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社部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社部落位於台灣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大社部落又稱達瓦蘭部落,不但是屏東最偏遠的深山社區之一,也是三地門鄉歷史最久的部落。大社部落是排灣族ravar群文化的源頭,八八風災後,因部落受創嚴重,大社村民目前遷居至(Rinari)禮納里部落 ,延續原鄉文化的命脈。此外,全台唯一的穿山甲造型活動中心就位在大社部落內,透過「穿山甲」意象的廣場,紀念許多援助部落族人重新建立嶄新排灣工藝重鎮的朋友們。[1] 大社部落居民原住在「大巴拉沙」,由世襲頭目掌管社內祭祀,是三地門鄉居民的發源地,後因人口增加,才逐漸分散遷移至其他各地居住。村中居民曾因不滿日人壓制,發起抗日行動,留下不少英勇事蹟。[2]

大社部落--原民藝術家的搖籃

全台唯一的穿山甲造型活動中心在大社部落2照片來自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社區發展協會

大社部落是排灣族拉瓦爾雅族最古老的一支,莫拉克風災後多數居民已遷村到禮納里部落,自古以來相當重視藝術與傳統文化,即使2010年因八八風災從原鄉遷村至平地,社區居民仍傳承排灣族精美的傳統工藝,以雕刻、皮雕、琉璃串珠、圖騰彩繪等方式,展現其藝術創作的匠心獨具。目前大社部落中從事藝術創作者共約三十位,專攻領域遍及串珠、陶壺、青銅刀、雕刻、竹編、石板、皮雕等素材。若走進大社部落,可以發現各家主人的創意巧思及美學展現,無論是門前的鐵雕裝飾,或者石牆上的百步蛇圖騰雕刻,皆藉由注人排灣族傳統藝術文化的精神,使得整座社區猶如一座「無牆的藝術館」。也因此,透過部落的共識及溝通協調,發展觀光將是大社部落社區發展的重要趨勢,藉由整合平台的建立也有助於擴大社區的能見度,並促進社區產業的品牌建立與行銷。讓大社部落獨特的藝術氣息及特有的傳統文化,能讓更多的人分享與呈現。[3]


因應「屏專6線」成立,進入大社部落開始收費

「屏專6線」正式申請通過2照片來自TravelKing旅遊王

原先通往大社部落的屏31縣道,於2015年經屏東縣政府解編後維護管理不易,三地門鄉公所向屏東縣政府及交通部提出「專用公路」申請,於2020年7月8日正式核准為「屏專6線」。「屏專6線」是大社部落唯一的聯外道路,全長5.64公里,每逢大雨就會有落石坍方情形,過去由縣府經費支援維護管理,解編後交還公所與部落管理,但鄉公所財源有限加上該路段定位不明,申請補助不易,成為地方發展困境。而在擁有專用公路身份後,根據專用公路管理規則,得向通行汽車收取養護費,並可同時減輕地方養護負擔,也為部落觀光發展再向前推進。「屏專6線」專用公路劃設後,未來可配合專業嚮導、合法民宿、餐飲經營等,吸引年輕人返鄉活絡部落經濟並發展部落生態旅遊。[4] 而三地門鄉公所目前參照專用公路管理規則、公路經營業管理規則與部落建議事項研議相關管理辦法,期望訂出符合地方發展又能保有部落自主的管理辦法,將會到部落說明,取得部落共識後再實施。[5]


視頻

【屏東縣山地門鄉大社社區】

【行走TIT83集 藝術家的故鄉 大社部落】

【109 0827 三地門德文到大社道路 正式公告為「屏專6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