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裂腹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理裂腹魚 |
中文學名:大理裂腹魚 界:動物界 裂腹魚屬、 鯉魚系列品種動物 |
大理裂腹魚,為鯉形目、鯉科、裂腹魚屬、鯉魚系列品種動物。 [1]
簡介
大理裂腹魚:別名竿魚_弓魚_大理弓魚,為鯉形目、鯉科、裂腹魚屬、鯉魚系列品種,原產於亞洲中國特有物種,僅分布於雲南大理洱海及其支流和瀾滄江水系中,通常在湖中敞水區域的上中層活動。1907年命名,無亞種。20世紀70年代後,由於洱海水位下降,加之人為引入銀魚、池沼公魚等外來物種,它們大量吞食大理弓魚魚卵,形成食性競爭,搶占了大理弓魚的生態位。再加上人口增多,酷漁濫捕,使大理弓魚的資源量銳減,瀕臨滅絕。
國家12種2類保護魚類之一,雲南四大名貴食用魚類之一,1989年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僅限野外種群)。在漁業和旅遊產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極高的科研、經濟、食用、藥用價值。
生存環境:中性 最大長度:25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褐色_灰色
活動區域:中上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溫和 適宜溫度:24℃±3℃
酸鹼範圍:6.8±0.3(PH) 硬度範圍:8±4(DH) 壽命年限:6年 食物飼料:雜食
大理裂腹魚形態特徵
體長13-25cm,重100-200g。魚體細長,稍側扁。頭小且短,吻短,與眼徑等長。口端位,口裂微傾斜。上下唇在口角處相連。眼大,須2對,頜須比吻須稍長。魚體覆有細鱗,排列不整齊,形狀也不規則。腹部自鰓峽到腹鰭基部裸露無鱗。側線微彎,肛門和臀鰭兩側各有1行大鱗。體背部呈淺褐色或黃褐色,腹部灰白色或略帶淡黃。
大理裂腹魚飼養方法
大理裂腹魚與其他裂腹魚類不同,是一種適應於靜水環境中生活的種類,通常是在湖中敞水區域的上中層活動。喜歡攝取動物性食料,以浮遊動物為主,尤以枝角類為最多,其次是橈足類和昆蟲以及少量昆蟲幼蟲、蟲卵,偶爾也見食綠藻和絲狀藻類。
大理裂腹魚雌雄分辨
生殖期雌體肛門處特別膨大,帶淡紅色,臀鰭長且肥厚,雄體吻部出現發達的珠星。
大理裂腹魚繁殖方式
卵生。每年4-7月結群從湖水中溯河流或溪溝而上進行繁殖。生殖期間,雌性魚很少攝食甚至停止攝食,依靠着儲存在體內的豐富脂肪物質,它們慢慢消耗並維持生命進展。在流水中產卵,卵沉於水底,受精卵黏附於石礫、岩石上,在縫隙處的流水中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