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崎鎮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下轄鎮,地處羅田縣西南邊陲,東與三里畈鎮毗鄰,西南與團風縣接壤,北與麻城市相連。境內多山陵,版圖面積130.42平方千米(2017年),轄28個行政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蘇區,是羅田花生之鄉、板栗之鄉、苗木之鄉、貢菊之鄉。 歷史悠久,自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轄區內礦產資源豐富,極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已建有星級賓館的大崎山海拔1040.5米,羅田五大水系之一的泗泊河流貫全境。[1]

中文名稱: 大崎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

下轄地區: 28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區碼: 438622

地理位置: 羅田縣西南

面 積: 130.42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31194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蕙蘭山

機 場: 天河機場

車牌代碼: 鄂J

歷史沿革

大崎鎮歷史悠久,自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如:李婆墩村熊家墩遺址便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採集有鼎、罐、壺等陶器殘片。 大崎在夏、商屬荊州之域,周屬弦子國,後屬揚州。《春秋左傳》記載魯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楚人滅弦,弦子奔黃」。

戰國時,楚王滅邾(鄒)「遷江夏,故江夏有邾城」(《史記楚世家》)。邾城即今黃州區堵城鎮禹王城。

秦時,黃岡為邾邑,屬南郡。

漢時,南郡為江夏郡治,稱西陵縣,繼稱西陽縣、邾縣。

東漢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遷徙巴族人於鄂東、皖西南大別山區,因地近「五水」,即巴水、希水(今浠水)、蘄水、赤亭水(今舉水)、西歸水(今倒水),故稱「五水蠻」。又因其所隸州、郡名,亦稱「江夏蠻」與「西陽蠻」。

三國時,黃岡先屬魏,稱西陵、西陽縣。後歸吳,復稱邾縣,屬弋陽郡。

西晉時,黃岡仍稱西陽縣,東晉咸康四年(338年),置豫州,治邾城,後為後趙石虎將所陷,州廢。南朝劉宋改邾縣為南安,屬西陽郡。孝建初,以西陽隸屬郢州。泰始五年(469年),改屬豫州,後又屬郢州。齊於南安立齊安郡,隸司州;西陽郡仍隸郢州,南安、西陵並為郡治。北魏、梁均沿齊治,東魏沿梁治。北齊天保元年(550),齊安郡立衡州。陳太建五年(573年),地入陳,置定州,後改亭州;十年,地入北周,復建衡州。

隋統一南北朝後,於開皇三年(583年)改衡州為黃州。又於開皇十八年(598年)一分為二,改梁安為木蘭,改南安為黃岡,因黃州城東有一黃岡山而命名,此是黃岡得名之始。大業三年(607年)改黃州為永安郡,黃岡縣屬永安郡。

唐代,武德三年(620年),永安郡復改為黃州。天寶元年(742年)改黃州為齊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齊安郡為黃州。光啟元年(885年),黃州州治、黃岡縣治東遷邾城。

五代時,黃岡縣隨黃州屬楊吳。吳天祚三年(937年),屬南唐,顯德五年(958年),屬後周。

宋代,縣仍屬黃州,隸屬南路,遷州、縣治於江濱。熙寧五年(1072年)改隸淮南西路。

明代,廢路設府,黃岡縣隸屬黃州府。

清沿明制。

明清以來,境內地域一直屬黃岡縣,歸黃州府。

1912年,廢黃州府。第二年,設漢黃德道於黃州,後改名鄂東道。

1914年6月復改為江漢道。

1926年廢,直屬湖北省政府。

1932年10月,屬湖北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專署駐黃安(今紅安)。

1936年,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署治蘄州,第二年元月遷黃州。

1940年元月屬湖北鄂東行署。

1945年11月屬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

1949年5月,黃岡縣解放。縣愛國民主政府將全縣劃為11個區,大崎屬第六區管轄。

1950年1月28日,廢除舊保甲,組建行政村,村下轄閭。同年7月8日,對分縣後所轄的區(鎮)鄉進行調整,黃岡縣劃分12個區、兩個鎮、156個鄉。

1952年2月,各區改用駐地命名,同時對鄉鎮區劃略有調整,

1952年11月29日,黃岡縣東北三里畈、項家河兩區劃歸羅田縣,面積246.8平方公里。

1952年12月羅田縣劃為8區1鎮,大崎地域屬於項家河區。

1955年7月22日,全縣劃為10區,大崎後於三里畈區。

1956年1月,全縣改為7區81鄉,大崎屬於七區三里畈,同年7月改為2區9個指導組,大崎屬9指導組管轄。

1958年8月4日,撤銷指導組,全縣共設10個區和1個縣轄、54鄉和2個區轄鎮。第十區駐泗泊河,轄黃土嶺、毛田、泗泊河、大崎4個鄉。

1958年9月16日,全縣撤區成立11個人民公社、撤鄉設114個大隊,並設1個縣轄鎮、2個社轄鎮和1個國營林場。東方紅公社(駐李婆墩)泗泊河3個公社。

1966年12月,全縣各區和公社更改名稱,大崎區改稱學兵區。

1969年,區、公社均恢復原名,仍稱大崎區。大崎區駐地李婆墩在1969年為洪水所毀,後區社直屬機關遷建於崗背畈。崗背畈遂成為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75年2月15日,撤區並社,全縣設立16個人民公社、1個鎮、1個國營林場。大崎區改稱大崎人民公社。

1980年後,大崎公社供銷、糧食、工商、財稅、醫院、派出所、林業站、文化站等部門和單位復遷至李婆墩老街河東的新街,僅區公所和法庭仍留崗背畈,崗背畈漸趨冷落。

1984年1月25日,原公社並為區,仍稱大崎區。

1986年,全縣設8個區3個區級鎮。大崎區政府駐崗背畈,轄大崎鄉、泗泊河鄉、黃土嶺鄉。

1987年10月12日,撤區建鄉,全縣設8鎮12鄉。大崎區改稱大崎鄉:管轄原大崎區所屬範圍。

1997年7月4日,大崎鄉政府機關從崗背畈搬遷至李婆墩。

2001年,將原20個鄉鎮進行重新調整,保留原大崎鄉建制。

2005年,全縣5鄉7鎮、4個國有林場建制不變。仍稱大崎鄉。

2013年12月,省、市民政局發文批准大崎鄉改為大崎鎮。

2014年5月18日,大崎鎮政府正式掛牌。

行政區劃

版轄李婆墩村、崗背畈村、盧家沖村、花河邊村、溢流河村、陳家畈村、亂石窠村、祁祥嶺村、盧家山村、平頭嶺村、西城崗村、祁家沖村、三解元村、大城坳村、泗泊河村、項家河村、余家山村、毛田村、汪家河村、劉家廟村、陳家河村、牌樓灣村、大屋村、雙河口村、土庫倉村、候家山村、黃土嶺村、花橋河村28個行政村,10050戶,耕地面積22789畝,山林14萬畝。

地理位置

大崎鎮位於湖北省羅田縣西南邊陲,西南與團風縣接壤,北與麻城市毗鄰。

自然資源

大崎物產豐饒,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蘇區,抗戰時期鄂東行署、省立聯合中學等曾設址於此。依託大崎山脈,蕙蘭山、天馬山三山相環、山勢奇峻,景色優美、氣候宜人,山中林木繁多,奇花異草,珍稀藥材遍布山野;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金、銀、銅、鉛、鋅、水晶、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硅石、花崗岩蘊藏量大,品位極高。大崎是羅田花生產量第一鄉,板栗、蠶繭主產區。

境內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達,通訊十分便利,318國道貫穿南北,東距羅田縣城、西距長江黃州咫尺之遙,更有大京九擦肩而過,占盡天時地利。 面對新形勢的大挑戰,大崎以特色興鄉,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走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之路。勤勞的大崎兒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最淳樸的民風、最熱情的服務、最良好的環境、最優惠的政策,恭請海內外朋友的大力投資,這裡將是您創業的樂園,潛力無限,商機無限,熱忱期盼有識之士的垂青。

旅遊

大崎地域有「三山夾兩河」之稱。西部的大崎山海拔1040.5米,植被完好,林海蒼莽,野生藥材豐富。「疊嶂層巒半入雲,千年古寨老林深,泉達海,草還魂,黃沙綠葦主峰生。」該山被譽為羅西六景之首。北部的蕙蘭山,海拔852米,孤峰兀立,古蹟傳說聞名遐邇。山東側建有平土嶺青茶場,山南建有大崎黑龍寺藥材場,此處古木森森,別有洞天。其茱萸、牡丹、白芍、苡仁等多種藥材,因其土質肥沃,雨量充沛,氣溫適宜,霧露時間長,品質尤佳。「蕙草蘭花風雨情,山巔谷底溢芳芬,登玉閣,望飛雲,茶園藥圃植奇珍。」這是對蕙蘭山的真實寫照。羅田五大河流之一的泗泊河流貫全境,鄉內分布雙河口、響水潭兩座中型水庫。「泗泊長流泗水馨,清漣醉倒岸邊人,桑栗熟,稻梁興,沿河竹柳掩新村。」鄉土詩人舒華棟的幾首《漁歌子》恰切讚美了當地秀麗神奇的山鄉風物。

清流婉轉的泗泊河畔,舒展着大小不等的河畈小平原。這裡物華天寶,四季有景。春天油菜小麥鋪金疊翠,五月栗花怒放茫茫如雪,夏日碧蓮浮動花開萬朵,金秋碩果纍纍稻穀飄香。李婆墩集鎮周圍兩公里範圍內的河畈,由於地勢低緩,倚靠湖田或水口田,引種湘蓮近百畝,蓮農投工、投資少,效益高,享有豐收的喜悅。一塊塊荷田科學管理、繁衍茂盛,出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生態景觀。

經濟概況

城鎮及新農村建設創造了新局面。2010年新開發了烏龜墩沿河商貿新街,啟動了老開發區建設,集鎮面貌有所改觀。泗泊河投資60萬元完善了配套設施,劉家廟村投資近十萬元新建了中心村排水設施,亂石窠、陳家畈、三解元等村新農村建設各有特色。

招商引資和企業建設創造了新成就。2010年全鄉招商引資工作有了進一步突破。投資總額近5000萬元的德信礦業已開始選址,投資2000萬元的高效生態農莊項目已完成土地流轉。泗泊河小電站、惠民液化氣站等一批項目相繼落戶大崎,個體私營經濟有了較快發展,全鄉新增個體工商戶90戶。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創造了新亮點。2010年全鄉產業結構調整亮點紛呈,項家河村新建20畝蔬菜大棚,推行無土栽培等新技術,新開發120畝水面搞特色水產養殖,種植栗、蘑。大崎友合肉牛專業合作社全面擴建,養豬、養雞、養鴨、養羊大戶如如後春筍。板栗等傳統支柱產業得到鞏固和擴大,全年完成栗園改造面積近8000畝,新發展金銀花等藥材基地近3000畝,為大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增添了後勁。

該鄉根據市場需求,發揮資源優勢,選擇優勢項目,優化產品品質,開拓銷售市場,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當前已結合傳統、依賴基礎,形成了優質高效的農業種植格局。穩定的收入奠定了小康生活的基礎。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引領下,農村基本建設和環境面貌徹底改觀。水電改造完善,進垸道路硬化,網絡通信靈便,住房設計裝修精緻漂亮,太陽能、沼氣廣泛應用,文明生態垸落多姿多彩。

社會事業

2017年1月6日大崎鎮泗泊河村、三解元村、項家河村、西城崗村舉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集中入住儀式,首批4個安置點86戶115名困難群眾喜遷新居。

一大早,四個安置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安置點住戶興高采烈地從鎮黨委負責人手中領到新房鑰匙。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啟動後,大崎鎮鎮村幹部聯動,始終堅持高標準項目選址、高質量建設,實行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困難群眾按期搬進新居。大崎鎮扶貧辦主任雷忠武說道:「大崎鎮今天有泗泊河、三解元、項家河、西城崗四個村搬遷入住,共搬86戶115人,大崎2016年已經有11個點開工,可以在年前完成208戶242人入住,下一步大崎鎮黨委政府將對易地搬遷加強管理,能夠讓群眾搬得出、住得穩、能致富。」

基礎設施建設創造了新業績。一年來全鄉上下客服困難譜寫了一曲大搞建設、惠及民生的大合唱。鄉政府在沒有一分錢的情況下,果斷決策,投資50萬元建設烏龜墩大橋,投資90萬元建設崗背畈大橋,修通了至三官殿連接線,侯家山、三解元、雙河口、亂石窠、黃土嶺、陳家畈、西城崗等村村組路建設如火如荼。項家河村、泗泊河村的低產田改造,祁家沖、三解元的塘堰整治,汪家河、毛田、大城坳等村大搞農田水利建設,獲得了農田水利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城鎮及新農村建設創造了新局面。2010年新開發了烏龜墩沿河商貿新街,啟動了老開發區建設,集鎮面貌有所改觀。泗泊河投資60萬元完善了配套設施,劉家廟村投資近十萬元新建了中心村排水設施,亂石窠、陳家畈、三解元等村新農村建設各有特色。

風景名勝

蕙蘭山

蕙蘭山位於湖北省麻城市鹽田河鎮南部與羅田縣大崎鄉東北交界部位,海拔852米,昔因山上盛產蕙草和蘭花而得名。

蕙蘭山孤峰突出於附近的山巒之上,登臨山頂,視野開闊,北可將麻城龜山鄉盡收眼底,西可鳥瞰小半新洲,南可望及長江淡淡遠景和隔江兩岸的黃州、鄂城。山上怪石林立,有油缸石、鹽缸石、沖擔石、扁擔石、砰砣石、天鵝石等,並建有玉皇廟。

蕙蘭山建有平青茶場和藥場,其茱萸、牡丹、白芍、苡仁等多種藥材,因其土質肥沃、雨量充沛、氣溫適宜、霧露時間長,品質尤佳。

山頂名玉閣頂,有一塊岩石,昔年依石壁天然痕跡刻成一石佛,依石壁建廟,名祖師廟,今廟已毀,石佛像、石磚、石瓦等殘跡仍存,其奇特處是雕石佛的坐位處,貼耳靜聽,長年有風聲怒吼,當地人傳可通江海。山頂南面約170米處有天然雨洞和風洞。雨洞是由一塊約l0米寬的大岩石,前沿空闊成一能容納數人的石洞,洞頂有一拳頭大石乳,日夜滴水,舊時,近地者每逢乾旱,前來求雨,用竹筒取其石乳滴水;風洞離雨洞右側5米遠,洞口直徑約有l.5米,當地人說洞內生風,洞外可聞。

大崎山

大崎山矗立在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素有鄂東泰山之譽。主峰龍王頂海拔1040.8米,山體呈東西走向,東南橫臥小崎山、禱雨山,西北聳立接天山。古時隸屬湖北黃州府永寧鄉。永寧鄉所涵蓋的區域包括現今的羅田縣大崎鄉、三里畈鎮一部分;麻城夫子河鎮一部分;武漢市新州區道觀河一小部分;團風縣賈廟鄉、但店一部分。

清史康熙三年記載:「黃岡沖,繁,難。倚。故城西北黃岡山。城東北大崎。北:淘金山。西:武磯。大江自黃陂來,入蘄水界。東巴水,西舉水,自麻城入,會道觀河、沙河南入之,謂之舉口,亦謂三江口。西北新生洲,與武昌白鹿磯相對。但店、團風、陽邏三鎮,與倉子埠四巡司。有齊安驛,李坪、陽邏廢驛。」另據北宋王存的《元豐九域志》記載:「麻城。黃州府北一百七十五里。四鄉。歧亭、故縣、白沙、永泰、桑林、永寧六鎮。有龜山、永泰河」。《明史·地理志第二十·湖廣·黃州府·麻城》說:「麻城,黃州府北。東有龜峰山,舉水出焉,流人黃岡縣。東南有長河,又南有縣前河流人焉,下流注於江西。有雙城鎮、鵝籠鎮,東北有虎頭關三巡檢司。又西北有木陵關,在木陵山上。東北有陰山關,在陰山上。又北有黃土關,與木陵、虎頭、白沙、大城為五關。又西有岐亭鎮」。

視頻

羅田縣大崎鎮鎮區建設在進行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