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腿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腿圍
圖片來自豆瓣網

大腿圍/大腿最大圍(girth of thigh,M68/thigh circumference,M68/maximum thigh circumference,M68):大腿內側肌肉最膨隆處的水平周長或經臀股溝點的大腿水平圍長。

大腿圍絕非大腿中部圍

身高大腿圍指數=(大腿圍/身高)×100,大腿長圍度指數=(大腿圍/大腿長)×100;這兩項指數女性均大於男性,差異顯著。也就是說,同身高女性大腿更粗;女性腿相對粗短,男性相對細長。

同體重女性大腿更粗。這與體脂分布的性別差異有關,雌激素抑制脂肪在上腹部的囤積,增加脂肪在臀部和大腿的囤積。

女性的肌肉更傾向分布於下肢,與男性相比,女性下肢肌肉質量占全身的比例更高。[1]

同身高或同體重女性大腿根部更粗,這與大轉子點間寬的兩性差異有關。

腰細臀寬大腿粗的梨型身材和沙漏型身材女性,比腰粗臀窄大腿細的矩形身材、蘋果型身材、倒三角身材女性更健康長壽。梨型身材、沙漏型身材女性和她們的後代認知能力較高,臀部和大腿儲存的脂肪含有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即DHA),這種不飽和脂肪酸是胎兒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2]

測量方法

正確與錯誤方法

被測者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腿平均負擔體重。測量者將皮尺放在後面臀下橫紋處,水平測量大腿一周的圍度即為大腿圍。將測出的左右兩大腿圍度值相比較,可看出其左右大腿肌肉的發育是否均勻 。

大腿圍又稱為大腿最大圍,絕非大腿中部圍,正確和錯誤測量方法:

最大圍的測量點

大腿圍的定義有兩種,一是經臀股溝點的大腿水平圍長,二是大腿內側肌肉最膨隆處的水平周長。

臀溝高與大腿最大圍高的平均差為男性2.8cm、女性0.9cm,並非網上流傳的3cm。因此,第二種測量方法的測量點須注意。

《AIST/HQL人體寸法・形狀データベース2003》中,殿溝高(Gluteal furrow height)、大腿最大囲高(Height of thigh circumference)數據(單位:mm):

相關概念

(1)身高大腿圍指數=(大腿圍/身高)×100

大小腿圍度指數(leg girth index)=(小腿圍/大腿圍)×100

大腿長圍度指數(thigh length-girth index)=(大腿圍/大腿長)×100

(2)下肢根圍:以大轉子點(tro)為起點,經股腹溝和臀溝至起點的圍長。

大腿中部圍:在會陰和膝之間的一半處的大腿水平圍長。

大腿最小圍:膝關節上方,大腿最細處的水平圍長。

(3)大腿厚:臀溝下緣處,大腿前、後最突出部位間的縱向水平直線距離。

大腿寬:臀溝下緣處,大腿脛側和腓側最突出部位間的橫向水平直線距離。

(4)小腿圍/小腿最大圍/腿肚圍:小腿腿肚最粗處的水平圍長。

脂肪分布

(1)按照某些觀察者的觀點,女性的腿相對來說是細長的。

其實不然,實際上,我們能肯定的是,從青春前期開始,歐美女子大腿的相對尺寸和絕對尺寸就明顯大於男子。根據奎特萊特對比利時人的測量,女孩14歲時,大腿的最大周長的絕對值大於男孩,12歲時,相對值大於男孩;美國女孩15歲時,大腿絕對值平均比同齡男孩大2寸。薩金特選擇了400名20歲的男子和400名20歲的女子(各方面適中),他發現,女子的大腿周長比男子大1.25寸。

女性大腿和臀部的發達必然是由於大量脂肪沉積的結果,它足以表現女性的特徵。因此可以把它稱之為(實際上也是)真正的第二性徵,也就是說,女子的脂肪主要聚積在大腿和臀部。在青春前期以後,女子大腿和臀部脂肪稍顯豐富是正常的,臀部及鄰近區發達而上身削瘦的女子並不罕見。

(2)身高大腿圍指數=(大腿圍/身高)×100,大腿長圍度指數=(大腿圍/大腿長)×100;這兩項指數女性均大於男性,差異顯著。也就是說,同身高女性大腿更粗;女性腿相對粗短,男性相對細長。

同體重女性大腿更粗。這與體脂分布的性別差異有關,雌激素抑制脂肪在上腹部的囤積,增加脂肪在臀部和大腿的囤積。

跳高、長跑運動員等大腿圍和大腿圍指數較小,因此,男人腿細腎虛的說法是不妥的。

(3)腰細臀寬大腿粗的梨型身材和沙漏型身材女性,比腰粗臀窄大腿細的矩形身材、蘋果型身材、倒三角身材女性更健康長壽。梨型身材、沙漏型身材女性和她們的後代認知能力較高,臀部和大腿儲存的脂肪含有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即DHA),這種不飽和脂肪酸是胎兒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