下迷宮,為天下名山所少有的花崗岩洞群景觀,令人折服嘆止,觀賞面積92.02平方公里、保護面積200平方公里,擁有太姥山嶽、九鯉溪瀑、福瑤列島、晴川海濱四大景區和瑞雲古剎、翠郊古民居兩處獨立景點,「一線天」別具特色,「不鑽一線天,美景丟一邊。」「一線天」長60多米,高40多米,洞內道路高低寬狹,曲折盤旋,「俯臥撐」出洞口又有一石稱「卡脖子石」,福成寺,、三折腰、七星洞,登上紫煙嶺觀鯉亭。不禁想起:「江山如此多嬌,令無數英雄競折腰」的佳句。七星洞上方有七石閃在兩壁之間,宛如七顆星星鑲嵌在天空,讓人嘆為觀止,雲霧多四絕,為世人所稱道。[2]
景區介紹
仙台遊覽區
世人稱太姥山為「海上仙都」,是因為傳說中的東海諸仙每年都要在此相聚,迎仙台便是太姥娘娘迎接諸仙的地方,這裡的海拔恰好是666米。迎仙台是欣賞太姥山的肖形景觀要在集中處,四周各式各樣的肖形景觀,宛若隨意擺設抽象派雕像藝術大師的巨型作品,形神兼備,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正面九鯉峰方向有夫妻峰、迎仙峰、仙人鋸板等景觀,右側烏龍崗方向有仙翁對弈、龜蛇相會、金犬望榕、石觀音等景觀,左側葫蘆洞方向有金貓撲鼠、鄭王點兵、玉兔聽潮、蹲猴望海、麒麟長嘯等景觀,幾乎每塊石頭都可找到貼切的名稱。七星洞、紫煙嶺,一線天到一片瓦,葫蘆洞、將軍洞。觀賞太姥山雲霧自然景觀霧幻是太姥山四絕之一,太姥山面臨東海,受海洋氣候的影響,一年中竟有120個霧日。這下面峽谷,直達平原、大海。「海上生雲霧,雲霧入峽谷。滔滔涌無聲,險峰不可數。天地重渾沌,何處尋盤古?欲作神仙遊,請君上太姥」。「迷茫兮煙濤,掩映兮岩阿。唯雲海兮浩渺,益想見太姥之嵯峨。」變化莫測的雲霧給太姥山增添了靈氣和仙氣。太姥山雲霧有時如浩蕩的海洋,波濤浪涌;有時又如紗似絮,飄飄幻幻,仿佛石在動、峰在移,讓人飄飄欲仙,如痴如醉。
九鯉峰遊覽區
「九鯉朝天」景點,拍掌稱絕,山之美不僅在峰,巧石星羅棋布,處處是景,步換景異,妙趣橫生,可稱得上「大自然的藝術殿堂」。國寺沿薩公嶺、目不暇接之感,無不讚嘆大自然的造化神工:「仙人鋸板」、「金龜爬壁」、「金貓撲鼠」、「玉猴照鏡」、「玉兔聽潮」等奇石景觀,栩栩如生,各呈姿態,靜中有動,似動實靜,給天姥山平添了盎然生氣。置身其中,使人陶醉。山中石壁上的題刻:「太姥無俗石,個個似神工,隨人意所識,萬象在胸中。」真是畫龍點睛之筆,天姥山奇特的石景神韻勾畫得淋漓盡致,。稱得上是天然迷宮。這些奇洞皆由裂隙交加,大石滾疊而成,形成大洞藏小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曲折幽奇,有的向低處延伸,可通海面;可達山頂;有的峭壁夾巷,見天如線;有的洞室空曠,峰石崢嶸見長,集峰、岩、洞於一體,最具太姥特色。可從迎仙台沿着雲標石旁的嶺道過「文官落轎,武官下馬」的三伏腰、終年滴水不斷的滴水洞到南天門,亦可從一片瓦穿通天洞或從香山寺穿南天門洞直抵南天門。站在兩扇陡峭岩壁對峙的南天門,可遠眺海市蜃樓般的香山寺,仰觀沙彌拜月、觀音坐蓮。隨後,穿過頭頂搖搖欲墜圓石的七星洞,沿着雲蒸霞蔚的紫煙嶺,沿途可賞傷心岩、姜太公釣魚、無領西服、南瓜峰等景觀;到回音廊,可一呼三回應;抵觀鯉亭,可近距離欣賞九鯉峰、二佛談經石;然後繼續向上,登頂摩霄峰、白雲寺。
太姥娘娘雕像遊覽區
太姥娘娘 系古越人始母。得到仙人指點,修練成正果,於家歷七月七日乘九色龍馬羽化升天,百姓奉為神明,曰聖母,成為閩地第一位女神;雕像由288塊花崗岩組成,疊高18層,高20.88米(含基座),台階的台數、級數,都暗合道教所推崇的數字「九」。雕像造型以方中有圓,以方為主的形調吸收了北魏石石窟雕像的秀骨清相的特點,揉進少許盛唐時代人物面部的豐潤,同時從大量漢俑中吸取其造型單純、簡潔之韻味,使得雕像美得敦厚、祥和、仁慈和智慧。其動態狀為迎海風而徐徐前行,頭略略低垂,慈目微啟,時時關注着山下芸芸眾生。左臂彎起,指擎靈芝,給人間灑下關愛。右手執拂塵,欲將天下瘴氣迷霧掃盡。
香山寺遊覽區
山西南部,為太姥娘娘得道升天的地方,是一處以幽取勝的佳境。擠過僅可容一人側身而過的一線天洞,穿過白馬洞,便到一片瓦。到此,可邊聽太姥娘娘升天故事邊賞金龜爬壁、金雞報曉等景觀群,可到堯封太姥舍利塔、太姥聖殿憑弔閩越第一女神,可歇腳太姥娘娘修道的鴻雪洞用丹井水泡一壺太姥娘娘傳下的綠雪芽茶。漢白玉五百羅漢堂香山寺,蘭花盛開時暗香涌動,故而得名。香山寺始建於明朝,大雄寶殿前有犀牛望月石,上有翁同龢題寫的對聯;五百羅漢堂內的羅漢均為緬甸漢白玉精雕細琢而成,為國內一絕;九鯉湖小巧玲瓏,倒映着九鯉奇峰,湖光山色,是風光攝影的絕妙點;蝙蝠洞內聚集着長千上萬隻蝙蝠,還有泉水和海洋貝類化石;青龍谷長三百米,內藏着奇石怪洞、綠樹雜花,是一個清幽無比的神話世界,尚未開發;登陀九嶺可直抵紫煙嶺,其盡頭懸崖邊上有相傳是容成子驅石所架的御風橋,橫跨於深谷之上,可近觀九鯉朝天奇景;穿南天門洞可直抵南天門,洞內樹藤纏繞,曲折崎嶇,趣味無窮,湖水漫過溢洪壩,形成如珠似玉的水簾。背面的十八羅漢岩倒影湖中,波光粼粼,遊人在壩頂的迴廊漫步,如入仙景。每年的春夏兩季,四周開滿五色杜鵑,奼紫嫣紅,更令人流連忘。文革伊始。
平興寺遊覽區
「佛國海天」僧眾由青藏法師為首創辦佛教徒茶場。十餘名僧人於此結茅而住,墾荒種植,從未間斷。禮請世行法師移錫於此,因平地而起,故名「平興寺」,教通諸宗、行依律儀、修歸淨土為宗旨。十方衲子聞訊踏至而來,依止修學。參學問道者慕名而至,人數日增,無法安僧以供修學。於是1998年,再度擴建五觀堂、淨業堂、雲水堂、尊客堂等。2000年初,為排除老年僧人後顧之憂,使其安度晚年;又病苦僧眾可以臨時安置,以調節身心,故新建如意寮、念佛堂、住靜關房,妥善安處老年僧人和專精修持者。同時,一座四層重樓偉閣,分別為法堂、學戒堂、普隱堂、藏經閣,巍峨壯麗,氣墊恢宏。
國興寺遊覽區
國興寺遊覽區。在景區廣場可仰望太姥山標誌景點夫妻峰和峰林奇觀十八羅漢岩;沿着右側步游道向前走幾步,就到國內絕無僅有的唐朝七級八角實心石塔楞伽寶塔,以及建於唐乾符年間的國興寺遺址;記載:"國興寺建自乾符,遺址沒蒿萊,石柱數十,縱橫傾仆,唯中殿尚屹立。而石柱礎欄盾,遍鏤花卉物類。意當年宏麗,當不知黃金布地作如何供養也。"可以想象當年的國興寺規模宏大,而且精雕細刻,十分瑰麗。遺憾的是該寺在宋淳佑甲辰年間(公元 1244年)被大火燒毀。目前所看到的廟宇,屬現代建築,廢墟上還豎立着七根大型石柱,四周還散臥着數以百計的石柱、石雕、石井、石槽、石刻等。國興寺的興廢,前人無不感嘆。"善繪名山辛子言,黃金布地始開元。如來不散諸天雨,誰向祗陀太子園。擾傳金版署乾符,香積廚中長綠蕪。石柱空留三百六,誰將紺碧監浮圖。
福瑤列島
太姥山嶽景區隔海相望,與大陸最近處僅3海里,由大嵛山、小嵛山、鴛鴦島、銀嶼、鳥嶼等11個島嶼和9處岩礁組成,總面積24.5平方公里。古稱福瑤列島,意即「福地、美玉」,相傳是由西王母送給東海龍王的蟠桃變成的。其中,大嵛山島因擁有「海上天湖、南國天山」而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個島嶼之一;小嵛山島沿岸因被海水沖刷風化,基岩裸露,礁石林立,海蝕地貌十分突出,構成奇特的景觀;鳥島海拔僅50米,島上植被茂密,棲息着成千上萬隻海鷗和其他候鳥,乍然飛起,十分壯觀,龍潭湖仰觀烏龍崗奇峰及其水中倒影,登觀霧崗做一回騰雲駕霧的活神仙;穿過掛滿紫藤的綠色長廊,登上中國近代海軍的開創者薩鎮冰捐建的1.5公里長薩公嶺,沿途林木參差,山花爛漫;到涌翠亭,可近觀夫妻峰,眺望元寶石,駐足欣賞「太姥無俗石」摩崖石刻和海浪石;再走不遠,便到素有天然空調美譽的柳杉坪,之上就是迎仙台。此處海拔恰好是 666米處,是一處絕佳的觀景處。
景區氣候
太姥山所在的寧德地區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具有山地氣候、盆谷地氣候等多種氣候特點,春夏雨熱同期,秋冬光溫互利,光能充足,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4-19℃之間。每年的4月至12月是最佳旅遊時節,如果想觀賞太姥山的紅葉最佳時間為11月下旬:景區西南側霞浦縣境內楊家溪盡頭處的渡頭,有兩片面積為250畝的天然楓樹林。林邊河湧上夾有面積百餘畝的荻花灘,每年秋末初冬,楓林紅透,而荻花則一片雪白,別有情趣。兩片楓林間的古榕樹林更是盤龍交錯,各顯姿態,面臨東海,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6℃,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年四季皆宜、休養,是理想的旅遊、度假、避暑之勝地「一線天」別具特色,「不鑽一線天,美景丟一邊。」「一線天」長60多米,高40多米,洞內道路高低寬狹,曲折盤旋,「俯臥撐」出洞口又有一石稱「卡脖子石」,福成寺,、三折腰、七星洞,登上紫煙嶺觀鯉亭。不禁想起:「江山如此多嬌,令無數英雄競折腰」的佳句。七星洞上方有七石閃在兩壁之間,宛如七顆星星鑲嵌在天空,讓人嘆為觀止。[3]
歷史介紹
漢時,武帝命東方朔授天下名山,東方朔欽服於太母山的壯麗和聖母的威靈,於摩霄峰下巨石上揮指寫下「天下第一山」五個大字,奏明武帝,冊封太母山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改「太母」為「太姥」。從此,聖母遂稱太姥娘娘。至今,一片瓦景區還完好地保存着太姥娘娘塔墓,其碑正面刻有唐玄宗賜題的「堯封太姥舍利塔」七個字。
唐玄宗時,都督辛子言入閩赴任,船經東海,突遇風浪,幸得太姥山神示夢而獲救,大為感激,繪圖呈奏皇上。唐玄宗置圖花萼樓,宣示靖王、宰輔,敕有司春秋致祭"。至乾符四年,僖宗敕建國興寺於太姥山。寺院規模宏大,有 360根石柱,柱礎欄盾遍鏤人物、鳥獸、花卉。
唐玄宗年白雲禪寺(摩霄庵)、國內現存最早的摩尼教遺址摩尼宮,還有美女獻花、石船等景觀。白雲禪寺周邊,有東方朔所題的「天下第一山」等摩崖石刻,有流米洞、金蟾含錢樹等景觀。摩霄峰旁,就是太姥山最高峰覆鼎峰,建有觀日台。遊覽完此處,可沿天門嶺往天門寺方向繼續遊覽,或從到烏龍崗體驗太姥山的峰險。
明朝,原名"妙香庵"。臥在大雄寶殿前這塊巨石活象犀牛望月,牛頸有一天然岩洞,叫犀牛洞,佛堂就建在犀牛洞內。明朝進益禪師曾修持於此洞中。該寺擴建於公元 1980年,寺內包括太姥娘殿、大雄寶殿、犀牛洞、觀音樓、地藏殿等築物,琉瓦斗檐、雕樑畫棟。因香山寺周圍的山谷生長着眾多的蘭花,每到花開時節,那幽蘭香氣隨陣陣清風,飄散開來,把整座山都給香遍了,故而得名香山寺。犀牛洞洞口岩壁上刻有一幅對聯,大家不妨去欣賞一下。這幅"秀句滿江國,芳聲騰海隅"的二對聯,乃是清朝戶部尚書,同治、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所題。翁同龢是清末維新派人士,光緒戊戌變法後被罷職歸鄉,卒後追溢為"文恭",以書法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