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理市檔案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大理市檔案館成立於1959年12月,1962年分設大理縣檔案館和下關市檔案館,1983年10月兩館合併為大理市檔案館。配有專職檔案幹部3人,隸屬中共大理市屬辦公室。1987年4月成立大理市檔案局,局館合署,隸屬大理市人民政府。1996年7月黨政機構改革中,撤銷大理市檔案局,成立大理市檔案事業局,局館合一。1997年晉升為雲南省一級檔案館。

大理市檔案館簡介

大理市檔案館是集中統一保管市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檔案資料的國家綜合性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行公開文件查閱場所。館內設二科一室,管理編研科、監督指導科和辦公室。管理編研科主要負責檔案保管、提供查閱、檔案搶救、檔案數字化[1]處理和檔案史料編纂,監督指導科主要負責對市屬單位檔案管理監督、指導、培訓和檔案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執法檢查,辦公室主要負責局(館)日常事務和協調各科室工作。

大理市檔案館原有兩座庫房,一座設在大理古城市人大常委會院內南側,另一座設在下關大理市委院內東側,大理市局(館)辦公室設在此處。兩處共有檔案庫房面積1288平方米,其中大理庫房553平方米,下關庫房735平方米。因舊城改造和招商引資需要,市檔案局(館)於2003年10月進行了搬遷,目前館新館正在籌建中,現租用博南塑料有限公司老廠房856平方米作為臨時過渡用房。

大理市檔案館現有館藏檔案資料12.96萬卷(冊、件),館藏檔案資料的歷史跨度340餘年。保存年代最早的是清朝檔案603件,民國檔案1988卷,保存最多、也比較齊全完整的是建國後形成的檔案資料,占館藏總量的98%。館藏檔案以紙質為主,還包括錄音、錄像、照片等載體的檔案。

大理市檔案館歷史

清朝檔案1個全宗32卷603件,形成於康熙三年(1664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這部分檔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康熙三年至宣統三年趙州府、大理府等地的各種契約、借約、租約、喜約、訴狀、糧單、遺囑等。

民國檔案2個全宗67個目1988卷,主要內容反映了民國大理縣、鳳儀縣黨、政、軍、警、司法、稅務、田賦、糧食教育、群團等30多個機關的檔案,由於歷史原因,除縣政府、法院及直屬機關的檔案較為完整外,有些機構的檔案不夠完整。但是,這部份檔案仍是館藏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數量多,內容豐富,基本反映了舊中國大理縣、鳳儀縣的歷史面貌。

新民主主義時期的革命歷史檔案,由於歷史原因,這部分檔案基本沒有,只有楊傑將軍頭像一枚和從吉林省檔案館徵集來的反映周保中將軍革命歷史生涯的檔案複印件及部分書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檔案,主要包括原大理縣、下關市、鳳儀縣的檔案以及現行大理市黨政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其所屬機構(含臨時機構及撤銷機構)分期分批移交進館的檔案。共劃分為文書檔案、專門檔案、科技檔案、聲像檔案和印章檔案五類。文書檔案除極少部分全宗材料歸檔不齊全外,其它均比較完整,能反映立檔單位主要職能及其活動的全貌,真實地記錄了這些單位的工作和生產情況,比較全面系統地反映了原大理縣、鳳儀縣、下關市以及大理市1950—2003年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2]的歷史面貌以及各項事業的建設成就。館藏專門檔案主要包括土地證存根16218張,宅基地使用證5萬多張,人口、農口普查檔案1160卷,婚姻檔案115346份,財會檔案33266盒(冊),法院、紀委案件檔案23471件,人事檔案12820份。此外館藏還有科技檔案329卷,照片檔案3793張,錄像帶74盒,印章檔案640枚,底圖956張。

大理市檔案館近年來的貢獻

近年來,大理市檔案館加大了對市級單位、改制國有企業檔案移交工作的規範管理,加強了對名人檔案的收集工作,館藏檔案日益豐富,館藏結構不斷優化。館藏檔案檢索體系日益完善,目前已建成民國檔案案卷級目錄數據庫1988條,查閱利用率較高的建國後的婚姻檔案、獨生子女檔案文件級原文目錄數據庫119818條,全文掃描檔案近13萬頁。

大理市檔案館已向社會開放檔案近2.5萬卷。在檔案史料編研方面,僅市檔案局就組織編印了《國家促進就業與再就業文件匯編》、《檔案管理法規和技術知識讀本》、《建國以來大理市體制機構變遷概覽》、《大理縣、下關市知青工作概況》、《大理市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歷程》(上冊)、《大理市一五至十五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概覽》、《中國共產黨大理市第一次至第七次代表大會資料匯編》、《政協大理市歷屆一次會議文件匯編》等檔案史料,字數達200多萬字。此外,還參與《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白族卷》文書部分近2萬字的編纂工作

2003年11月,成立現行公開文件查閱利用中心,架起了政府與公眾溝通的橋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