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團風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團風縣,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位於湖北省東部,地處大別山南翼,東臨巴河,西傍舉水沙河,周邊與鄂州市武漢市新洲區黃岡市黃州區浠水縣羅田縣麻城市相鄰,介於東經114°47′—115°14′,北緯30°35′—30°54′之間,東西橫寬44千米,南北縱長38千米,總面積833.11平方千米。

團風歷史悠久,始於唐代,至宋代形成集市。歷史上古鎮團風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曾屯兵烏林,朱元璋曾在這裡戰敗陳友諒;素來商業繁盛,明、清年間商賈雲集,集市繁榮,是長江沿岸的商業重埠之一。團風孕育了黨的「一大代表」包惠僧,革命家林育英、林育南,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資本論》中譯者王亞南,哲學家熊十力,文學家秦兆陽,思想家殷海光,書法家張荊野、軍事家林彪以及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醒龍等一大批名人名家。

2018年,團風縣下轄8個鎮、2個鄉,另設有2個農場。2017年末,團風縣總人口37.128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1.7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9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2.7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2.0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6.6:61.7:21.7。

歷史沿革

團風的地理位置奇特,萬里長江至此一分為三,左江、右江與中江將兩個大沙洲緊緊環抱,團風便為江河湖泊中的高地,形成一道天然擋風屏障,港口條件優越,常有船隻泊此避風,故名「團風」。

另有一種說舊州長河感化河水在此匯合流入長河,水流湍急,團風系有同音字湍渢演變而來,故名「團風」。

團風在夏商為荊州之域。

秦時,黃岡為南郡。

三國時,黃岡稱西陵西陽縣。

西晉時,改名為衡州。

隋開皇十八年,改衡州為黃州,改南安為黃岡。因黃州城東有一黃岡山而命名,因此黃岡縣得名之始。

「團風」作為地名,始於北宋的地理志書《元豐九域志》中。

明代黃岡縣是屬黃州府,明清以後,境內團風地域一直隸屬黃岡縣,於黃州府。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境解放,黃岡縣縣治設團風鎮。

1996年5月18日,黃岡執行區縣分治,團風縣正式成立。

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團風縣退出貧困縣。

行政區劃

1996年,團風縣轄8個鎮、5個鄉:團風鎮、淋山河鎮、總路嘴鎮、但店鎮、上巴河鎮、馬曹廟鎮、回龍山鎮、方高坪鎮、磙子河鄉、杜皮鄉、賈廟鄉、溢流河鄉、王家坊鄉。

2000年,撤銷王家坊鄉,併入團風鎮;撤銷磙子河鄉,併入淋山河鎮;撤銷溢流河鄉,併入但店鎮。調整後,全縣轄8個鎮、2個鄉。

2004年末,團風縣轄團風、方高坪、淋山河、回龍山、馬曹廟、上巴河、總路咀、但店8個鎮和賈廟、才坡2個鄉,共有7個居委會、286個村委會。

2005年末,團風縣轄8個鎮、2個鄉,7個居委會、284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團風縣位於湖北省東部,大別山西向山脈之大崎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團風縣東臨巴河,西傍舉水、沙河,北倚大崎山,南濱長江,與鄂州市、武漢市新洲區、黃岡市黃州區、浠水縣、羅田縣、麻城市相鄰。介於東經114°47'—115°14',北緯30°35'—30°54'之間,總面積833.11平方千米。

團風縣地處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向長江衝擊平原過度地帶,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部大崎山脈主峰海拔1040.8米,向西南山勢漸跌,海拔一般在100米上下,屬崗地地形。海拔50米上下的平原,集中在沿江、舉水一帶。

團風縣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溫16.8℃,1月均溫3.9℃,7月均溫29.3℃,年均降水量1233毫米。

自然資源

截至2013年,團風縣土地總面積25569畝,其中水田面積15608畝,旱地面積9961畝。全鎮有蘆葦13594畝,江灘面積23404畝。蔬菜面積1.2萬畝,其中蓮藕5000畝,南瓜2000畝,水產面積1.8萬畝,意楊基地面積5000畝。

團風縣境內已探明有礦產資源35種,礦床點100多處,其中花崗石、大理石、白雲石儲量達23億立方米,黃砂靜態儲量10億噸。

風景名勝

大崎山森林公園

黃岡大崎山森林公園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省級自然保護區。

大崎山,素有鄂東泰山之譽。位於團風縣北部,距黃岡市區70公里,地處團風、麻城、羅田三縣市交界處,南距古城黃州70公里,西距武漢市道觀河風景區15公里,距京九鐵路黃州火車站僅50公里。

大崎山森林公園經營總面積2萬餘畝,林木蓄積5.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1.4%,屬亞熱帶大陸氣候,森林景觀豐富多彩,季相變化四時分明。年降雨量1262MM,平均氣溫16.8攝氏度,森林密布,古木參天。據不完全統計,包括野生藥材在內的喬灌等植被種類達1268種,還有豺、狼、狐狸、果子狸以及野豬、貓頭鷹、蟒蛇等100多種重點保護動物,較為複雜的動植物資源體系,造就了大崎山別具一格的森林景觀。

主峰龍王頂海拔1040.8米,山體呈東西走向,東南橫臥小崎山、禱雨山,西北聳立接天山。明代《黃州府志》說,大崎山「遠自麻城龜峰而來,蜿蜒盤伏,至些突然高舉,山勢絕懸,甲於一郡」,方圓有120平方公里。大崎山自然景點眾多,如「龍王頂」的古泉;「海沙蘆葦」的奇異;「仙人石」萬斤巨石推之則轉;「接天山」的奇險美景等,還有那歷盡滄桑、飽經風吹雨打卻牢固依舊的古寨牆以及傳說美麗的孫家洞、桃花洞、八卦洞、老虎洞等等,洞洞有景。更有那栩栩如生的試心石、睡仙石、巨人石、蓮花石、九龍石等。不僅如此,大崎山也是革0據地之一,張體學、-、陳再道、高敬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輾轉戰鬥過。整個公園環境幽靜,空氣清新,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是鄂東遊覽避暑勝地之一,年接待各地遊客約15萬人次。[1]

團風渡江戰役紀念公園

團風渡江戰役紀念公園為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團風渡江戰役紀念公園位於鄂東門戶——素有「小漢口」之稱的團風縣城,座落在舉水大橋東側,為紀念1949年5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團風至武穴長江段上發起的渡江戰役而興建。渡江戰役紀念碑、紀念館及渡江廣場等構成團風渡江公園主要景點,是團風紅色旅遊新名片。

其中渡江戰役紀念碑為全紅鋼結構,形似鼓動船帆,象徵紅色團風將建成中國中部鋼結構產業基地,底座「江」字造型,代表浩瀚長江,桅杆「1」代表百萬雄師過大江,帆型「3」代表四野30萬大軍,桅杆與帆造型「β」象徵團風38萬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乘風破浪、開拓奮進!紀念碑高25.2米加地面海拔23.8米,恰好是49米,暗合1949年渡江,拾級而上共16節台階象徵團風各項事業一路順風、蒸蒸日上!基座兩側為渡江戰役大型浮雕,前後分別為原-副主席-上將題詞和紀念碑碑文。

  渡江戰役紀念廣場面積近萬平方米,地面全部用優質大理石鋪砌,周邊松柏常青,廣場內柱燈新穎別致,現代氣息濃郁。地表建築物紀念碑與紀念館空間上錯落有致,色彩、高矮相互協諧,整個環境莊重典雅和諧統一。二期工程渡江戰役紀念館為北方三合院建築,正在積極裝修布展。設計分為渡江戰役陳列館、團風名人館、現代聲光電數字影像館等,將以豐富翔實的文物史料、音像資料、展現渡江戰役波瀾壯觀的歷史場景;介紹團風籍現代名人——黨的「一大」代表包惠僧,革命家林育南、林育英(張浩),軍事家林彪,科學家李四光,哲學家熊十力,經濟學家王亞南,文學家秦兆陽,思想家殷海光,書法家張荊野等生平事跡。[2]

榮譽稱號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