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禮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自然的禮讚,世界不是荒涼的。我們感覺沒有人的時候,另外卻另有別的令我們嚮往的東西,而且這種東西卻一定有在。仿佛一個堂皇偉大,神秘而崇高的劇場吧,觀眾是愚妄的,這不要緊,因為他們可以
原文
世界不是荒涼的。我們感覺沒有人的時候,另外卻另有別的令我們嚮往的東西,而且這種東西卻一定有在。仿佛一個堂皇偉大,神秘而崇高的劇場吧,觀眾是愚妄的,這不要緊,因為他們可以散去,戲曲是鄙俗的,這不要緊,因為可以改,腳色平凡,這也仍然能令人忍耐下去,因為可以希望有更不平凡的來代替,所有這些失望的痛苦,和不甘於失望,又追求新的幻影的疲勞,我們都為一點補償了,也就是多多少少是一種慰藉了,因為劇場總是好的,一切靠不住,劇場靠得住,劇場卻比較悠久些。
這劇場就是大自然。一切變,大自然不變,這劇場永遠是堂皇,偉大,神秘,崇高的。觀眾,戲曲,腳色,都渺小吧,這劇場卻越發莊嚴。戲散了,這劇場也依然巍峨地矗立着。
所以,只要沒忘掉這劇場的人,他是可以心平氣和下去的,並且也不會寂寞。
有誰感到沒有歸宿的嗎?到大自然里去。
最不自量,而又最不安分的動物,恐怕只有人類吧。人類企求一切,而超越了實際的能力。大自然在這地方卻恰是人類的母親,她不會打消孩子們的夢的,雖然早知道那是夢,她卻只用種種暗示,種種比喻,種種曲折而委婉的辭令,讓人們自己去覺悟。在人們的能力限度以內,她卻又鼓舞人們,完成人們,務在把人們所僅有的一點能力,去作一些最善的發揮。
大自然有種種律則,是劇場吧,有劇場的規矩,作母親呢,也有母親的教導之方。不過人們不容易知道。熟悉劇場的人,自然會熟悉劇場的規矩。一個母親的愛惡,也常是不能明白地說出來的,但是一個驕兒會恰恰符合了母親的意向。
大自然的驕兒就是天才。大自然永遠愛護天才,她有種種設計,是讓天才完成自己,雖然不必事先告訴。歌德,屈原,李白,康德,裴多菲,曹雪芹,高爾基,達·芬奇,這都是在大自然的愛護之下,而完成了自己的。
大自然往往給她的驕兒一種偉大課題,以課題為重,大自然便不惜給她的驕兒以種種的或甘或苦的經歷,幾乎不能勝任。她不溺愛,可是她對於她的子孫並不平等。
愚妄的人們,對她是可以怨尤的,然而她不管,她呈現給愚妄的人們的,就是駁雜,混亂,她不求愚妄的人們的了解,也因為他們不能了解。
大自然在天才們的跟前,卻是和悅的,她那條理和秩序,完全啟示於天才。
天才沒有不了解大自然的,大自然對天才,也永不會不愛護。
大自然,有情感,也有意志。她不盲目,也不麻木。她不是沒有智慧,她的智慧乃是溶化於情感,意志之中。情感最可靠,大自然是任情感的,一如她所愛護的天才然。
她不但任情感,而且喜歡錶現出來,你就看濃綠如油的春水吧,這是她的情感的表現,高空淡遠的秋雲呢,也是她情感的表現。她處處在流露,她處處似乎情不自禁。
大自然是感官的,是色相的。她忘不掉美,丑的出現,只是在人們對於美的破壞之際。她要點綴一切,她要種種色調,而且那色調要純粹,要單一,你瞧吧,雪,紅葉,雲,秋霽的文嵐,夏木的濃蔭……
大自然就是藝術家。音樂和繪畫,她天天在創造。人間一切藝術,不過是大自然的藝術的副本。在人們忘掉,或者忽視了大自然的藝術的時候,往往是人間藝術墮落的時候,一旦攜手,那才可以抬頭。
藝術家必有意匠,大自然的意志就表現在她創造的藝術品的意匠里。大自然的意志是生,所以所有大自然的藝術,是生的表現的藝術。和這不相連的,只有人間的天才。
大自然,天才,藝術,是宇宙間最永恆的,最偉大的,最莊嚴的。然而這一切源於大自然,因作大自然禮讚。
念四年五月念五日晨
賞析
在擾攘紛爭的世界上,許多志向高潔之士會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大自然。中國古代朝綱不振之際,賢哲們退隱山林,在大自然懷抱里徜徉留連,寄寓自己的美好情愫。在千百年後的西方,盧梭「返歸自然」的口號,又撥動多少詩人文士的心弦,以至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綱領。
李長之《大自然的禮讚》在大量同類文章中自有它的特色和價值。它隨意揮灑而不失法度,在誠懇親切的娓語中,凝聚着豐富的人生經驗,傾注了作家的高尚情思,字字句句沉甸甸的,給你智慧、力量和信心。
「世界不是荒涼的」,起句抑中有揚,領出全文,有突兀不凡的氣勢。如果說人生好像舞台曾是一個俗濫的比喻,那麼本文把大自然比做劇場就別具一番新意。舞台上的表演層出不窮,花樣翻新,一直要到曲闌人散。試想,人人粉墨登場,一輩子假戲真做,夠多麼無聊。說人生有如舞台,不外是這類意蘊。而本文作者站得更高,視界更開闊,態度也更超脫,他跳出人事範圍,神遊天地之間。他深切地體味到,在不斷更迭、喧鬧不已的舞台表演外,還有一個堂皇偉大、崇高神秘的劇場是悠久的。即使觀眾愚妄,戲曲鄙陋,角色平凡,這劇場依然莊嚴巍峨——它就是大自然。它使得世界不再荒涼,一切失望和寂寞變得可以容忍下去。大自然在人類精神世界裡永遠鼓起希望的風帆。
作者又把大自然比做人類的母親。不言而喻,天才就是大自然的驕子。文章指出,天才的可貴在於充分發揮自然稟賦的本性和能力,出色地完成自己,實現其獨立的價值。天才經歷的種種磨鍊和考驗,不是常人所能勝任的,這是大自然母親對於驕子的「偏愛」。天才對於大自然的理解也是超群的,在他眼裡大自然不是一團亂麻,而是呈現出有規則的、和諧的面貌。一句話,道法自然。成才之「道」是發揮自然能力,在奮鬥拚搏中成長,其終極目的是探索大自然奧秘,掌握大自然規律。在作者這番議論中,對於「天人合一」傳統文化觀點的內涵,作出了現代化的闡釋。
本文的第三個比喻為,大自然是藝術家。這是對大自然的高度人格化的描繪,反映出一種泛神主義的態度。在作者看來,大自然處處躍動着生命的精靈,她任情率真,而且喜歡錶現自己。她具有感官的色相的美,用豐富而純淨的色調來點綴一切。她天天在創造音樂和繪畫,給世界以和諧的韻律和瑰麗的景象。這些不都表明大自然是藝術家麼?寫到這裡,作者精闢地指出,「人間一切藝術,不過是大自然的藝術的副本。」大自然的美是第一性的,藝術是第二性的,這是一種唯物主義藝術觀。
本篇段落分明,行文活潑跳動,形象化的議論有助於題旨的表達,並使之具有可讀性。由於文章意蘊深邃,有不少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東西,因而語言也多含蓄而峭拔,需要仔細琢磨體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