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補缸》,時劇小武戲。
劇目介紹
崑劇《大補缸》源出明萬曆年間無名氏《缽中蓮》傳奇第十四出《補缸》,清代民間藝人改制為「時劇」,乾隆時《燕蘭小譜》詠京中昆伶唱《補缸》云:「吳下傳來補破缸,低低打打楊枝腔。」可見此劇是從蘇州昆班傳到南北各地的。如果只演旦、丑小段戲,則稱為《小補缸》。
舊時溫州昆班常演此劇。其情節是:旱魃殷鳳珠為逃避雷公追擊,用死人食罐煉成黃磁缸以遁身,自稱王家莊的王大娘,為巨靈神識破將缸撞壞。王大娘四處尋覓補缸匠,觀音遣土地裝作補缸人,在修補時故意失手將缸打碎。旱魃現形欲害土地,觀音召來天兵天將將旱魃斬殺。此劇為武戲,臉譜頗怪誕,演出全用真刀真槍,以武術套路開打,武器碰擊能現火花。溫州昆班大都將此劇作為過台基之前的壓軸戲,劇終時台上插滿刀槍,觀眾自動湧向台前,驗看演員身上無傷,這才滿意離去。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漢族民間藝術。這種綜合性不僅表現在它融匯各個藝術門類(諸如舞蹈、雜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還體現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藝術上。各種不同的藝術因素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通過演員的表演實現戲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1]、打在演員身上的有機構成,便是戲曲的綜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唱,指唱腔技法,講就「字正腔圓」;念,即念白,是朗誦技法,要求嚴格,所謂「千斤話白四兩唱[2]」;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動作,是在中國傳統武術基礎上形成的舞蹈化武術技巧組合。這四種表演技法有時相互銜接,有時相互交叉,構成方式視劇情需要而定,但都統一為綜合整體,體現出和諧之美,充滿着音樂精神(節奏感)。中國戲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戲劇形式。
視頻
大補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唱念做打中做指的是什麼,吾愛詩經網,2021-03-26
- ↑ 什麼是千斤話白四兩唱? ,搜狐,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