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學習巷清真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學習巷清真寺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大街大學習巷內北側,與化覺巷清真大寺東西遙遙相對。該寺建築規模較大,僅次於位於其東側的化覺巷清真大寺,二者和稱東西兩大清真寺。 據寺內現存石碑記載,該寺創建於公元705年。賜名清教寺,玄宗朝改名唐明寺,元中統間賜名回四萬善寺,及明洪武時賜名清真寺。是西安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1]

清真寺於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初建

據寺內現存石碑記載,該寺創建於公元705年(唐中宗乙巳年)。大學習巷的西大寺,由唐朝開國元勛尉遲敬德監造。但考察其建築,已全無唐代風貌,實難成說。

據唐代王鉷所撰《創建清真寺碑記》記載:「及隋開皇中,其教( 伊斯蘭教)遂入於中華,流衍散漫於天下。」由此可知,伊斯蘭教是在隋文帝時傳入中國的。而清真寺的興建大抵在伊斯蘭教傳入後150年左右,只是因種種原因,屢建屢毀。唐時所建清真寺已無蹤跡,西安城內保存較完整的清真寺就是今東、西兩大寺,它們建造的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時期,極有可能是明清時修建的。

修繕重建

大學習巷清真寺有公元1523年(明嘉靖二年)由劉序用漢文和阿拉伯文撰寫的《重修清淨寺碑記》和公元1857年(清咸豐七年)所立的《敕賜清淨寺碑記》,西大寺的修建歷史由此可見一端。觀其建築,寺內一切完全按照伊斯蘭教制度布置,設有禮拜殿、宣諭台、邦克樓、阿訇齋、省心閣、左右碑亭等;神龕朝向麥加,殿內點燈,禁用動物紋圖裝飾。

元至明末,經賽典赤、鐵鉉、鄭和等人幾次重修擴建[2]。明永樂、天啟及清代均有碑紀其事,解放後迄今政府曾兩次撥款維修。樓、台、亭殿布局莊嚴肅穆,外觀則古老而顯敞亮,結構壯觀而緊湊,內觀則勻稱和諧,碑、雕、畫多系罕見。這座清真寺占地9.1畝,總建築面積270O平方米,由照壁、石坊(上有「政建陸次」字樣)、大門、三間庭、省心閣、南北廳、碑亭、阿訇齋、沐浴室,禮拜正殿等建築群組成。相傳,省心閣建於宋代,明朝鄭和四下西洋回來後重修清真寺時復修,後經多次修葺,仍保持原貌至今。

視頻

大學習巷清真寺 相關視頻

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遊記(一)
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遊記《二》

參考文獻