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天奪之魄,漢語成語,拼音是tiān duó zhī pò,天奪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離死不遠。 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

目錄

成語出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晉書·溫嶠傳》:「天奪其魄,死期將至。」

成語用法

作賓語;指臨死

【示例】

宋·秦觀《進策·邊防上》:「天奪之魄,自干誅夷。」

成語辨析

【相近詞】 天奪其魄

解釋

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成語故事

公元前594年,狄人(赤狄)丞相豐舒執政後殺了他的國君潞子嬰兒的夫人,又傷了潞子的眼睛。潞子的夫人是晉景公的姐姐。因此,晉國在同年夏季出兵攻打赤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即滅了赤狄。

豐舒逃亡衛國,衛國人怕殃及自己,把他縛送晉國,晉景公下令把他殺死。晉國派大夫趙同(趙國國君的先人)去向周朝的天子進獻俘虜的狄人。趙同依仗晉國強大,對周天子表現得很不恭敬,很傲慢。

周天子的兒子劉康公看了很不高興,罵道:「不及10年,原叔(即趙同)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意思是說,要不了10年,趙同必定遭到大禍,老天爺已將他的魂魄奪走了。「天奪之魄」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已離死期不遠了。 [1]

視頻

晉國成語故事——天奪之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