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江東去·用東坡先生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江東去·用東坡先生韻》

作品名稱: 《大江東去·用東坡先生韻》

創作年代: 金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趙秉文

《大江東去·用東坡先生韻》金朝文學家、理學家趙秉文的詩。[1]

該詞創作於金朝衰敗的時候。作者趙秉文非常仰慕蘇軾,深受蘇軾詞作的影響。這首詞是趙秉文對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和韻之作。詞作者因對蘇軾被謫黃州際遇的深切同情與不平,且自己憂國憂民,但又無力挽救國之危亡,產生消極出世的的思想,寫下了這篇借古諷今的詞作。

詩詞正文

譯文及注釋

秋夜月光灑滿整片大地,我舉起酒杯,對問無際的桂樹下的月影:其中是什麼東西呢?一葉小船獨行在萬頃波濤中,四周全是山峰環繞。我拿起船槳擊打船舷高唱一曲,嫦娥仿佛要從天而降,揮舞着萬里的冰雪。京城塵土千丈,怎能容得下如此人傑? 回首赤壁石旁邊,騎鯨的人已經遠去,不知過了多少載春秋。長空浩蕩,千古之夢,也只得灰飛煙滅。我願隨着東坡,乘着風歸去,披頭散髮。三山在何處?玉簫的樂聲吹斷了月亮皎潔的光芒。

賞析

詞的上片以問月起句。以「桂影」代月,以「秋光」襯托「桂影」,又以「蒼蒼」形容秋光,一片高潔蒼涼之氣,橫空而降。古詩詞以「問月」起筆,以蘇軾為例,就有其《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的千古絕唱。該詞問月,雖化用蘇詞,卻亦有新意。他的問月,點明了作詞的時間:深秋的月明之夜,(當年蘇軾游赤壁也恰是秋涼之夜)。他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其實答案已經巧寓其中:「桂影「之中,桂影而已。」所以,他的問月,不是在於探求,而是在於借問月點明作詞的時間:秋季的月明之夜。這也正是東坡遊覽赤壁的時間。隨後,作者筆鋒一轉,由月及人,此情此景,與當年一葉扁舟夜遊赤壁的蘇東坡極度相似。

「叩枻長歌,嫦娥欲下,萬里揮冰雪」皆是對蘇軾《赤壁賦》語意的隱括,雖只寥寥數語,但當年蘇軾夜遊赤壁的情景卻盡觀讀者眼前,真是於平淡處見功力。「京塵千丈,可形容此人傑?」雖是問句,卻表達了詞作者的深切感慨。這兩句從技法上來看,不僅由寫景轉入了抒情,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下片由此句的「人傑」不得見容「引發到」騎鯨人去「,由對蘇軾一生坎坷際遇的深切同情及憤慨,轉入自抒悲感。」幾度山花發「寫蘇軾逝後光陰的流逝,讀來不禁讓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澹澹長空今古夢,只有歸鴻明天「化用杜牧《登樂遊原》」長空澹澹孤鳥設,萬聲銷沉向此中「句,表露了作者弔古傷今,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我欲從公「三句則語意更加決絕,欲與蘇軾仙去,消極出世的思想更加表露無疑。但畢竟仙山難尋,只有徘徊月下,把滿腔心事寄於玉簫罷了,故有」三山安在「句結尾。感懷、悲戚、無奈之意縈繞不絕。

該詞雖是和韻之作,但作者借景抒情,借古傷今,與蘇軾《念奴嬌》之壯美相比,卻也是別一番氛圍和意境。

作者簡介

原圖鏈接[趙秉文圖片 圖片來源]

趙秉文[2](1159-1232)金朝文學家、理學家。字周巨,號「閒閒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登進士第,金宣宗興定元年(1217)拜禮部尚書,兼侍讀學士,同修國史、知集賢院事,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趙秉文生性好學,詩文書畫皆工,在當時頗有文名。其散文所表現的哲學思想,以周程理學為主,宣揚仁義道德性命之說。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善草書。

晚年稱閒閒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同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能詩文,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又工草書,所著有《閒閒老人滏水文集》。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金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兼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積官至資善大夫、上護軍、天水郡侯。正大九年病逝,享年七十四。

視頻

康震解讀金代詩人趙秉文作品,談「草原之美」,來聽

.

趙秉文|風雨替花愁:官場釘子戶的人生態度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