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足石刻博物館位於重慶市。大足石刻始建於初唐,至兩宋時期達到鼎盛。博物館於2011年4月18日舉行奠基儀式,2015年6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前的廣場上,聳立着高達19.6米的石質經幢。在其10層造像之中,精細雕刻了金剛、飛天、天龍八部、八大天神、金翅鳥部、萬佛等大足石刻造像元素精華。據了解,大足石刻博物館主體為仿古設計,建築中大量採用古建築木質構件和結構,於2012年開工建設。博物館陳展面積近5000平方米,包含中國佛教藝術陳列廳、大足石刻藝術陳列廳、石質文物保護技術展示廳等陳列展覽館,以及配套展示館、石質文物保護中心等項目。2020年,大足石刻博物館入選「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
基本介紹
重慶大足石刻博物館於2011年4月18日舉行奠基儀式,大足石刻博物館占地約100畝,預計投資2.9億元,將修建中國佛教藝術陳列廳、大足石刻藝術陳列廳、石質文物保護技術展示廳等陳列展覽館,以及配套展示館、石質文物保護中心、民間雕刻藝術品陳列廳等項目。建成後,該館將以大足石刻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利用為主體,採用數字化[1]、虛擬成像、多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更充分地展示大足石刻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博物館內,還將建環幕電影廳、4D電影院,身在其間,你能身臨其境地接觸到逼真的模擬石窟。大足石刻博物館是重慶市「十二五」期間重點打造的重大文化設置。
歷史沿革
大足石刻始建於初唐,至兩宋時期達到鼎盛,其5萬餘尊石窟造像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較高水平,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1992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足石刻博物館於2015年6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近500件珍貴石質文物將首次全景展現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藝術魅力。
建築布局
主體設計
博物館前的廣場上,聳立着高達19.6米的石質經幢。在其10層造像之中,精細雕刻了金剛、飛天、天龍八部、八大天神、金翅鳥部、萬佛等大足石刻造像元素精華。據了解,大足石刻博物館主體為仿古設計,建築中大量採用古建築木質構件和結構,於2012年開工建設。博物館陳展面積近5000平方米,包含中國佛教藝術陳列廳、大足石刻藝術陳列廳、石質文物保護[2]技術展示廳等陳列展覽館,以及配套展示館、石質文物保護中心等項目。
主題藝術展覽
博物館主題藝術展覽《藝術涅盤——大足石刻展》共分為魅力、傳承、圓融、流響、保護、重生、寶藏七個單元,通過大量文物、資料、圖片、影像,全面展示石窟藝術從印度到大足的發展脈絡、大足石刻在石窟藝術中國化進程中所開創的典範之美以及大足石刻的研究保護歷程。
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長劉賢高說,博物館建成後,過去藏於文物庫房中和散落於寺院裡的原雕造像被集中收藏展示,遊客可以在展廳中看到過去難得一見的文物,其中超過半數的展品是首次向公眾展出。
視頻
大足石刻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數字化?如何理解數字化轉型?,搜狐,2021-02-25
- ↑ 石質文物保護有哪些相關標準?|博物館展櫃資訊 ,搜狐,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