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理西湖(馬永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理西湖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大理西湖》中國當代作家馬永歡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大理西湖

洱源縣的朋友引領下,我們興致勃勃地走近大理西湖。我看見一塊大石頭,石頭上刻着「大理西湖」,紅色的石刻激發我留影的情緒,我請朋友給我照相,咔嚓,銘記激動人心的一刻。文化景區立一石碑,仿佛成為普遍現象。幾年前,我到祥雲縣游一游,看見一個石碑,刻着「雲南之源」四個字,我在石碑前留影,意思是我來到了雲南之源,感覺非常神聖。我們永平曲硐回族文化城也立了一個石碑,刻着「曲硐回族文化城」,我雖然是曲硐人,雖然是回族,也在這石碑前留過影,作個紀念。

石碑,讓人一看,感覺很有文化。這叫石刻文化。仿佛讓人回到石器時代,這就是文化的源遠流長。另外,一刻就永存,因為石頭是最牢靠的,當然,一定要選擇質地較好的石頭,不能選擇風化石,這樣的石頭經不住風吹雨淋。大理西湖的這塊石頭,一是巨大,體現大氣,寓意文化應該是大氣的,也就是說不能小氣。石頭是大理楚石,出自大理的石頭,是大理的土特產,文化內涵更是非同一般。二是石頭的形狀很獨特。我仔細一看,石頭的上方是連綿的山峰,其間仿佛千年的積雪,這就是連綿起伏的蒼山,石頭腳站的地方,我一加想象,這地方就是大理西湖畔。

大理西湖就在石碑之後,湖畔有綠色的垂柳,春風一吹,像青春美女的長髮一樣的垂柳,隨風而飄,讓我看到了春天。垂柳旁有着長長觀景棧道,我們一前一後走在木質棧道上。曹會長在朋友的引領下,走在前頭,其他人興奮地觀景、賞景。孫自華副會長拿出手機拍攝,會員曹新怡斜靠護欄,眺望西湖與白族人家,而我呢,一邊走,一邊拍攝,拍攝西湖美景。

西湖美景多,仿佛無法拍完,也欣賞不完。是的,大理西湖就是大,大,體現在:它是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3A級景區,是大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所以,我來此一游,感到萬幸,不得不激動萬分啊。

西湖,位於蒼山第一峰——雲弄峰山麓。西湖湖面5.5平方公里,系高原斷陷湖泊,平均水深1.8米,最深達12米。我向西邊一瞭望,感覺十分地異樣,美景如同一幅精彩的畫卷,從近至遠,徐徐鋪展。雲弄峰,一堆一堆的雲,在山峰上變化着,就像一個玩童,在自由地遊戲,給山峰留下美麗的長影。下午的太陽,燦爛的太陽,仿佛站在蒼山第一峰之上,站在雲弄峰直上,用自己的光束,穿過厚厚的雲層,斜斜的插入廣闊無邊的西湖。霎時,西湖波光粼粼。這一景象,這一春天的景象,就像天上的銀河,我仿佛在銀河上遨遊。

此時此刻,我感嘆,我抒情,「洱源西湖,大理西湖,是上天賜予的美麗的西湖」。這天然湖的湖水,不需要人工淨化,它一年四季都是潔淨的,從古到今,應該如此。因為這湖水,在很久以前,是蒼天掉下來的一滴眼淚。這風水寶地,是一幅天然畫景,畫中有六村七島。六村七島互相呼應,村中有湖,湖中有村,猶如仙境。聽說,這裡有彌苴古河、永安江、羅時江三江併流。西湖之源,浩浩蕩蕩,我能夠想象。舊州三塔鼎立,是唐六詔鄧賧詔遺址。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我在這裡想象。有人說,這裡成為滇西香格里拉黃金旅遊線上的精品,是的,一點不假,因為,西湖具有處於大理、麗江、迪慶、怒江中部的區位優勢,具有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蘊,具有獨特的豐富的水生動植物資源,具有濃郁多彩的白族風情,具有群山擁翠的高原水鄉風光。這,並不是抽象的東西,在此,我將一一領略,一一感受。

兩隻野鴨,一前一後,不遠不近,從東方游向西方,緩緩而游。晚歸的野鴨,仿佛一對情深意重的情侶,此時,雖無言,卻勝有言,正詮釋着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景。一切都顯得靜悄悄的。兩隻野鴨,披着點點斜陽,游向蘆葦叢,游向蘆葦叢的缺口,將從缺口突圍,游向另外一片湖水。春暖鴨先知,鴨最能感知春天的來臨,而我們人類判斷春天的來臨,要翻看日曆,鴨不需要,只需感知水的溫度,就能準確判斷。鴨,是水中的精靈,水是鴨的生命之源。兩隻野鴨從此湖到彼湖,又要到湖岸的蘆葦叢,仿佛遙遠,其實不遠,我想,這是鴨的生命旅遊線,既然是生命線,就要執著地漫渡,不抵達精神的目的地,絕不罷休。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有着精神追求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春天夢想,都有自己的精神彼岸,精神蘆葦叢,因此,都有自己的生命旅遊線,這是命定,仿佛自己手上的掌紋。自己的一生一世將在自己的生命線上,一寸一寸地漫渡,向精神的彼岸漫渡。

野鴨,漫渡吧,再見。我繼續走,一步一景。我看見魚鷹在船上,十多隻,有黑的有白的有灰的,分散站立在兩隻木船邊沿上,船停泊在湖邊。它們在溫馨的夕陽中各有表情,有的遠望蒼山、遠望變化萬千的雲彩,有的近望隨風蕩漾的西湖,有的遠看白族人家,有的近看岸邊的蘆葦叢,有的對看,傳遞淡淡的秋波;有的伸長脖子,展示自己的美麗,有的縮着脖子,保持靜思狀態,像一個大思想家,有的扭着脖子用長嘴梳理自己的潮濕的羽毛,像青春少女,沐浴後梳理自己的秀髮,有的把自己的頭埋在翅膀里,做金色的夕陽夢,有的在回憶在湖裡捕魚的情景。

我想象,魚鷹的嘴似一把鋼鉗,一展翅,插入水中,一定把水中的魚鉗着,大魚或小魚,鉗住魚的要害部位。鉗住魚,而不吃魚,不是不想吃,而是要奉獻給主人,感恩主人。感恩,是魚鷹的精神主題。

一步一景,步步是景。我沿着從北向南流動的西湖水漫步,走過小橋,這橋叫德源橋,再走幾步,看見一個招牌:「電視劇《又見白娘子》拍攝基地」,此時我想起洱源的一個文友給我講的一個歷史傳奇。在南詔時期,當時勢力最強大的蒙舍詔為吞併其他的五詔,蒙舍詔王皮羅閣企圖強占美貌的鄧賧詔王妃白潔夫人。於是,小皮在六詔祭主的農曆六月二十三日晚,盛情邀請鄧賧詔主等五詔詔主,到巍山松明樓赴宴。宴席正紅紅火火時,松明樓起火了,鄧賧詔主在火海中化為灰燼。白潔夫人聞噩耗後,一腔怒氣,帶着騎兵,點着火把,星夜直抵松明樓,用雙手挖掘丈夫的遺體,十指鮮血淋漓,滴滴答答,血染焦土,她的丈夫沒有化為灰燼,一具完整的屍體呈現在美女眼前,死者還戴着鐵釧呢,此時,白潔夫人死去活來。在後來的日子裡,每一年的農曆六月二十五日,也就是白族的火把節,婦女們染上紅色的指甲油,以表示對白潔夫人的紀念和崇敬。

白潔夫人的情況是這樣,但蒙舍詔王就是不放,緊追不放。愛啊,儘管只是單方面的愛,也要愛到底,追到手。這就像戰場上的敵我雙方,不抓一個活物簡直就不是大王,什麼叫王,王者居天下,也就是說,天下的一切都是王的,何況是一個小女人。我想,這就是權力的巨大威力。大王發布命令,命令白潔夫人在一個月內與他成親。

白潔夫人,堅貞不屈,並且充滿智慧。她將計就計,說:「夫亡未葬,豈敢輕嫁。」隨後,她將丈夫的遺體運回鄧賧詔盛葬。忠貞不渝的白潔夫人,拒不從命,不會嫁給皮羅閣,她心中的信念是,一妻不嫁二夫。結果,鄧賧詔被圍攻,終於彈盡糧絕,白潔夫人於農曆七月初一,跳入深深的西湖,隨夫而去。頓時,西湖水清澈透亮,碧澄似鏡,形成了湖中特產豐富的奇特景象。

後人為紀念白潔夫人的忠貞節操,將白潔夫人敬為自己的本主,並在西湖邊修廟祭祀。農曆七月初一,鄧川壩的居民前往本主廟祭拜誦經,併到西湖邊祭海,划船到西湖內高歌白潔夫人的美德,播撒穀物,企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七月十五日傍晚,將幾千盞精緻的河燈飄於湖面,祈福四方。

多精彩的歷史傳奇,讓西湖獨具一格,精彩紛呈。歷史傳奇,讓我在此回味無窮,讓我專注地看着緩緩流淌的西湖水,乾淨的西湖水在夕陽中,向南邊流淌,向洱海流淌。 [1]

作者簡介

馬永娟,筆名娟子。文學創作二級,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作家協會、散文學會會員,連雲港散文學會副會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