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仙子·走馬探花花發未(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仙子·走馬探花花發未》

作品名稱:《天仙子·走馬探花花發未》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天仙子·走馬探花花發未》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約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十月。上片寫尋花,以喻張先千方百計物色美妾。下片寫面對花,說明張先買妾如願以償,而其妾則很可悲。

原文

譯文

乘着奔跑的馬來看花開了沒有,人和天地迫切地等待花開不容易,打發蜂婢鶯使千方百計、不厭其煩的來回探看,人們扳手指計算,再過幾天到清明、穀雨時就該看見花了,但到時候仍看不見花呢?

盧郎到了老年還多情,一夜之間就用剪刀把剛開的花減掉,在酒宴前還要面對着斷腸花,人會流淚,花也不想被人摘去,到了第二天酒醒的時候就會看見花已經落了一地。[2]

創作背景

張先是北宋詞壇名家,亦富詩才。晚年與通判杭州的蘇軾有交往。蘇軾《詩集》卷十一有詩《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一首,用張子野的故事諷刺張先晚年買妾,詩編在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十月,本詞應當與詩作於同時。[3]

賞析

上片寫尋花,以喻張先千方百計物色美妾。詞中作者純用比興,沒有用一字道破張先物色美妾這件事實。那個「走馬採花」者,即指積極物色美妾人選的張先。「千回來繞百回看,蜂作婢。鶯為使」。則寫張先的千方百計與不厭其煩。這些比喻性的敘寫,很有些漫畫化,帶有某種諷刺意味。此外,說出「人與化工俱不易」這樣的冷唆語,對「穀雨清明」這種花開時節,又說是「空屈指」,清明、穀雨時本來是鮮花盛開的時候,然而這個季節卻看不到花,體現了作者這一現象的惋惜之情,其中也不無譏嘲的成分。

人的「不易」,表現於「走馬」來探,在「屈指」計算哪天是清明和穀雨。化工的「不易」,表現於打發蜂婢鶯使千繞百看。這裡置「穀雨」於「清明」之前,是為了適應詞的平仄規律,《天仙子》第六句的前四字必須是先兩個仄聲、後兩個平聲;「穀雨」是仄聲,「清明」是平聲,所以說「穀雨清明」而不說「清明穀雨」。

下片寫面對花,說明張先買妾如願以償,而其妾則很可悲。在寫法上也略有變化,除了比喻之外,還用了典故。以「白髮盧郎」這一典故暗寫張先老年娶妾,實在貼切不過。「情未已」三字,是貫穿全詞的線索,它與「白髮」形成對照,同樣暗寓譏諷之意。「一夜剪刀收玉蕊」一句,緊承前句,固然寫出張先買妾如願之事,也暗含作者對鮮花受摧折的惋惜。以下用「斷腸紅」、「人有淚」、「花無意」等意象,略帶悲劇色彩,似乎更鮮明地表現了作者對受害女子的深切同情,客觀上也多少增強了對封建制度下不相稱的婚姻的諷刺力量。

此詞詠的是好容易盼到花開,開的花卻被一個老翁剪去,糟蹋了花。上片寫人們盼花開的心切,下片寫花被糟蹋以後人們的難過。實在當是惋惜一個少女被一個全不相稱的人霸占。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