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衛·勞普

圖片來自Nature

出生    1933年4月24日

逝世    2015年7月9日(82歲)

母校    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

研究領域  古生物學

大衛·勞普David M. Raup )(1933年4月24日-2015年7月9日),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是一名美國古生物學家,曾任教於加州理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羅徹斯特大學芝加哥大學。是位打破傳統且有影響力的古生物學家。

目錄

家庭背景

父親(Hugh)是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哈佛大學的植物學教授,也是生態研究機構哈佛森林的長期負責人。 母親露西(Lucy)是一位研究地衣的老師。

簡歷

於1953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獲得地質學學位。在哈佛大學Bernard Kummel 一起攻讀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研究生,專注於海膽,在加州理工學院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紐約的羅徹斯特大學教授古生物學。

於1978年移居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擔任地質學主席,並於1980年成為科學系主任。幾個月後,他意識到錯誤讓自己調到一個幾乎沒有積極參與研究的職位。花了兩年時間才搬回芝加哥大學,在那裡勞普建立了一個至今仍然存在的充滿活力的古生物群落。

在馬薩諸塞州伍茲霍爾的海洋生物實驗室,他與Daniel SimberloffStephen Jay GouldThomas Schopf 和後來的 Sepkoski 合作,探索了進化枝多樣性模式的隨機模型,一組相關生物中的分類群數量。與適應性選擇導致進化趨勢的普遍觀點相反,該小組的結果表明,不需要對不同生物群隨時間的增減進行適應性解釋。

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工作始於 1980年代。1984年他和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大學的同事傑克·塞科斯基(Jack Sepkoski)分析了塞科斯基費力地編制的海洋科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出現的記錄(後來擴展到)。他們確定了一個2600 萬年的滅絕高峰週期。

他們1984年的論文(D. M. Raup & J. J. Sepkoski Jr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1, 801–805; 1984) 引發了關於該模式的潛在外星原因的廣泛猜測。在1980年在墨西哥發現希克蘇魯伯小行星撞擊坑之後,這並不奇怪,這與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有關。挑釁性週期性滅絕假說的地位仍未得到證實,儘管勞普仍然相信它基本上是正確的。

1971年,他和古生物學家史蒂文·斯坦利 (Steven Stanley) 出版了《古生物學原理》(W. H. Freeman),這本教科書與現有的古生物學著作截然不同,但不確定是否有人會將其用於課堂教學。但是最好的教科書有助於編纂新興領域,這兩種版本(1978年的第二個版本)教了好幾代學生。

Raup寫了兩本暢銷書,The Nemesis Affair (W. W. Norton, 1986) Extinction (W. W. Norton, 1991),其中他描述了大規模滅絕對進化變化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他的觀點,即大規模滅絕可能是運氣不好而不是基因不好的結果。[1]他的成就得到了無數榮譽的認可。

1994年退休[2]小行星9165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3]

2015年7月9日因肺炎逝世,享年82歲。[4]

視頻

The 6th Mass Extinction

參考文獻

  1. Extinction: Bad Genes or Bad Luck? ,David M. Raup (Author),出版日:11月17日1992年
  2.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Union (I.P.U.). Westermann, G.E.G., 編. Directory of Palaeontologists of the World (excl. Soviet Union & continental China)   2. Hamilton, Ontario: McMaster University. 1968: 93 [January 17, 2017] –通過Internet Archive  . 
  3. Schmadel, Lutz D. (9165) Raup. Dictionary of Minor Planet Names – (9165) Raup.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7: 681. ISBN 978-3-540-00238-3. doi:10.1007/978-3-540-29925-7_7397. 
  4. David M. Raup, Who Transformed Field of Paleontology, Dies at 82,The New York Times,15Jul201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