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蒜紅根腐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蒜紅根腐病

大蒜根腐病
原圖鏈接

大蒜染病後,根及根頸部變為粉紅色,地上部無明顯症狀。生長後期,生長有些不良,下位葉變黃或枯死,這時往往已感染病菌。病株根局部或整體變為紅色,或者腐爛、或者萎蔫,根須腐爛脫落,根量減少,莖盤肥大。該病害呈慢性症狀植株頂端受害不明顯,但鱗莖變小,染病根逐漸干縮死亡,新根不斷染病,也不斷地乾枯,影響鱗莖生長發育。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大蒜紅根腐病

病原中文名:洋蔥(棘殼孢)紅根腐菌

大蒜根腐病
原圖鏈接

病原拉丁學名:Walker et Larson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為害部位:根及根頸部

為害症狀

大蒜染病後,根及根頸部變為粉紅色,地上部無明顯症狀。生長後期,生長有些不良,下位葉變黃或枯死,這時往往已感染病菌。病株根局部或整體變為紅色,或者腐爛、或者萎蔫,根須腐爛脫落,根量減少,莖盤肥大。該病害呈慢性症狀植株頂端受害不明顯,但鱗莖變小 ,染病根逐漸干縮死亡,新根不斷染病,也不斷地乾枯,影響鱗莖生長發育。

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器球狀,褐色,散生,其孔口及孔口周圍生多數剛毛。剛毛暗褐色,具多個分隔;分生孢子梗線形細長,基部分枝,無色,具多個分隔;產孢細胞短,無色,從孢子梗橫隔之下生出,瓶生式內壁芽生產孢;分生孢子單孢無色,表面光滑,直,圓柱形。

傳播途徑

病菌長期在土壤中習居和越冬,遇有範圍較大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即可發病和擴展。病菌在25~30℃下發育最為旺盛。除大蒜外,還侵染洋蔥大蔥韭菜等多種作物。病根上的厚垣化菌絲殘留在土壤中,構成下茬作物的侵染源。 該病害為土壤傳染型病害,連作年數越長為害越大。

發病原因

大蒜的根腐病主要發生在播種時期,引起根腐病的主要原因大致是選種不慎、*壤未經消毒等原因。另外七八月分高溫高濕天氣的影響以及栽種*壤連年重茬導致病菌感染也容易引發大蒜的根腐病。 在大蒜的發病初期會從根尖開始腐爛,而後次生根相繼腐爛,最後導致植株連蒜母一起腐爛,腐爛處有惡臭味,並引發地蛆及其他寄生性害蟲。 [1]

發生規律

大蒜根腐病屬細菌性病害,主要影響發病的原因是溫度和濕度,適宜發生在4-39℃範圍內,溫度高、濕度大發病重,大蒜根腐病一般在出苗後2-3葉開始見病,翌年2月中下旬為發病高峰期,3月為發病末期。

易引起大蒜根腐病的原因主要有選種不慎、未進行土壤及種子處理等,一般來說大蒜早播田發病重於晚播田,在出現連續陰雨天的時候,還會導致土壤濕度大,病菌繁衍活躍,擴散蔓延快。 [2]

防治方法

防治大蒜的根腐病首先就要從播種管理開始做起,播種的適宜溫度最好保持在18-20℃,若是在寒冷地區則要結合天氣變化合理安排播種時間。另外在春季大蒜返青之後若出現大面積的葉尖乾枯、植株矮小的情況的話,一定要額外引起重視,因為這是典型的根腐病發病前兆。需要注意的是,在播種前一定要對*壤進行消毒,可以有效減少根腐病的發病幾率,同時在播種用藥劑拌種蒜能預防大蒜根腐病發生,建議每100公斤種蒜瓣用77%多寧可濕性粉劑150克、金太龍200克加水8公斤均勻噴灑蒜種,晾乾後播種。 而對於生長期發生根腐病的蒜田來說,可在發病初期每畝用滅菌成(50%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30克、氨基酸類液肥如(金太龍或蒜田保護劑)200克加水30公斤噴霧或灌根,隔5天防治1次,連防2~3次。發病嚴重的植株和死亡植株應及時拔除帶出田外,防止病害傳染蔓延。

相關視頻

今年又出現大蒜嚴重死棵,蒜農急得都哭了!

大蒜後期管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