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熊貓國家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熊貓國家公園是一個以是大熊貓的棲息地和繁殖地區為主體,涵蓋中國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的廣大地區的國家公園。該國家公園旨在加強大熊貓棲息地廊道建設,連通原本相互隔離的棲息地,以實現隔離大熊貓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2018年10月29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四川省成都市正式成立[1]

歷史

大熊貓國家公園是中國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十個試點地之一。2013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國家公園管理體制理論,而後在2015年12月9日召開的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上出台了《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隨後在2016年3月5日地處青海省三江源保護區上建立起了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地[2]。以此為起點,中國政府逐步推動開展了國家公園體制的試點。

大熊貓在1962年被中國納入禁獵動物中,其保護區的建立可追溯至1963年。在1963年和1965年中國政府分別於在四川和陝西二省共成立了5個保護區,面積共計1,460平方千米(146,000.0公頃),之後政府又相繼新建或擴大保護區面積,並頒布了野生動物環境保護法。截止2010年中國在川、陝和甘肅共建成了63個大熊貓保護區,面積達到34,402.92平方千米(3,440,292.0公頃)。因地理環境的複雜以及人類活動緣故,大熊貓保護區內棲息地分散和切割於秦嶺、岷山、邛崍山大相嶺和大小涼山。在總體上除位於大小相嶺和大小涼山的保護區比較完整外,其餘保護區內部的棲息地也處於分割和破碎的狀態。

籌建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至2003年。時任雅安副市長的孫前與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的專家在進行實地調研後,完成了一份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報告,但這份構想在當時未受到重視。

分布

大熊貓國家公園由四個片區組成:四川省境內的邛崍山-大相嶺片區(10164平方公里,549隻野生大熊貓)和岷山片區(10013平方公里,656隻)、甘肅省內的白水江片區(2571平方公里,111隻)以及陝西省內的秦嶺片區(4386平方公里,298隻)。總面積27134平方公里,其中大熊貓棲息地面積18150平方公里。

視頻

大熊貓國家公園 相關視頻

罕見畫面 陝西:大熊貓國家公園拍攝到金錢豹影像
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最新發布:野生大熊貓獨立探測次數達873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