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作品簡介

《大樹還小》一書中的作品,小說也好,散文也好,有相當多的篇目是聚焦底層人物的,關注他們的生存命運。例如,中篇小說《挑擔茶葉上北京》寫的是鄉村幹部窘迫的現實處境;《大樹還小》的主要人物秦四爹,是昔日的生產大隊長、而今的農村老光棍,作品通過他與女知青文蘭的悲歡離合,寫出了一段歷史、一種情感、一類人生;《音樂小屋》中的萬方、陳凱是借居在城市屋檐下的農村人,蘆葦則是飽經滄桑的風塵女子,發生在他們之間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讓我們看見了城市夾縫裡的底層生活;《暮時課誦》寫的是和尚、尼姑們未能脫俗的是是非非,彰顯了推行改革的現實必然。

  再如,短篇小說《冒牌城市》寫了城市化進程中離奇古怪的人和事,形形色色,林林總總,讓人啼笑皆非;《女性的戰爭》通過貧苦農民十八嬸和九奶奶的傳奇故事,還原了一段歷史的真相。散文《果園裡的老爸頭》《母親》,則寫了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岳父和母親,來抒寫人間親情;《鋼構的故鄉》寫爺爺奶奶、父親母親的故鄉敘事;《與五歲的女人進晚餐》《為哈爾濱尋找北極熊》,寫女兒以及與女兒有關的事情,字內行間滿是作家的溫情和哲思;《在母親心裡流浪》寫酒吧歌手丑鋼滄桑的追夢歷程和獨特的麗江情結,凸現了在母親心裡流浪的情感體驗、生存狀態和藝術命運。

  如果說關注底層是《大樹還小》一書的內涵所在,那麼,直面現實問題、不迴避生活矛盾,則有效挖掘了它的思想深度。《挑擔茶葉上北京》寫村長石得寶面對鎮裡下達的采冬茶送禮任務,為丁鎮長百般威逼,為其他村長肆意奚落,為家人們所誤解,為村民們所非議。最終,他善意地編造了一個謊言,騙得老父親同意,在大雪中採摘自家茶地里的茶葉,完成了一個悽美的結局。作品的深刻之處,就在於描繪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社會轉型期的種種矛盾,既寫出了小人物精神上遭遇的種種擠壓,又寫出了他們在擺脫困境過程中的人性光輝。作品關注的是國計民生的大問題,是轉型發展的整體走向,具有比較突出的思想價值和發人深省的藝術力量。

  《冒牌城市》暴露的是城鄉差異和對立。胡家大垸村委會改為居委會以後,討論道路命名時的意見分歧,設計路口雕塑時的陰差陽錯,規範交通秩序時的激烈較量,將鄉村文明與城市文明、農耕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對峙、衝突,表現得淋漓盡致,凸現了療救的現實性、必要性,也暗示了融合的長期性、艱巨性。《為哈爾濱尋找北極熊》生動描寫了作家在哈爾濱為三歲女兒購買玩具北極熊的曲折經歷。他一次次尋覓,一次次奔波,一次次失望,最終買到的卻是一隻棕色的北極熊。作家由此注入自己的理性思考,引發了對可持續發展的深度關切和強烈呼籲。作品關注當下生存境況,大膽表現轉型期改革發展中的一些熱點、難點,每一篇都有沉甸甸的分量。

  綜上,《大樹還小》作為重點收錄劉醒龍「現實主義衝擊波」作品的文集,其思想內核不妨概括為:憂患意識和人文關懷。書中的作品,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展現了生活在鄉村和城市底層的人們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期的迷惘、痛苦、變化和成長,開掘了他們身上最可寶貴的精神品質和最為難得的人性底蘊。正因為如此,筆者認為,《大樹還小》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這裡不妨套用著名文學評論家賀紹俊對「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短經典」叢書的評論,來表達筆者對《大樹還小》這部書的印象。賀紹俊教授說:「這套書相當於給茅盾文學獎頒發的質量鑑定書。」

作者簡介

劉醒龍作為茅獎獲得者,也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說和散文經典。本書即集中編選了這些作品,主要包括《大樹還小》《挑擔茶葉上北京》《果園裡的老爸頭》等。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