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的情緒生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腦的情緒生活》,理查德·戴維森,沙倫·貝格利,三喵 著,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圖書是人類用來記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取得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1],對人類文明的開展貢獻至鉅。古今中外,人們對於圖書總是給予最高的肯定與特別的關懷[2]。
內容簡介
《大腦的情緒生活》開創性地將大腦結構與情緒風格聯繫起來,認為情緒並非大腦中一些瑣屑的現象,對於情緒的控制也並非大腦邊緣系統的專有職責,相反,高度進化的前額皮質對情緒有決定性影響,而前額皮質恰恰是傳統研究所認為的理性所在之地。作者甚至指出,大腦的活動模式是可以改變的,通過禪修等一系列以前被科學家所不齒的活動,人們可增強同理心、慈悲心、樂觀態度和幸福感。
作者介紹
理查德·戴維森,獲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教授,2000年獲得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沙倫·貝格利,美國《新聞周刊》雜誌編輯兼科學專欄作家,《華爾街日報》科學專欄作家。
目錄
代序 認識我們的大腦
序 科學的探索
第1章 大腦因人而異
第2章 情緒風格的發現
第3章 找出自己的情緒風格
第4章 情緒風格的大腦機制
第5章 情緒風格的發展
第6章 身、心、腦之間的聯繫:情緒風格對健康的影響
第7章 正常與異常:「特別」何時會成為病態
第8章 大腦可塑性
第9章 出櫃
第10章 儀器監測下的僧侶
第11章 重新布線:改變情緒風格的神經刺激練習
致謝
注釋
中英文術語對照表
參考文獻
- ↑ 「媒介」「媒體」「傳媒」的區別,搜狐,2018-07-26
- ↑ 圖書是人類用來紀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道客巴巴,201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