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荔縣基督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大荔縣基督教是清光緒七年(1881),瑞華西差會派瑞典人查明道來本縣傳教,在大荔縣城內設立了「福音堂」,作為活動基地。繼後到大荔從事教務活動的瑞典籍教士有:伯信誠、胡林德、宋益廉、吳周泰、林教士、愛教士,挪威籍衛國秀等。婆合鄉高八村高明順,首先從查明道、伯信誠學道。清光緒三十年(1904)高被聘為大荔、華縣兩縣傳道員,立為長老,後又有蒲城永豐的樊喜鳳,華陰南馬家的楊生華,大荔的潘有才、惠立志、張兆祥等立為專職或義工傳道員。他們以大荔為據點,向朝邑、華陰、華縣擴教,民國九年(1920)已發展教徒約百人。1921年後,教區已由縣城擴及到安仁、雙泉、南龍池、堤滸、步昌、西莊、陳村、義井等村鎮。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教徒增加到200餘人。當時,華人主持教會工作的,大荔是王慶河長老,朝邑是惠立志牧師。抗日戰爭開始後,僅從事一般教務工作,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

教會在縣城內紅樓巷創辦崇德小學,1937年校遷南龍池村。1939年與雙泉薛子惠執事辦的培心小學合併。1943年遷回縣城,1948年停辦。1920年,教士吳周泰、胡林德創立了「大荔基督教紅十字會」。1923年教會成立了「中國華洋義賑救災總會東路十一縣臨時委員會」,1946年教會開設「聖經學院」。這些組織,不幾年均撤銷。

瑞典傳教士在縣期間,有的專橫跋扈,對華人教會工作人員訓斥壓制,使華人在教務活動上根本無自主權;有的在社會上欺辱百姓,蠻橫無理。教士胡林德一次外出,所僱車夫因遲來少許,便遭其痛打,群眾憤憤不平。建國前夕,外籍傳教士均已離縣回國。

建國後,黨和政府對宗教實行保護政策,1951年,成立了「基督教大荔三自革新運動委員會」。管俊凱任主任,劉志仁任副主任。1950年11月,高輔華在重慶神學院按立為牧師,後返籍任專職傳道員,義工長老有李子正、楊步榮、馬宏道。1952年,王慶江牧師由四川返回,主持教務工作。韋國偉長老任總會總幹事。1957年冬,省宗教處處長王俗明、西安市愛國會常華光牧師及楊堯章長老來大荔召開渭南地區十一縣教牧、傳道人員會議。會後,將「陝南」、「陝北」二總會改組為陝東總會,總會設大荔。1960年,教務實行改革。1965年,全縣有支會6個,牧師4人,長老3人,教徒678人。「文化大革命」期間,教會受到衝擊,活動基本停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實,教堂開放。1982年,縣政府將縣城內教會兩處房產及活動場所全部退回。朝邑、南龍池、陳村、店干、堤滸五處教會房產亦作了清退。同年高輔華牧師主持教務工作。1981、1982年進行了施洗,連同「自由布道」,1983年教友約600人。1986年教友發展到近千人,學友2000人。同時,恢復了「三自愛國委員會」和「教務委員會」。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1]之一,其影響力更是位居三大宗教之首[2]。基督教創立於公元一世紀,最早發源地位於羅馬帝國的巴勒斯坦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