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規模國土綠化技術應用案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大規模國土綠化技術應用案例《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總體規劃》於2019年應用於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清水河縣受自然條件的制約,部分山地石多土少,幼苗生長慢,抗乾旱、鼠兔害的能力弱,新增造林存活率較低,且管護和撫育制度不完善、管護資金較少,較難滿足撫育管護需求。

現有宜林地立地條件差,推進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縱深發展的難度較大;造林綠化資金投入總量不足、標準偏低,林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為此,完成了清水河縣大規模國土綠化[1]行動總體規劃。

二、主要解決的問題

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將會大面積增加生態資源總量,持續加大以林草植被為主體的生態系統修復,有效拓展生態空間;大幅度提升生態資源質量,着力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和林地、草原生產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保護好現有生態資源,全面加強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保護,夯實綠色本底,築牢生態屏障。

三、技術要點

該技術採取「宜綠皆綠,宜林皆林,提質增效,系統規劃」的方法,山上治本與身邊增綠同步發展,精準提升現有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低質低效林,全縣行政範圍內宜林荒山全綠,已綠荒山皆林。

為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完成荒山荒地大規模造林、低質低效林精準改造、豐富綠化層次、種植優勢特色經濟林、建立良性草地生態系統。用到的技術主要是:

研製智能手機/平板測樹超站儀及電子林木探測儀,實現樹種、樹木中心位置、胸徑、樹高、年齡、生長量及林分密度、樹種混交比、平均胸徑、平均高、蓄積量等App精準測計算。無人機森林經營系統可以自動創建林場3D實景、區域小班、自建小班屬性數據庫,依冠型、冠徑、圖像分割原理反演樹種、胸徑、樹高、密度及林分蓄積,並依據智慧林業平台功能模塊實現森林結構最優化調整。

創建無林地營造理想林技術方法,實現無林地最優樹種結構、樹種齡級、樹種收穫配置。針對多數造林模式無法永續經營的難題,無林地造林技術是以最大密度理論為依託,以地塊為單位綜合分析研究區立地環境因素,在適地適樹的前提下配置適宜的混交比,設計最優初植密度,以樹木生長時間為經營年表規劃依據,設計不同生長階段不同徑階間伐、補植等經營方法,實現森林的永續經營,充分發揮林地的生產和生態效益。

創建人工純林改造為理想林技術方法,實現低質低效純林的有效改造管理。針對國內多數純林同齡造林所造成的生態抗逆性差、生長量低下的問題,研建人工純林改造為理想林技術方法,依據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優勢樹種與混交樹種、中國主要喬木樹種生長模型與降雨量模型解算各樹種各徑階的生長時間與理想密度,並且在各徑階生長時間節點上進行間伐與補植,直到森林結構達到理想分布狀態,實現穩定的胸徑、穩定的密度、穩定的年度生長量、穩定的採伐量,充分改善森林質量,提高森林生產力,保持森林的健康、穩定和異齡混交的狀態,使森林資源實現永續利用。

四、應用成效

通過該技術支持,據估計,清水河縣大規模國土綠化各項工程實施後,到2025年,全縣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功能進一步增強,將增加森林1.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2%,林木蓄積量約為158.4萬立方米,提供1萬就業崗位,林產業覆蓋農戶4萬戶。

到2025年清水河縣森林生態效益價值總和約為132.7億元(未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算為現值),新增生態效益價值近7.7億元。

重點國土綠化工程項目的實施,一方面將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果品生產帶動果品加工業、運輸業發展,森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等,對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2]」問題意義重大。另一方面通過村屯綠化、道路綠化等,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有利於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

五、適用範圍

適用於需要退耕還林還草、防治荒漠化、草原保護與修復的地區,特別是三北等防護林地區以及國家儲備林建設區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