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盛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盛魁(清代對蒙貿易商號)

大盛魁商號是清代山西人開辦的對蒙貿易的最大商號,極盛時有員工六七千人,商隊駱駝近二萬頭,活動地區包括喀爾喀四大部、科布多、烏里雅蘇台、庫倫(今烏蘭巴托)、恰克圖、內蒙古各盟旗、新疆烏魯木齊、庫車、伊犁和俄國西伯利亞莫斯科等地。極盛時,幾乎壟斷了蒙古牧區市場,蒙古的王公貴族及牧民大多都是它的債務人。1929年,大盛魁歇業。不過,歇業後的大盛魁一直處於半關門狀態,一直到1947年,大盛魁才徹底散夥。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大盛魁
  • 朝 代 :清代
  • 性 質 ;對蒙貿易的最大商號
  • 開創人 ;山西人

簡介

大盛魁商號是清代山西人開辦的對蒙貿易的最大商號,極盛時有員工六七千人,商隊駱駝近二萬頭,活動地區包括喀爾喀四大部、科布多、烏里雅蘇台、庫倫(今烏蘭巴托)、恰克圖、內蒙各盟旗、新疆烏魯木齊、庫車、伊犁和俄國西伯利亞、莫斯科等地,其資本十分雄厚,聲稱其資產可用五十兩重的銀元寶,鋪一條從庫倫到北京的道路。[1]

發展簡史

大盛魁的創辦人並不是什麼富戶大商,而是三個小販。原來康熙時,清政府在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的叛亂中,由於軍隊深入漠北,「其地不毛,間或無水,至瀚海等砂磧地方,運糧尤苦」,遂准商人隨軍貿易。在隨軍貿易的商人中,有三個肩挑小販,即山西太谷縣(今晉中市太谷區)武家堡的王相卿(相傳身材高大,臂力過人,人稱「王二疤子」,是清朝晉商中著名的旅蒙商號「大盛魁」創始人)和祁縣祁城村史家巷的史大學(其後代後代寧書財主、二普財主,每年四月十五趕會大請客,捐過國子監,懸大夫第匾)、祁縣城內義井巷張杰(其後代有暨馨財主、常壽財主,皆懸大夫第匾)。他們三人雖然資本少,業務不大,但買賣公道,服務周到,生意十分興隆。清兵擊潰噶爾丹軍後,主力部隊移駐大青山,部隊供應由山西右玉殺虎口往過運送,他們隨軍至外蒙的烏里雅蘇台(前營)和科布多(後營),以三人為主體,結合殺虎口的幾個人在殺虎口開了個商號,稱吉盛堂,後發展為大盛魁。總號初設於前營、後營,歸化是其重要的分莊,庫倫分莊設於光緒後期。康熙末年(一說1724年,即雍正二年,呼市舍力圖召(延壽寺)佛殿前陰山古剎橫匾為「雍正二年甲辰大盛魁敬獻」)改名為大盛魁,此即大盛魁商號的創始經過。[2]

大盛魁的總號最初設在烏里雅蘇台,後遷駐歸化城(呼和浩特),其經營的基本地區是烏里雅蘇台和科布多。烏、科兩地柜上的店員,在柜上住過三年,學會蒙語以後,就組成若干小組到草原各帳篷售貨。基本上是一個店員,再雇一個蒙民,兩個人騎兩隻駱駝,另用兩隻駱駝馱貨,販運的商品有磚茶、生煙、洋布、斜紋布及針線之類,走串蒙古包送貨上門。夏天賣了貨,換成羊馬;冬天賣了貨,換成皮張。同治時,大盛魁看到茶、煙銷路好,為了適應蒙民的口味和運輸上的便利,與茶商、煙商一起制出名牌「三九磚茶」和「祥生煙」。而且越做越精細,越做越定型,頗受蒙民歡迎。大盛魁從全國各地販運商品到蒙古銷售,其貨物來源主要有三種方式:一、隨時在歸化城市場上採辦;二、向外地來歸化城銷貨客商訂購,或向歸化城到外地經商者訂購;三、派人到產地採購。

發展壯大

大盛魁商號極盛時,幾乎壟斷了蒙古牧區市場,蒙古的王公貴族及牧民大多都是它的債務人。該商號三年分紅一次,盛時每股分紅可達一萬餘銀兩。

不同於晉商或別的旅蒙商所創辦的字號,大盛魁之所以能夠延續260年,與它特殊的股權結構密不可分。

大盛魁商號是股份制,但它的股本很特殊,除了銀股(又稱財股,是財東(股東)投入資金形成的股份,但大盛魁從來不設,故大盛魁始終沒有外部股金加入)、身股」(又稱「頂身股」,是對掌柜、夥計實行股權激勵形成的股份。此所謂「出資者為銀股,出力者為身股」)外,還專門另設財神股和狗股。據說,財神股的來歷是:該商號在初創時,營業很不順利,虧損極為嚴重,直到三位創始人相繼去世,仍拿不出現錢來報償他們,而只能用一種被叫做「永遠身股」(或稱「死人股」)的「期貨」來補償。在過大年的時候,王相卿、史大學、張杰三個人已經揭不開鍋,只能喝些米湯過年。就在這個時候,來了一位身穿蒙古袍、背着一個包裹的壯漢(相傳為喇嘛),要吃飯充飢。他三人見是過路人,便熱情接待,把自己僅有的米湯讓給壯漢喝。這個一壯漢喝完米湯後說是出去辦點事,便留下包裹走了。此後,這個壯漢再未返回。於是他三人打開包裹一看,原來是一包白銀。以後,多次查訪壯漢,亦無下落。他三人商量後,決定暫時挪用壯漢留下的銀子作為商號資本,擴大經營。此後,商號生意十分順利,賺了不少銀兩。他三人覺得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是財神變化成壯漢給他們送來了資本。便把原來那位壯漢包裹里的銀數留過,並定下兩個號規:第一,喇嘛留下的銀子單記一筆財神股,把此股所分紅利記入「萬金帳」,作為護本」,參與分紅,但不取出,以後連本代利還給人家;第二,為了紀念他們創業時過大年喝米湯的日子,規定每年正月初一商號要喝一頓米湯,此例延至今日不改。關於狗股,也有一個故事:據說一次庫倫發生災情,糧價騰漲,庫倫分號為了把這一情報報告總號,便讓一隻狗帶信到歸化(今呼和浩特),當總號收到狗帶來的信後,立即大購糧食,囤積居奇,獲得了巨額利潤。為了紀念這次生意的成功,特別給狗也頂了股份。還有一說是:一次,大盛魁商號某經理在過草原的途中病倒,便讓一隻狗返回總號報信,結果救了這位經理的性命,所以給狗也頂了股分。

乾隆末年,清政府把外蒙的稅收包給了大盛魁;道光年間,外蒙的驛站經費和卡倫(兵站)供應也被大盛魁包辦,使其在蒙區的活動更為便利。大盛魁資本近億,道光時,三財東的財股,王相卿為3000萬兩,張杰、史大學各2000萬兩,經營範圍之廣、貿易總額之大(一般年份約1000萬兩)、獲利之多,在我國民族貿易史上是罕見的。大盛魁人員極盛時超萬人,駱駝2萬峰。烏里雅蘇台是外蒙的軍事中心,科布多有大盛魁最大的分莊。大盛魁春節的對聯即顯現丁其昔日的創業之路:戴月披星似鵬程,歷盡沙漠極邊路。櫛風沐雨若豹變,鴻開烏科萬世基。大盛魁的最後一任經理段履莊以未在烏梁海設莊,引以為憾。

大盛魁的從業者分為幾種情況,一為有股份;有90多人(約30多個人力股,即頂生意的);二為無股份,吃勞金,有千餘人;三為學徒,有千餘人。還有大量非從業人員即雇用人員,類似今日之臨時工,隨時雇用的工人和牧民,總數約5000人;分外工、長工、短工、月工、日工、包工、小工,工種多為駱、馬、羊、鐵、皮、繩、伙夫,……大盛魁的財東2/3;是祁縣人,大掌柜和店伙中的祁縣人也很多;最出,名的6個大掌柜中就有4名是祁縣人。當時祁縣人口約10萬人,竟有2萬人經商,有一半的家戶中有商人。

19世紀初,大盛魁的總號遷到了歸化,成為歸化城市場的操縱者。歸化城每月清理商品債務的日期「過騾子」,每季度清理商業債務的日期「過標」,都由祁縣的旅蒙大商號議定,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除內、外蒙外,京、律、滬、杭、晉、冀、魯、豫、湖廣等省區都有大盛魁的分支、小號和坐莊人員。

大盛魁的李順廷在直隸興唐縣開有隆盛長布店,他將布匹發到歸化,供蒙民做帳篷和衣服里子用。天順泰綢緞店在歸化經營着綢緞、布匹。東盛昌發貨店、牙行,掌握着外地客商發來歸化的貨,為大盛魁服務。德恆魁牲畜店、歸化牙行,負責聯繫外地的羊馬客商,為大盛魁服務。有7萬兩資本的盛記毛莊,設於天津,專門經營皮毛出口貿易。協盛昌(其小號為召河的鴻記六陳行,局面大於昌記,名為「小雞下大蛋」)、協盛公、協盛裕三家京羊店,各投資2萬兩,專銷蒙古羊,為大盛魁服務。小號三玉川茶莊資本10萬兩,浮存10萬兩,光緒年間設于歸化。民國15年(1926年)後,三玉川因大盛魁在歸化辦綏遠電燈公司抽股影響,不分紅。1929年大盛魁倒閉,1930年三玉川停業,1931年結束。祁縣城內的聚盛川茶莊,資本2萬兩,結局與三玉川同。

歸化的天順泰(大盛魁小號)、協和泰、聚生泰均屬大盛魁。協和泰欠大盛魁的債無力償還,於民國初年被大盛魁收為財東,改名鼎盛新綢緞莊。此外,大盛魁還接收了歸化城古老的東升長茶布店。

大盛魁也開有票號。除祁縣城內的小號大盛川票號外,後期還在歸化城開有裕盛厚錢莊(本金2萬兩)、通盛遠銀號(本金4萬元),在張家口設有鴻盛元銀號(本金3萬元)。

大盛魁的「相與」(交易與金錢往來者)亦多祁幫:如大盛魁買祥雲集(在祁縣東街,財東為南大街何家)的祥生煙,年約1—2000囤煙;進歸化三元成(大雜貨行)的雜貨,僅糖即年約5000斤;購歸化復生泉的白酒,年約30000斤;買歸化三和興的炒米,年約3000擔。

祁縣位於晉中盆地的中心,幾大官道的交匯處,幾百年間,駱駝、騾子養殖業隨着晉商的繁榮而不斷興起。光緒年間,榆林、永安兩村余姓養着1000多峰駱駝,柳姓養着800多峰駱駝,人稱「餘一千,柳八百」。他們常為大盛魁從曲沃往歸化運生煙,從清化往歸化運鐵器。 時人有「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之語。閻錫山稱讚其為「開發西北的鑰匙」。

衰敗

清末,由於沙俄在我國蒙古、新疆和東北地區的侵略活動不斷擴大,使大盛魁的營業受到影響,日見蕭條。後來,俄國革命成功,外蒙古獨立,大盛魁又喪失了在這兩個地方的商業資本和商業市場。加之大盛魁商號後期用人不當,一些掌柜揮霍浪費驚人,侵吞號款事件屢有發生。

視頻

參考文獻

  1. [范維令、劉曉東 .祁縣人創立的旅蒙第一大商號——大盛魁.太原:晉中學院,2009年]
  2. 清朝著名的商號「大盛魁」,比胡雪岩還富,為何最終衰敗?. 清朝著名的商號「大盛魁」,比胡雪岩還富,為何最終衰敗?. 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